潘芳紅
【關鍵詞】 數學教學;復習課;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2—0169—01
一、交給學生思維的主動權,享受數學思維成功的樂趣
數學復習課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系統掌握知識,同時又能增加對新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思維主動權還給學生,鼓勵其積極思考并大膽創造,從而體會成功的樂趣。
比如,在復習“數的意義”這部分的內容時,基于百分數與分數這兩個概念易混淆,為了讓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掌握系統的知識,同時又能對知識形成深層次的理解,筆者在教學中減少了個人的觀點與看法,在復習時并沒有直接圈出復習的重、難點,而是讓學生以互問、互答等方式提出心中疑問。若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將其記錄下來之后與教師一起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有學生提出疑問:“百分數屬于分數中的一種,還是求助分母是100的分數?”筆者耐心地傾聽學生的發言,也沒有立即說出誰對誰錯,而是求助其他學生:“同學們怎樣看?說一說你的理由。”筆者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繼續提問:“有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兩者的區別與聯系呢?”在學生的共同討論下得出最終的結論:“百分數指的是分母為100的分數,其主要用于表示兩個數之間的關系。”課堂上筆者僅僅是給學生營造了思考的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充分發揮練習題的功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復習課的練習主要突出練習的三個特性,即發展性、綜合性與靈活性,其主要是將學生的探究意識放在重點地位,如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復習課上,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練習題的功效,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周長一定,圓面積最大”這個知識點的理解,筆者發揮了課堂練習的作用,并進行如下處理:“假設有一個長度為10米、寬度為6米的長方形豬圈,如何才能將一大群豬圈入這個長方形豬圈中?不增加材料的前提下,你能想出什么樣的好辦法?”這時學生有的說,有的用手比劃,還有的動手計算,每個學生都積極開動腦筋。在討論之后,學生也得出了答案:假若能將這個豬圈改成正方形,這樣總的面積就可以增加4個平方米;若將其變成圓形,則面積增加約為18.5平方米。
三、就地取材,增加教材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教材是知識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認識對象。新課程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的特點為基礎,加工教材并創造性地應用教材,且在必要時就地取材,增加教材的趣味性與實用性。
比如,復習“分數乘法應用題”一課時,筆者合理利用學生熟悉的學校總人數為素材,上課時先提問:“有沒有人知道我們學校一共有多少學生?”很快有人回答:“320人。”筆者接著問:“我們學校六年級學生總人數為80人,占學校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學生回答后,筆者繼續問:“若五年級的人數占總人數的20%,四年級人數占總人數的15%,求五年級與四年級各有多少人。”學生反饋之后,教師鼓勵學生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思路并與其他學生交流。緊接著提出問題:“二年級總人數是40人,一年級比二年級總人數多50%。你可以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學生提出了很多的問題,比如一年級的總人數比二年級的總人數少多少人等。可見,這種就地取材設計課堂練習的方式能有效揭示知識,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這一方式是成功的一種教學方式,同時又是再創造的過程。
總之,復習課是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課堂教學重要課型之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上好復習課,對學生系統學好數學,發展思維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復習課的創造性設計,真正提高復習效率。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