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際
摘 要:語文學科與語言應用能力密切相關,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部分,能夠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從而鍛煉學生應用語文的綜合能力。閱讀教學需要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因此,合作學習契合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需求,能夠促使學生們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還有值得改進的地方,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促使合作學習模式最大限度地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20世紀70年代,合作學習模式首先廣泛運用于美國。創始人戴維和羅杰認為:合作學習能夠運用于所有年級和所有學科。也就是說,這種模式在教學上具有一種普適性。我國在教學中嘗試合作學習的時間并不長,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地位尷尬、應用不當、教師缺乏實踐經驗等問題。合作學習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作用,需要不斷探索科學高效的應用方案,使合作學習模式能夠真正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改進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
一、合作學習、互幫互助的突出優勢
(一)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為了控制時間、避免犯錯,總是采取教師說、學生聽的形式。即使有時候教師會提問,也總是不經意地引導學生靠攏既定的答案。久而久之,學生難以發揮學習的積極性,懶散下來,只會一味地跟著老師走。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思考,爭取表現自己的機會,能夠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
將全班學生分為一個個小組,以組內學習、組間競爭的形式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培育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競爭意識。學生想要讓小組取得好成績,就必須互相配合、優勢互補,每個人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為達到更好的成績而努力。組與組的比較,能夠促進不同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暫時處于優勢的小組成員獲得對自身的肯定,暫時處于劣勢的小組則能發現問題,不斷進取,爭取在新的競爭中發揮得更好。
(三)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綜合能力
在合作學習的模式下,學生學習知識主要來源于自己探索以及與同學交流,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學生會在小組合作中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鍛煉出自學能力。與同伴充分的口語交流和情景模擬,有利于學生流暢地朗讀課文,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內涵,并且提高溝通水平,在聽、說、讀、寫四個方面提升語文閱讀的素養。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合作學習策略探究
(一)科學分配小組,指導學生按需分工
合作學習的開展以小組為載體,因此科學地分配學習小組是首要任務。教師應充分意識到不同學生在性格、能力和成績上具有差異,盡量遵從“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讓小組成員做到優勢互補,而組與組則盡量保持相同水平,以便能公平競爭。在一些對能力要求不高的環節,可以采取就近合作的方式,由前后兩桌組成臨時的四人小組,一起完成學習任務。在分小組的時候,教師要指導學生思考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按需分工,各自發揮長處,讓小組能夠和諧運轉,成員共同進步。
(二)利用教學資源,合理設置教學情境
一個適合的教學情境,能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小組成員的溝通交流。教材中設置了“口語交際”版塊,讓學生們在學習完課文后,能夠及時地應用所學知識,加深記憶。
例如,在“怎么都快樂”這一課,就有主題口語交際“請你幫個忙”,指導學生學習禮貌用語。教師可以利用這個主題設置角色扮演,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求助者和幫忙者,并評選“最有禮貌小組”。除了引導學生成為禮貌的求助者,教師還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啟發同學們思考:如何答應他人的幫忙?如何拒絕自己難以做到的要求?并讓學生依照自己的想法模擬求助。如此一來,學生們不僅能夠使用禮貌用語表達請求,還能合理地應對來自他人的求助。
(三)做好教學設計,選取適當合作內容
實現有效的小組合作,還需要教師認真備課、吃透教材,做好教學設計。并非教材上的所有內容都可以運用小組合作來進行學習,能夠分小組完成的教學內容,也需要依照文本不同而選取合適的合作方式。
三、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在課程改革和核心素養培育的過程里具有重要的意義。合作學習有助于克服傳統教學模式呆板僵硬的弊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在團隊里培養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更好地吸收閱讀內容,形成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在合作學習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科學分配小組、合理設置情境、實現多元評價,將合作學習真正落實到位,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張志軍.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69—70.
[2]盧蘭蘭.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才智,2019(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