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望
摘要: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資源已成為與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戰略資源。信息產業已發展為世界范圍內的朝陽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然而在企業內部,信息化運用水平卻參差不齊,信息孤島現象凸顯,影響了信息化整體效益。本文從信息孤島問題入手,分析了信息孤島產生的原因,提出了解決對策建議。同時,結合財務工作實際,提出了在財務信息化領域推動業財融合,通過業務流程、信息系統、數據集成等信息共享,打通信息孤島,挖掘數據潛力,更好地支撐企業平穩健康發展。
關鍵詞:信息孤島;財務共享;業財融合;信息化
一、信息孤島及形成原因分析
信息孤島,按照百度詞條解釋,是指相互之間在功能上不關聯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換以及信息與業務流程和應用相互脫節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企業的信息孤島指管理信息系統之間在功能上不能關聯互助、信息不共享、不能互換、信息與業務流程及應用相互脫節的一種情況。從形成原因和類型的劃分來看,企業信息孤島的類型具體包括數據孤島、系統孤島和業務孤島。
任何企業的信息化應用都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提升的應用水平。在企業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初始起步階段,一般從最原始的計算機錄入代替手工錄入,從簡單的數據記錄、處理、存檔、分發到打印輸出,在此階段,信息化應用只不過是簡單的工具替代,尚未形成各子模塊或單個應用系統的數據共享和集成。信息化建設通常缺乏企業頂層的統一戰略規劃,容易導致出現信息孤島產生。具體情況包括:
(一)缺乏頂層統一規劃設計,導致各子系統形成孤島
沒有明確的歸口信息化統一協調部門,企業信息化建設缺乏戰略規劃主線,各個職能部門分別開發部署相應模塊的信息管理系統,這些分部門的系統模塊彼此割裂,應用范圍狹窄,主要給自己業務內容服務,必要時兼顧上下游其他部門的信息數據供給。由于缺乏頂層統一規劃設計,導致了各子系統形成信息孤島。
(二)缺乏數據接口規范,導致數據無法共享和有效使用
因各部門業務系統各自為政,如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會計核算系統、業務處理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檔案管理系統等,因職能需要而建立,也因職能劃分而割裂,沒有預留數據接口或者數據接口不規范,導致數據無法共享和有效使用。
(三)“重硬件輕軟件,重系統輕數據”的認識誤區導致信息孤島
企業普遍存在著“重硬件輕軟件,重系統輕數據”的認識誤區,針對企業擁有的海量信息資源,沒有及時分類歸檔處理,導致信息存儲雜亂無章,信息搜集、加工、對比、分析和綜合利用無所適從,各部門又各自為政,導致冗余信息越來越多,信息利用越來越無價值,只寄托于購置高性能硬件和高大上的應用系統來解決問題,不愿意靜下心來好好整理自身“內務”和挖掘數據歷史價值,導致數據割裂和信息孤島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
(四)管理理念落后,流程再造不徹底導致信息孤島
企業的信息化水平務必與其管理水平相對應、相協調。信息化的過程其實更反映的是一個單位管理模式、管理思維創新和優化完善的過程。管理體制機制思路不變,管理思維僵化,管理模式粗放,只期望好高騖遠和人云亦云的匆忙跟隨上信息化系統,勢必導致急功近利和信息孤島。
二、打通信息孤島,實現各業務系統的互聯互通
(一)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信息化是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伴隨企業業務發展階段不斷深化完善的動態調整過程。制定企業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成立信息化建設統籌協調機構,對信息資源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及統一部署,避免短視行為,有效解決信息資源的低水平重復建設問題,從全局上把握信息資源建設的方向及目標,使信息資源在時間、空間上分布合理。
(二)規范接口,有效銜接
規范企業內外部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傳遞規則,而不是簡單的采集。在各業務子系統開發過程中,需要建立各部門信息化需求的協同發展機制,改變各機構各部門子系統各自為政割裂的局面,從源頭上做好接口預留和共享工作,促進各業務單元數據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三)流程再造,管理提升
企業的信息化,其實就是將單位的規章制度流程化、然后不斷動態調整再優化的過程。企業運營管理無法做到制度化、規范化、流程化和表格化,信息化就無從談起,更無法做到業務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合一。流程再造需要結合戰略規劃和業務發展,從根本上契合單位管理模式的變革,重新分析與設計業務流程,從整體上確認作業流程,追求全局各系統的運行最優,而不是個別子模塊最優。
三、推動業務融合信息系統構建
