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娣
摘 要:當學生步入初中以后,學習量會加大,而支撐他們不斷學習取得良好學習成績的前提就是有一個健康的身體。這時候,初中體育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它作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不僅能夠科學地幫助學生強身健體,同時還能豐富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與技能,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是不難發現,大部分學生包括教師都將體育當成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學生參與度低,教師也缺乏相應的熱情,阻礙學生發展。而為了能有效改變這一現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從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堂教學;參與意識;教學策略
體育同其他學科一樣都是由教師的教、學生的學習組成的雙邊活動。在新課標的大力倡導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主體意識是目前初中體育教學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在體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呢?本文給出了以下幾點建議,以期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
一、設計準備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體育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是每節課都需要教師做好準備活動。教學中發現最為常見的課前活動以及熱身運動就是跑圈,這似乎也成為一種既定模式。但殊不知,這種課前活動對于學生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既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也不能調動他們的主動參與意識,甚至部分學生會為了逃避跑圈想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長此以往,會對整個體育課堂教學帶來不良影響。可見,教師應當在課前準備活動的設計上給予高度重視,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以及心理期待的教學活動來喚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設計的準備活動應當是和教材內容密切相關的,在貼合教材的基礎上注重創新。在操作中,不妨選取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如“兩人三足”“青蛙跳”等游戲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期待。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求知欲
在眾多的教學模式中,情景教學法是最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創設相關故事情境、場地器材以及情感氛圍,能讓學生在親身體驗過程中發展學生各項基本體育技能,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不知不覺得到發展,那么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當如何讓學生更好地身臨其境呢?其關鍵還在于創設情境。而教學情境的創設主要還是依據學生實際的運動承受負荷、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以及場地限制等指定的,這里以訓練情境為例進行簡要探究。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體育素養,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教師可以應用具有創新性以及新奇性的教學資源進行訓練情境的創設。值得注意的是,體育訓練情境的應用并不是毫無目的的,相反它具有一定的針對性以及目的性,需要將新知識納入其中,不僅可以實現體育訓練的教育功能,同時還能增加一些新元素,從而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以及好奇心。
例如,在籃球的學習過程之中,教師就可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NBA球賽的視頻,緊接著讓學生分別扮演NBA球員在運球、傳球以及三步上籃等動作技巧上進行不斷的訓練,類似于這樣的訓練情境創設,不但可以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還能讓其在沉浸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并喚醒其主體意識。
三、評價體系多元化,發揮主體地位
體育雖然以實踐操作為主,但是教學評價仍然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具體的評價教學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只對學生訓練成果進行評價。相反,教師更應當對訓練過程進行著重強調,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意識,提升其課堂積極性。應當考慮到不同學生群體之間的差異性,并對他們進行分層評價,盡可能地保持整個評價過程的公正、公平。例如,在800米的測評過程中,教師可先對全班學生進行摸底,了解每一位學生在實際訓練中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訓練與評價。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應當給予高要求,而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應當給予鼓勵和支持,讓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都能獲得最大程度地發揮。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采用多樣化以及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進行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唯有此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發揮其主體地位,達到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總而言之,如何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一直以來都是教育重點。因此,需要我們的每一位體育教師在教學之時努力盡顯自己的綿薄之力,從準備活動、情境創設以及教學評價等多方面著手,切實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學生體育學習情趣,讓整個體育課堂煥發光彩與魅力。
參考文獻:
[1]尤曉煒.論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意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01-202.
[2]李巖.論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意識[J].亞太教育,2015(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