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梅
【關鍵詞】 數學教學;研究性學習;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23—0095—01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根據全班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教學進度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巧妙地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探究性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問題的分析和思考。另外,也可以充分地應用數學情景教學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進行實際的數學概念和理論的學習。這樣不僅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同時也能夠充分地發揮研究性學習的應用教學作用。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思維和課堂教學的禁錮。首先,教師必須要通過多種方式和渠道來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和教學目標的專題或者項目,以此為切入點來進行實際的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其次,還要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選擇趣味性、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學習能力提出具有探究性和教育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地對問題當中涉及的數量關系和重要信息進行收集和分析,最終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團隊合作和探究的方式來解決各種問題,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全面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綜合能力。
二、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
1.通過提問導入教學
在傳統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是以課本為主體來開展教學,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相關的數學概念和公式。這樣枯燥而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嚴重地影響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學習主動性的提升。為了改變此種現狀,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增加一些多樣性和生活化的元素,以學生為主體巧妙設計一些實際的數學問題,把相關問題利用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際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進行全面的學習和探究。這樣既能有效增加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也能促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際的初中數學研究性學習課堂中。
2.有效創設教學情境
初中數學教學僅憑教師的語言講授和傳統教學方式,往往很難為學生營造輕松而愉悅的研究學習氛圍,為此,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有效地利用互聯網的聲音、圖片、視頻,緊扣教學主題為學生創設具有時代感和趣味性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場景下對相關的知識點和數學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主觀能動性,同時也能夠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具有一定難度的知識。
如,在進行“從三個方向看物體的形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分別利用電子課件向學生展示從五個角度拍攝的茶壺、汽車、花壇的圖片,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分別猜一猜這些圖片都是從什么方向拍攝得到的。教師進一步利用3d模擬的方式向學生呈現由五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圖形,并分別引導學生從上面、左面、正面對該圖形進行觀察,指導學生畫出從不同角度看物體所得到的平面圖形。接著教師向學生講解左視圖、主視圖、俯視圖的概念和定義,并鼓勵學生觀察不同的立體圖形,并利用已掌握的方法來畫出物體的三視圖。再如,在進行“圖形的旋轉和平移”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走動的時鐘、飛機螺旋槳、轉動的風扇、商場電動扶梯上站著的人、在直線上行駛的汽車等的不同場景視頻,然后進行圖形旋轉和平移概念和特征的講解。這樣才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觀察力和感知力。
綜上所述,教師首先要對各階段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進行全面了解,根據研究性學習的性質進行教學方案的有效設計。不僅要以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來開展數學教學,同時還要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提問式、小組合作式、教學情境創設式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自主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地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和看法,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點撥。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讓研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全面應用奠定良好的基礎。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