財務共享和業財融合是當前非常熱門的話題,但如何在信息化領域落到實處,更好地結合企業實際落地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在企業內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因關注點和利益分配機制不同,不可避免存在沖突。為解決這一困擾,建議建立財務預算數據和財務核算數據共享的信息系統,以全面預算管理系統為平臺,管理會計為工具,充分實現業務數據、預算管控、決算核算、財務分析等數據共享,進一步挖掘數據潛力,支撐企業各項決策。
(一)業務財務目標融合
改革績效考核制度,充分運用平衡記分卡這一管理會計工具,從業務視角和財務視覺等多角度來制定績效考核目標,將業務指標和財務目標充分融為一體,相互促進和彼此融合,不再對立,相互融合滲透,例如在業務績效考核指標中,加入財務指標的考核,具體有銷售額(營業收入)等業務指標,需要考慮投資規模、資本成本、投資風險、回收期、經營性凈現金流量等,對完成業務指標進行財務資源的合理約束,避免不計成本的重復建設。在戰略性行業和轉型期的項目財務績效評價時,引入經濟利潤、機會成本、沉沒成本等理念,避免會計利潤上的“近視”和缺陷,影響項目真實長期業績評價,推動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平衡兼顧業務指標與效益指標的達成。
(二)實行管理會計下基層的業財融合
大力推動企業管理會計在生產經營管理各業務環節的落地,與基層業務相互融合,切實發揮管理會計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評價的功能,提升管理會計決策支持的作用,為企業決策服務。在公司整體發展戰略上,管理會計能避免傳統財務會計歷史信息滯后的缺點,主動關口前移,并嵌入業務過程,做好“數據調度中樞”和“數據分析中心”的角色,為公司業務發展提供決策指引和數據分析運營狀況報告,保證公司不出現大的偏差和經濟效益,同時規避財務風險。管理會計工具還能與全面預算管理、經營分析、業務考核和資源配置等各種管理工具組合運用,引導、控制和促進公司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穩健發展,真正實現從業務中來,到業務中去,將發展戰略分解落到生產經營業務實處。
(三)加強業務財務基礎數據融合共享
阿里董事局主席馬云曾經說過,今后數據是企業發展的戰略性資產,是最有價值的資源。因此,從現實角度來看,我們需要盡快建立企業的數據治理體系,加強數據標準建設、數據源管理、數據質量管理、數據安全管理等工作,將基礎的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進行充分的整合、分類、集成和利用,促進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數據共享共建。在會計管理領域,就是要解放大量的重復勞動的會計人員,不再簡單的審核、制單、記賬、核算、支付等繁瑣事務,集中精力投入到戰略規劃支持、財經規劃分析、經營管理、績效評價、管理提升等領域,加快傳統財務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新興的管理會計重管理的轉變,提升業務融合服務于決策的戰略價值。
(四)構建業財一體化的信息管理系統
在業財系統融合方面,在信息化建設頂層設計階段,就通盤考慮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協調和融合,打通財務和業務系統間的壁壘,全面支撐業務數據自動生成財務數據,財務數據能夠穿透追溯到業務數據,實現業務財務數據順暢流轉及全面共享,為企業價值管理量化評估提供數據平臺,為業財融合提供更好的系統支撐。
四、總結
打通信息孤島,推動企業基于財務共享的業財融合發展,有助于形成協同一致的管理視角,規避管理盲區和信息孤島,克服業務財務數據來源不一致的問題,大大提升信息化系統的運營效果和效率,降低整體運營成本,加速企業整體效益的提升。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財務業務一體化涉及到企業的管控模式、管理理念、制度創新、業務經營和財務管控等方方面面,只有不斷優化完善,探索符合本企業自身特質的業財一體化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郭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集團財務共享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 (20).
[2]汪嬌嬌.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云平臺的構建[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 (12).
[3]劉玉.供電公司業財融合實現路徑探微[J].新智慧(財經版),2014 (2).
[4]王茜.關于我國中小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財會月刊,2010 (2).
[5]王茜.談構建業務與財務想融合的經營管理系統[J].財會月刊,2010 (11).
[6]黃勇.企業信息孤島的形成與解決辦法[J].信息與電腦,2018 (4).
[7]杜君益,王邃.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的信息孤島問題及對策[J].山東紡織經濟,2010 (9).
[8]麥耀東.關于財政信息化中信息孤島的研究[D].天津大學工程碩士論文,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