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秀林
【內容摘要】英語閱讀的過程是獲取信息,汲取知識,不斷了解和對比中西方文化的比較過程。在以往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過分的強調語言現(xiàn)象的教學,淡化了對西方文化學習的正確引導和鑒別,而對于中西方文化的對比閱讀與學習的內容就更少,導致有很多的學生認為西方來的就是好的,對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不自信。本文通過對目前英語閱讀教學中民族文化教學方面的情況分析入手,討論了閱讀對于提升本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對如何通過閱讀來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文化自信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新頒布的2017版課標首次提出了英語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即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其中,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xiàn)出的文化意識、人文修養(yǎng)和行為取向。英語的閱讀教學就是一種跨文化的應用教學,但很多的高中英語老師,在應試升學的壓力下,過分的強調語法與詞匯的學習與考核,忽略了對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民族文化的介紹與傳播,沒有把對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中西文化對比作為英語閱讀教學的一部分,結果導致民族文化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學生們在文化自信方面并沒有心理優(yōu)勢。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體現(xiàn)民族文化教學的現(xiàn)狀
1.高中英語教學里的民族文化內容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
高中學生在我們的母語學習中,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除了對他們的漢語各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外,還注意傳授關于民族文化的內容,讓他們對國粹對歷史有所了解,從而產生深厚的文化自信,伴隨著文化自信而來的就是文化自豪感。而在英語的閱讀教學中,更多的只是對國外的文化不加甄別地進行學習與灌輸,現(xiàn)在很多的學生有崇洋媚外的思想,很大一部分程度都源自于這里。在高中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并沒有系統(tǒng)化的對于我國的文化進行介紹。系統(tǒng)的介紹指的是包含我國文化的歷史、發(fā)展以及前景等方面的介紹,而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對中華優(yōu)秀民族文化內容的介紹比較零散,難以形成一個條理清晰、系統(tǒng)完整的知識體系。
2.英語教材中漢語文化的內容較少
在目前的高中英語閱讀教材里,更多的是國外的小說或者文章,這樣是為了方便讓學生直接學習到原汁原味的英語,而這些英語閱讀材料中,是很少有涉及到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所以,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無法提升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也就無法提升他們的文化自豪感。首先,沒有系統(tǒng)的教學內容。英語教學中,對于文化類的知識或信息比較少,對于國內的文化提及的就更少了,只是一些零散的信息,而這些零散的信息是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的。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在民族文化自信提升中的重要性
全球化發(fā)展讓世界上各個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緊密。文化之間的交流必然會有碰撞,而正是由于這種碰撞,才讓人們進一步的了解彼此的文化,所以高中的英語閱讀在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英語閱讀可以適應文化全球化的發(fā)展需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國外文化
全球化發(fā)展背景下,各民族的文化在一起碰撞并且融合,才迎來了今天多元化的世界發(fā)展。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教育時,不僅要讓學生對于使用英語的民族及其民族文化有所了解,還要對本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通過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比,來了解彼此的共同點與差異,做到求同存異,增加自身的文化自信。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斷層的文化,所以在面對文化的沖突時,我們要理解他們,包容他們的文化。
2.通過跨文化的英語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本民族的自豪感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的傳承從未斷層。雖然我們在很多方面一直在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但是我們自身的傳統(tǒng)文化更有很多值得他們學習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本土文化與其它文化的對比,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重新的理解,會更加客觀的看待我們的文化,并且通過對比,對我國的文化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當學生深刻的了解了我國文化的精髓與內涵時,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fā)揚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增加其民族自豪感。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的幾個策略
1.合理安排高中英語閱讀的教材內容
高中英語教學,教學內容都是依據高考的要求與內容進行講解與學習的,并沒有將英語閱讀作為文化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要想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的目的,就要合理的選擇閱讀的教材與內容。首先,要在英語閱讀材料中加入對英語文化和漢語文化的講解,讓老師和學生對于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同樣重視;其次,在英語的教材中直接加入對于英語及漢語文化的相關介紹與比較,并且有具體的說明與舉例。
2.通過東西方習俗文化的對比學習來滲透傳統(tǒng)文化
在英語的閱讀課上,可讓學生通過對比性的學習以及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來進行中西方文化之間的對比,不斷的強調、滲透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自信與自豪感。比如,人教版必修3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是一篇非常好的閱讀例子。在課堂教學時,可通過華人在美國過春節(jié)時候的場景來引入討論各自的春節(jié),比較中國人的春節(jié)和西方人的春節(jié)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對比與資料的收集,可以了解到: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節(jié)日,而其他國家的一月一日都是不同的節(jié)日。通過課堂上的討論使學生深刻了解到不同民族之間的習俗文化差異,讓學生學會理解與尊重國外的節(jié)日與文化,進一步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知與自信。
3.通過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提升學生課外交流能力
課本上所講解的關于西方文化的內容都是總結性的,比較正統(tǒng)的文化,而在現(xiàn)實的文化交流中,會有很多的文化是需要學生不斷的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來感受的。西方人在交流打招呼時,會說“今天是個好天氣”之類與天氣相關的內容。中華民族卻不一樣,由于受飲食文化以及在過去100年內所受到的困苦所影響,中國人見面時經常會問及對方“你吃過了嗎”,這就是文化的不同。通過閱讀教學加強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外交流能力,這樣才有助于學生不斷的去體會和加深對中西方文化的認識。在教學中,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閱讀來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簡而言之,就是英語口語的交流能力。分組時,將英語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合理分配,讓每個小組將本組內容進行總結,通過組內成員問答形式進行閱讀交流和理解,檢查他們的閱讀情況,提升他們的閱讀效率;并且通過問答,讓學生們都有機會去進行英語的交流,將理解與表達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溝通能力,從而提升學生課外進行英語得體交流的能力。
4.合理融入跨文化內容,增強學生的大文化觀
世界上使用英語的民族與人數非常多。學好英語,了解國外文化,進行跨文化的學習與交流,可以讓學生更多的了解國際與國內的情況、中外文化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在閱讀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助于他們理解國外文化,正確看待國外文化,養(yǎng)成一種和而不同的大文化觀。
老師在教學中可將跨文化教學的比重進行適當的增加。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可以多融入一些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閱讀材料中了解文化差異,學習跨文化知識。在課堂上,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生的閱讀,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比如在學習數字或成語時,可以讓學生對文化差異有所認識。西方人認為7是一個吉利數字,耶穌是在7天重生的;而在中國,7由于和“去”諧音,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此外,對中西方的用餐習慣,也可讓學生去進行對比,在西方用餐時,一般都是自己吃自己的,沒有給別人夾菜的習慣,而在中國,這一行為卻非常普遍,而且會被認為是尊重對方。再譬如,對顏色的選擇,在西方,參加葬禮時都是穿黑色的衣服,而中國卻是白色,這就是文化的差異。
總結
綜上所述,英語的教學不能簡單的認為是英語單詞或是語法的掌握,而應該將學生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理解并包容西方文化作為重點。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教材內容和教學實際對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與熏陶,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產生民族文化自信。通過英語閱讀教學進行中西文化的對比,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力,增進其對本民族優(yōu)秀文化自豪感。
【參考文獻】
[1] 秦曼麗.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中生英語課外閱讀現(xiàn)狀調查研究[D]. 淮北師范大學,2018.
[2] 王雨菡. 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英語體驗式教學研究[D]. 四川師范大學,2017.
(作者單位: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qū)教育局教育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