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政協的輝煌七十載里,既有對初心和使命的不懈堅守,也有在守正基礎上的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政協的理論不斷豐富發展,強調要鞏固共同的思想基礎,堅持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特別是要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政協當做是新型政黨制度的組織形式、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同時,把人民政協當做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關鍵詞:十八大以來;人民政協;理論創新
一、引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到了今天,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我們把這些發展理念和制度體系統稱為“中國模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最根本、最關鍵的論斷。
二、打牢思想政治基礎,凝聚廣泛共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政協要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各項工作的總綱,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的主軸。”面對世界發展的大變局,面對我國矛盾變化和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風險挑戰,如何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需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
早在黨的十八大就強調了在與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合作時要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標上同心同向、行動上同心同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一個歷史的關鍵時期,黨和國家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了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人們政協需要緊緊圍繞國家戰略,打牢思想政治基礎,廣泛凝聚共識,牢牢守住人民政協的根與魂。
打牢思想政治基礎,廣泛凝聚共識,需要堅持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特別是要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需要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四個自信,理解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安排蘊意;需要嚴格憲法和法律進行民主協商活動,在憲法法律規定范圍內開展活動,切實把憲法法律的尊嚴和權威維護好,法治前提下去尋找最大公約數;需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中國傳統政治哲學的精髓,并且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會增加政治自覺,轉化為廣泛的共識。
三、發揮人民政協在新型政黨制度中的獨特優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要發揮多黨合作獨特優勢,把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堅持好、發展好、完善好。之所以提出新型政黨制度這個概念,就是要繼續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政協作為其中重要的組織形式,有著落實新型政黨制度不可推卸的政治擔當和使命。人民政協雖不是國家權力機構,也不是決策機關,但是我們黨和政府的科學民主化決策都離不開政協的支持。作為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平臺,與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隨時保持緊密聯系,共同配合。人民政協還有監督職能,通過外部的監督,中國共產黨也能不斷鞏固自己的執政根基。
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它能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且能將各個政黨還有無黨派人士團結起來朝著同一個目標前進,這是西方政黨制度所不能比擬的。新型政黨制度擺脫了政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相互推諉扯皮的缺點,取而代之的是“有事好商量”的協商民主,這些都是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優勢。
人民政協作為新型政黨制度的組織形式,必須充分利用其制度優勢,讓新型政黨制度的優勢轉化為人民政協的工作優勢。人民政協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具有包容性,政協所包含的主體也是不斷增加的,以前不是政協范圍內的階層和人士現在也逐步參與其中,新型政黨制度的群眾基礎不斷壯大,最大限度讓各群體的切身利益者發聲,不讓一個群眾在政協“失聲”。
新型政黨制度是多黨合作下的政黨制度,多黨合作是新型政黨制度的一個鮮明特點。而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政治聯盟性質的組織,作為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實行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是這一基本政治制度在機構設置上的專門安排,具有專門性、不可或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從政協的整體組織構成來看,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占據各級政協的相當比例,政協機關也規定了要有一定數量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擔任專職的領導職務,這就從制度上保證了多黨合作的可能性和完成度。
四、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人民政協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能作用的有效發揮也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應該看到,人民政協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安排,而且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總目標,現代國家治理需要更多的民主,這是與傳統國家治理觀相區別的根本之處,因此我們才要求把人民政協提升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觀高度。此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寄希望于民眾能夠有序參與政治,政協在廣羅社會輿情、反映社情民意、拓寬民主參與渠道上有明顯的優勢。
人民政協與現代國家治理理念是相契合的。現代國家治理要求治理的主體是多元的,而且是互動的,要求共同治理,群策群力。人民政協是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社會上各個階層平等參與社會治理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激發社會各方面力量,充分調動它們參與國家治理的積極性,并利用政協自身的智力優勢不斷提升國家整體的治理能力。在這一制度下,人民政協既符合自己的工作內容和職權范圍,又適應了在新時代下對政協的新要求,使得政協成為國家政治制度和政治體制組成部分的含義越來越豐富。
在準確認識人民政協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地位作用后,我們需要找到找準著力點,爭取在這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是一個重要的著力點,要使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起來。人民政協下的協商民主本身就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方式,兩者并不沖突。切實提高政協協商質量和效率也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抓手,在工作中注重辦事質量,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形式。例如,不斷改進雙周協商座談會、專門委員會對口協商及網絡議政遠程協商等。
五、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
從一開始,人民政協就是一個協商機構,與協商民主密不可分,在70年的發展中培育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精神,也積累了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經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制度”,同時要求“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這是政協作為民主協商重要渠道作用的首次表述。協商的渠道多種多樣,但是作為一個專門的機構來講,只有人民政協這一個,凸顯了人民政協作用的獨特性和重要性。這個專門機構,體系最為健全、組織建構最為完整、協商載體最為豐富、囊括了大大小小的個政黨、人民團體、民族和宗教,協商能力十分突出,充分保證了協商民主的質量。
整個民主協商的制度體系日趨成熟化,在基本政治制度下,由政協的相關章程、文件、規定和會議精神,與中央的文件精神甚至是與憲法之間相互構成,這一體系是非常具有權威性和可操作性的。說政協機構完整,是因為整個組織框架從中央到地方銜接的十分科學合理,政協與黨政機關、人大組成四套班子,自上而下有全國、省、副省級市、市、縣五級組織。說政協的協商載體最為豐富,既有比較嚴格和規范的會議協商體系,如政協常委會議、主席會議及專委會等,同時又不拘泥于此,創新出來了諸如界別協商、提案協商、雙周座談會及委員講座等新的載體平臺,調研、網絡議政及遠程協商等新形式也使得協商更加靈活有效,富有針對性。
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要求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協商民主的獨特優勢。這個機構有它自身的特點,政協依附于我國的基本政黨制度,與整個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相互銜接配合,達到了新型的民主形式;協商民主的形式越來越常態化、有序化,如雙周座談會、調研考察及走訪調查等,始終能夠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政治參與的存在,感到自己的民主權利得到了落實;政協追求的是一種“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高境界,與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類似,形成了屬于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民主。
面對新時代下人民政協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要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的作用。首先,要堅定政治協商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在維護習總書記核心地位和中共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各黨派團體和各界人士,圍繞實際問題進行廣泛的協商,決策之前的協商是為了最終達成最廣大的共識,將黨的主張通過民主的形式上升為各方的共同意志。這種雙向發力能夠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爭取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形成大團結大聯合的局面。其次,發揮這一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的作用,就要堅持協商民主的人民性,協商要以人民群眾為重點,以人民利益為重,引導人民群眾聚焦國家大事,正確認識各個社會階層的實際所需,權衡好各方利益,讓協商變得更加透明,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人民真正擁有民主監督的權利。最后,政治協商必須提高專業性。干專事、有專長,不管是從政協組織還是政協委員的工作能力,都需要做到目標明確、業務專攻。
參考文獻:
[1]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董云虎.論人民政協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安排[N].學習時報,2018-9-14.
[3]沈德詠.充分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J].中國政協,2019(1).
作者簡介:張湘鈞(1995—),男,漢族,山東萊州人,碩士研究生,青島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統一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