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燕萍
摘 要:眾所周知,盈利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要想獲利,無外乎兩種途徑,即要么增收,要么節支。因此,成本控制在企業節約支出方面顯得尤為重要。運用管理會計中關于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以當前制造企業產品生產成本為研究對象,從控制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個維度,提出成本控制的途徑,以期為制造企業產品成本控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管理會計;制造企業;產品成本控制;途徑
中圖分類號:F2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33-0106-0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制造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經濟效益的創造,即其需要盈利。眾所周知,企業獲利,無外乎兩種途徑:要么增收,要么節支。因此,成本控制在企業節約支出方面顯得尤為重要。管理會計正是著重為企業進行最優決策,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服務的。因此,在管理會計視角下,研究制造企業加強產品成本控制的途徑就十分必要。
一、制造企業產品成本組成簡介
制造業是指機械工業時代對制造資源(物料、能源、設備、工具、資金、技術、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場要求,通過制造過程,轉化為可供人們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業品與生活消費產品的行業。制造企業產品成本一般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個部分。
(一)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生產產品發生的能直接記入某種產品的各種耗費,包括直接計入的各種材料耗費、人工耗費和其他耗費。其特點是發生的成本只和一種產品相對應。例如,生產家具的企業,生產某種型號的辦公桌,則為之耗費的木料、油漆、人工等費用都屬于直接成本。
(二)間接成本
間接成本是企業生產車間共同為生產產品發生的,不能直接記入某種產品的各種間接成本,其特點是發生的成本和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產品相對應。例如,生產服裝的企業,如果在生產某一類女裝時都需要某種絲線,且出于管理效率或其他原因的考慮沒有對此種絲線生產領用對應各個產品進行明細記錄,則需要在一定時點(如月末)根據某種方法分配,耗用此種絲線的成本在沒有分配之前為間接成本,分配之后由間接成本轉為直接成本。
二、管理會計視角下的成本分類
在管理會計視角下,企業不僅僅關注歷史既有的成本,更加關注成本的控制,特別是成本的構成、成本與產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其成本可以分為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
(一)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是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成本總額隨業務量的變動成正比例變動,而單位成本保持不變的成本。這種成本的特點是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生產家具的企業,如生產某種型號的辦公桌,生產的辦公桌越多,則為之耗費的木料、油漆、人工等費用就會越大,這些耗費的成本均屬于變動成本。
(二)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成本總額隨業務量的變動保持固定不變,而單位成本隨業務量增加相對減少的成本,這種成本的特點是隨產量的增加而減少。例如,生產服裝的企業所用的機器設備折舊、管理人員薪酬、廠房租金等總額相對不變,則生產的服裝數量越多,單位成本就越少。
(三)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總額隨業務量變動但不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這種成本同時具有固定性和變動性兩種不同性質。本文主要研究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對企業成本控制的影響,故此從略。
三、制造企業產品成本控制的主要思路
要達到控制制造企業產品成本控制的目的,主要是需要降低企業的單位成本總額。在管理會計視角下,可以分別從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個方面考慮。即在不影響產品性能和質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企業的單位變動成本和單位固定成本。
四、制造企業產品成本控制的具體途徑
由于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對企業總成本影響方式不同,所以在進行成本控制時,要結合制造企業業務特點,尋找控制產品單位總成本的有效途徑。
(一)控制單位變動成本
1.控制直接材料成本。首先,控制取得成本??刂浦苯硬牧系娜〉贸杀?,就是從成本控制的源頭抓起。制造企業生產產品之前,需要取得原材料,最典型的就是外購。在購入原材料時,購入的時間、數量、價格、供應商的選擇等方面都應進行合理的計劃。所以,企業一方面應加大采購管理力度,建立健全采購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應使采購人員熟悉原材料市場配置,提高采購談判能力,盡可能地采購質優價廉的原材料,為后續生產成本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加強保管和領用材料的管理。采購了質優價廉的原材料,并不代表就能很好地控制成本。如果鋪張浪費、損公肥私、營私舞弊等行為發生,則前面控制取得成本的努力就會付之東流。因此,必須加強材料的保管和領用管理。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材料保管和領用制度,在倉庫、生產車間等關鍵部門強化保管和領用的獎懲機制,達到此環節材料成本控制的目的。
2.控制直接人工成本。第一,加強機械化作業,減少生產工人。生產工人是企業產品的生產者,在產品成本中起著關鍵作用。隨著現代工業的不斷發展,人工費用也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人屬于生產要素中的活勞動,相對于機器設備而言,不易管理,且比機器設備的生產效率低。因此,制造企業在生產工藝流程允許的情況下,以適應銷售為前提,結合企業自身的財力實際,盡可能加大機械化作業。這樣既可提高生產效率,也可減少人工成本。第二,提高生產工人的勞動效率。當然,機械化作業下不可能完全不需要生產工人,而且有些產品制造不能用大面積機械化作業替代。此時,提高生產工人的勞動效率就十分重要,制造企業可以從這些方面考慮。一是建立健全生產管理制度,加強對生產工人的管理,獎懲分明;二是加強對生產工人的勞動技能培訓,提高其勞動素質;三是對生產工人在生活中、工作中實行人文關懷,讓其自覺自愿地、努力地、安心地工作。這樣可以激發其內在潛能,在關鍵時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控制單位固定成本
1.加強對固定成本總額的控制。第一,控制取得成本。固定成本取得時的總額如果控制得低一些,則提高產品產量就會使單位固定成本減少。因此,制造企業應加強控制固定成本總額。比如管理人員薪酬,企業可以進行科學的部門整合,除去富裕人員,有效控制這部分固定成本總額。再比如,購買的機器設備,與購買原材料相似,也需要進行合理的計劃等等。第二,加強日常管理。在取得成本有效控制基礎之上,制造企業還需加強與固定成本相關的日常管理。比如企業購置的機器設備,一次性投入的資金較大,此時則需對機器設備進行日常維修和保養等方面的有效管理,以延長其使用壽命,控制取得成本的增加。
2.加強業務技術流程管理,挖掘固定成本潛力,提高產量。固定資產雖然相對總額不變,但要充分發揮其功效,也是需要研究的。制造企業應研究不同固定成本的特點,尋找提高生產效率的方法。比如對于機器設備,制造企業應選派有關技術人員,仔細研究其生產性能,使其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增加,以提高其生產效率。再比如房屋租金,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房屋特點,合理安排使用面積,使其發揮更大效用等等。
總之,制造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充分利用管理會計中的成本控制原理,在上述兩個主要方面加強管理,產品的單位成本總額才能得到有效控制,為企業獲利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飛宇.管理會計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J].企業改革管理,2019,(2).
[2] ?石龍.管理會計工具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策略探析[J].財經界,2019,(1).
[3] ?包靜超.制造業成本控制中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問題及建議[J].財會學習,2019,(3).
[4] ?邢秀麗.淺析管理會計對企業成本控制的重要作用[J].時代金融,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