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貞伊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必須重視內容和方法建設,明確用什么樣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教化學生。以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施教于學生,猶如把什么樣的精神種子種在學生心田里,對于“培養什么人”“為誰培養人”具有決定性意義。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專題式教學重視內容和方法建設,將思政課的理論性于實踐性高度統一,在充分挖掘教學內容的深度的同時又不失廣度,不僅體現了差異化教學,也能激發學生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內容設計
2019年3月18日,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并提出了“八個相統一”的明確要求,深刻揭示了思政課教學的內在規律性,為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提供了方法論指導。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題式教學現狀分析
(一)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時少但內容多
高職院校注重培養技能型人才,對于學生的技能培養高度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方面相對薄弱。加之高職學生感性思維應用較多,理性思維相對欠缺,也就是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學生的人文精神明顯不足,不利于學生個人的全面深化發展[1]。這種情況是當下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在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教學作為一門基礎課程,相較于大量的專業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僅能保證最基本的課時量,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涉及面廣、內容豐富、理論性強,如果面面俱到勢必完成不了教學內容。
從學生個人的成長發展角度來說,高職院校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薄弱,高職院校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也是培養具有專業能力的人才,而不能有效整合和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學生受到社會中功利主義的影響,認為自己具有專項技能就能夠獲得較好的工作和薪資,并不需要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他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設對于其就業沒有直接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真正吸引學生,將問題講深講透,又具有趣味性,進行專題式教學改革十分必要,同時教學內容設計又是關鍵環節。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涉及面廣
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相對比較薄弱,學生對于政治理論學習的興趣不高,理論知識相對欠缺,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理論知識天然受到大部分學生的排斥。當下在高職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知識性、理論性較強,知識構建較為廣泛,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進程中不能構建完整的理論知識系統,對教師教授的知識不能充分理解,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同時,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理論性強、邏輯性強,對于高職學生而言,這類理論知識缺乏吸引力,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知識存在重復的部分,一部分知識被反復提起,學生反復學習之后自身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2]。
因此,在高職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論課采用專題式教學可以有效避免教材內容的重復,教師也能夠深挖專題內容,將一個專題講深、講透,同時針對學生特點設計教學環節,讓專題內容兼具理論深度與趣味性。
(三)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未建立良好關系
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味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相對缺少對學生的個人發展需求的重視。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生活實際之間有一定距離。但思想政治理論課并不是空泛的說教,而是與學生的具體生活息息相關,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只有不斷應用,才會在學生中展現生命力。但是傳統的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理論教學缺少與生活之間建立良性關系,導致了學生學習中的失衡現象。這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知識掌握水平也存在相應的關聯[3]。
(四)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亟需創新
教育教學質量的表現之一是考核環節,這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也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驗證。一部分高職院校已經針對校內的教學評價進行了相應的改革,但是在實行的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期末考察中,一類是開卷考試,學生能夠在教材中找到解題答案,或是根據個人的觀點進行問題回答,并不具有固定的答案。一類是閉卷考試,而大部分情況是教師會在考試之前劃分重點考察范圍,學生只需要稍加復習就能夠順利通過考試。這樣的考試形式導致學生并不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平時的學習,考前集中突擊即可,無論是開卷還是閉卷的考試方式都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專題式教學整合手段
(一)將高職思想政治教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在高職院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應當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高職院校應當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具體社會生活實際相聯系,將課堂教學與課下活動之間建立良性的關系,理論聯系實際。在具體實踐中將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逐漸轉化成為學生形成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的良好契機。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嚴格的主體和客體,而是教學相長的互相融合和促進的關系[3]。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進程中,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之間的聯系,直接影響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高職的教學過程中,能吸引學生的課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有用的,一種是有趣的。而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學生就是枯燥的理論,因此,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專題式教學,精心設計教學內容,讓理論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同時讓理論變得生動有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課堂的時效性。
(二)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方式方法優化提升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引導大學生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新的形勢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必須認真研究解決的重大而緊迫的課題。
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涉及一系列的中國近代史內容,它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近現代我國基本國情和思想政治環境的變化,找到黨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契機,明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必然選擇,也奠定了思想政治學習的情感知識基礎[4]。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教學進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一步整合、提升,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思政課程。例如,信息工程專業的學生應當重點學習法律方向內容,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當進行旅游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的學習等。學生在具有指向性的教學內容中能夠感受到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要性,加強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思想政治教學的現實意義。
(三)增強高職院校領導教師對思想政治教學的重視程度
高職院校應當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自上而下的重視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和水平。首先,學校相關領導應當學習中央下發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標準,領會教育部門對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整體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進行系統深入的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對現階段世界范圍內政治局勢的演變等事件的了解和認知程度,提升實踐教學的有效性,豐富實踐教學的內容。同時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將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讓思想政治理論真正的入腦入心。
(四)改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方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考核方面,進行知識系統的考察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當下高職院校實行的考核基本上是以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的。在上文的論述中已經提出,這種考核的效果有待提升。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學的考核標準,豐富教育教學的考察形式,不能將卷面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質量的唯一標準,應當將學生的實踐課成績納入考察范圍,建立一個科學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考察標準。通過平時成績、考試成績,以及實踐課成績等多個維度的考察,全方位評價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實效性,
三、結語
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而言具有良好的促進和引導作用,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在新時期形成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世界觀、人生觀,在思想政治的強大推動作用下,學生能夠在校園教育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實現學習需求和人生價值。高職院校在當下的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斷探索新的思政課教學模式,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專題式教學不可能一勞永逸,要常為常新,與時俱進,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渠道與方法的改革研究[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9,8(6):18.
[2]吳淑霞.微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式教學內容整合研究[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9,28(7):129-131.
[3]范守忠.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文教資料,2017(3):193.
[4]鄧加強.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專題式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魅力中國,2018(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