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黨員是我黨的生力軍,高校擔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高校的學生黨員培養模式要與時俱進,通過引入積極分子積分制,建立健全預備黨員監督考察制和正式黨員教育常態化等方式,可以有效促進和保障大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質量,為我國建設事業提供人才支撐。
關鍵詞:高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
高校學生黨員是黨的新鮮血液,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高校的育人環境也發生巨大的變化,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處。如何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全國教育大會、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一系列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革新高校學生黨員培養模式的工作方式方法,全方位加強學生黨員的發展和培養力度,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要求,這對增強黨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高校學生黨員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學生黨員的培養存在著“重發展、輕培養”的問題,甚至會存在正式黨員不如預備黨員,預備黨員不如發展對象的“倒置”現象。個別功利性強的學生一旦入黨,就萬事大吉,等著黨員的光環給自己學業、就業加分。對學生黨員的持續教育以及全面素質提升應該是基層黨建工作的重點之一。
(二)黨員發展唯“學業”論,對申請入黨的同學單純的以學習成績排序決定是否發展,缺乏量化的考核評價指標。評價一名學生是否達到黨員的發展要求是需要全面考量的,不是簡單的評獎學金,所以必須引入科學的考核、監督和評價標準。
(三)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模式單一,缺乏吸引力。高校傳統的黨員教育培養模式是以黨校學習、日常教育、思想匯報等為主,缺乏新意,難以抓住年輕大學生的興趣點。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大量新型網絡媒體的興起給我們黨建工作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如何利用新媒體促進黨員培養教育方式的更新換代也是我們急需研究探索的內容。
(四)高校學生黨務工作者水平欠缺,素質有待提高。目前,高校基層學生黨務工作一般由輔導員承擔,少部分學生支部書記由高年級學生黨員擔任,這些基層黨務工作者大多不是黨務科班出身,缺乏專門的黨的理論知識做支撐,以兼職為主。輔導員工作瑣碎繁雜,除了學生黨務,還要承擔心理咨詢、職業規劃教育、學生獎懲助貸等日常管理工作,導致無法將精力投入到學生黨員的教育培養中。而高年級學生黨員更是被畢業、實習、就業、考研等占據了日常時間,對于學生支部的黨務工作也是應付而已,沒有起到良好的傳幫帶作用。
二、針對學生黨員發展的不同階段,創新教育培養模式
(一)引入積極分子入黨積分制,把好黨員發展源頭關
入黨前教育是保證發展黨員質量的重要一環,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也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推行積極分子入黨考察積分制,使入黨前培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過“思政政治素養”、“道德品行”、“學生學業”、“學生工作”、“學生生活”、“入黨材料”、“培訓班教育”等量化考核,全方面審查入黨積極分子的綜合素質,根據量化考核結果,對積極分子進行排序,排序靠前的優先發展。此外,對思想作風不端正、期末考試不及格、黨校考核不通過等情況的積極分子實行一票否決,從而保證新發展黨員質量。
(二)建立健全預備黨員考察監督制度,促進素質再提升
為了保證黨員的先進性,在把好黨員發展源頭關的同時,從學生黨建工作實際出發,積極拓展思路,加大對預備黨員的教育力度,建立考察制度。通過日常管理和過程管理兩大視角,從政治素養、個人發展、基層服務等方面,循序漸進,構建培養大學生預備黨員的新型模式,全方位提升預備黨員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強化預備黨員的黨性意識、責任意識、先進性意識和服務群眾的能力,保證新發展黨員的質量,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具體的做法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幾方面:一是要求預備黨員每學期要為其他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團員青年上一次微黨課;二是為了加強預備黨員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決心,要求預備黨員每學期要做一次有意義的公益活動;三是為了讓每位預備黨員在課堂之外學習到更多的前沿知識,做到與時俱進,要求他們每學期聽一次與時事政治有關的講座。此外,學院黨委還可以以學生黨支部為依托,通過各種形式,促進預備黨員對黨的理論知識、國內外時事政治等的深度理解。一步步將黨建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以此優化基層黨建工作環境,激勵廣大預備黨員在今后成為政治堅定、素質優良、務實發展的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
(三)正式黨員培養常態化,強化黨員再教育
在注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培養的基礎上,高校學生黨員的培養也不能忽視對正式黨員的再教育工作。高校可以形成二級學院黨委、黨支部和黨員個人三步走方略。鼓勵學生黨員展示黨員風采,樹立黨員形象,要求他們參與舉辦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和預備黨員綜合素質提高班,與積極分子、預備黨員一起受教育;通過常態化黨支部會議和黨日活動,使正式黨員與時俱進,站在時代前沿;通過個人自學和黨員互助,使正式黨員在均衡發展的基礎上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應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強化正式黨員的再教育、再培訓,通過黨員持證上崗、黨員宿舍掛牌、黨員風采展示、學系列講話微黨課等形式,使所有黨員成為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
三、全員參與、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學生黨員培養新模式
(一)配備黨員導師,加強學生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
對于研究生的科研學習,學校會配備碩士生導師和博士生導師給予專門的指導。建議將關工委老黨員、本科生導師等德才兼備同時關心學生工作的教師吸收到學生黨務工作者的隊伍中來,擔任黨員導師。將專業導師制的模式植入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來,可以充分發揮教師黨員的人格魅力及專業優勢,有效彌補傳統黨建工作模式“教書”與“育人”脫節的環節。
(二)加強新媒體在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運用
傳統意義上的黨校培訓、學習活動等形式單一,缺乏互動交流,還停留在灌輸教育的模式上。將新媒體技術的運用加入到學生黨員培養教育工作中來可以豐富教育資源,增強高校黨建工作的效果。例如,組建公共溝通平臺以提高黨建工作的實效性,鼓勵學生黨支部建立各自的公共微信群、微博,及時發布各種信息通報,組織學生進行網上互動、討論等。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黨務工作者除了要關心時事熱點,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道德修養外,更要與時俱進,懂得運用新媒體去傳播知識、思想和觀念,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主動,使新媒體更好的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服務。
對于青年學生,如何將嚴肅的政治教育融入生動的形式與載體中,從而增強黨建工作模式的合理性和規范化,是目前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關鍵所在。積極分子是黨的后備軍,預備黨員則是黨的新鮮血液。對積極分子、預備黨員進行培養教育的成效,直接影響到了未來黨的作風和建設,制定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教育培養和考察制度,全方位加強學生黨員的發展和培養力度,這對增強黨的影響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彭瑾.新時期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08).
[2] 孫云龍,魯焱.新媒體在高校學生黨建工作中的應用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09).
作者簡介:劉燕莉,講師,碩士,中國藥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