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暉 鄒曼璐
摘要:舞蹈作為德智體美勞中“美”的一環,在大學教育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如何提高學生對舞蹈的掌握能力,培養對舞蹈技巧熟練運用的能力,高校在舞蹈教學活動中引入了互動教學模式。從教導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創新的方法,激發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完成教學目標。為高校新型舞蹈教學模式提供新的參考。
關鍵詞:高等院校;舞蹈教學;互動教學模式
高校實施互動教學模式的目標,是通過舞蹈之間的動作的搭配是得學生的肢體更加協調,是對同學之間能否一同配合的考驗。通過互動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情操,使得學生對自己有充分的認識。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在緊湊的學習生活中有了放松且不枯燥的體驗,對于培養21世紀的新型人才有重要的作用。
一、互動教學在高校實施的重要性
互動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教學模式的承載體,時刻關心學生身心的發展,以培養21世紀的舞蹈人才作為互動教學模式的達成目的。如若只是教師單單一人講課,這將在教學活動中使得學生對教學體驗的具有枯燥的體驗感,對教學十分的不利。采用互動性教學方法,增加了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同學,同學與同學的交流次數,增加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增強了師生間的協作意識。在之后的教學活動中,可以使學生更好的體現自己的個性。
(一)增強學生了對舞蹈藝術的欣賞能力
舞蹈是其藝術的一種體現形式,藝術本身就具有了對美好事物的美感。對于舞蹈在高校的教學活動中,采用互動教學模式,這不僅可以具備只存在于普通教學模式中的理論知識和教師對于學生舞蹈技巧的傳授,而且還可以使得學生提起對舞蹈本身所存在的藝術美感。教師在互動教學模式中可以將自己對舞蹈的見解和藝術體驗在舞蹈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傳授給學生。這樣培養了學上對舞蹈具有獨特的感觸。每一位學生都是教學活動中的承載體,他們每一位都擁有著自己的思考方式,發揚學生的個性,發展他們的藝術氣質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最終目標。互動式教學模式,可以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培養學上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的對舞蹈和藝術的融會貫通。
(二)培養了學生間的團隊協作意識
高校是培養學生能力,興趣愛好,審美能力的重要場所。將互動式教學模式帶入課堂中,在給予學生練習熟悉基本功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教學活動中的趣味性,鍛煉了學生的毅力以及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的能力。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對學生形成團隊協作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二、互動教學的實施對高校舞蹈課程的作用
互動教學模式是教師以教學人的身份轉變成了“引導人”融入到學生當中,在教學學生的時候,把學生放在教學目標的首位,這是教師對學生素質教育與德智體美勞并肩發展呵護的體現,下文將闡述互動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
(一)確立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立使得教師有了明確的為學生教導的方向和方針,在對舞蹈教學活動中,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將藝術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需要學生對舞蹈知識和舞蹈技巧掌握熟練才可以達到。教師在確定學生對教學目標有所掌握時,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加以設計符合其自身的教學計劃,充分發揮互動教學模式的積極作用。在日常教學中加入互動因素,學生可以緊密的跟進教師授課的腳步,讓學生更加認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互動教學的方式使得課堂教學更加科學性。
(二)豐富了授課內容
互動教學模式以學生興趣為出發點,只有學生對舞蹈具有興趣,互動教學模式才是真正的成功。教師以教學目標為弓,以舞蹈基本功為箭,不僅避免了學生上課可能會出現的抵觸心理,而且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學習中去,增強了學生的創造力,感知力,表現力,使學生更愛表現自己了,上課充滿了積極活躍的氣氛。這樣會使教學目標更快的完成,同時教師可以在完成教學目標之后增添新的課程,使學生掌握新的理論和舞蹈技能,將更多的舞蹈融會貫通,使學生更具創造性的能力。
三、互動教學模式在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各大高校間師資力量的不平衡
舞蹈教師的短缺,這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并且是一個無法短時間解決的問題,互動教學的根本就是老師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一些高校存在的專業舞蹈教師缺乏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得到校方的支持。
(二)之前舞蹈教學的相對落后
先前的教學模式,只存在教師單方面的言傳身教。學生單方面的接受教師的傳授,這無疑會增添學生對課堂的厭煩情趣,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層次,不利于舞蹈教學的開展,缺乏實踐和鍛煉的機會,難以調動學生對舞蹈的學習的熱情,不利于提高學生的舞蹈技巧和舞蹈審美藝術能力。
(三)學生學習舞蹈存在自身的差異性
舞蹈不僅需要學生身體四肢的協調性,也需要學生對舞蹈知識的一些心得體會,更需要學生對舞蹈具有十足的興趣和愛好。只有極少數的學生接受過系統的舞蹈教學的訓練,很多學生對舞蹈基本功的不掌握,不能熟練將其運用。但最讓人擔心的是,每一位學生將在教師和學生的面前展示自己,這將對學生自身所具有的自信心是一種巨大的挑戰,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心理抵抗能力,如果學生在教學環節中存在懼怕心理,這將很難開展舞蹈教學。
四、對互動教學方法的探究并加以分析
(一)熟練運用舞蹈教材內容,指定符合互動教學的目標
新的教學方式無法再利用之前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精心選取互動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師需要根據學生自己對舞蹈的掌握程度,身體年齡,心理環境,接受速度,來依此指定符合舞蹈學生的教學方式。這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更能激發學生對新式舞蹈教學的濃烈興趣。同時舞蹈授課的時間較短,在有限的時間里需要學生掌握較多的舞蹈知識,不僅是對學生的一種考驗,也是對老師能否制定符合互動教學的方式提出挑戰。教師使互動教學成為舞蹈課程中的新導向,提升舞蹈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合理目標的確定可以使互動教學目標更好的完成。
(二)創造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教學氛圍
興趣是一切學習的源泉,為了學生可以更好的接受舞蹈知識需要教師開展多姿多彩的互動教學情境。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可以更好的掌握舞蹈技巧,提高學生的舞蹈能力。對于互動教學情境,有以下幾種情境模式。
1.通過在教學中融入不同的教學情境
舞蹈教材中的情境是無法直接搬入到平常的教學環境當中的,需要教師熟練運用教材中的內容,將學生引入到互動式教學情境當中,從“神”觸到“形”觸,再從“形”觸到“神”觸,兩者之間互相轉換,使學生不由自主的投入到舞蹈學習當中,激發了學生對舞蹈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環節當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地域,不同舞蹈的美感,學生在舞蹈音韻的情境之中,通過交流和欣賞,使自己遨游在想象的世界里,擴展了學生的舞蹈想象力和思維創造能力,最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將提問的方式融入到互動教學當中
教師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將所講的知識,所學的舞蹈內容可以設計成一些簡短的問題,提問給學生,這不僅能使課堂氛圍活躍積極,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而且可以提供給學生自我思考的機會,這將增強互動教學當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更加掌握教師所教的舞蹈知識,豐富自己的舞蹈知識和獨立藝術思考能力。
(三)重視并提高學生對舞蹈的鑒賞能力
教師在平常的互動教學方式中引入多媒體的展示方式,學生會被其中精彩的舞蹈教學所吸引,久而久之,學生對舞蹈的教學有了極大的興趣愛好。教師可以運用兩種不同的舞蹈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教學,兩種不同類型的模式的舞蹈的欣賞對比,可以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了學生對舞蹈的鑒賞能力及藝術審美能力。
五、結語
舞蹈的互動式教學將在高校內對教師和學生引起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學習舞蹈的浪潮。這種新型,科學的教學方式增強了學堂內的課堂效率,強化了師生之間友好互助的關系。對于學生來說,互動教學的方式是對學生能力的又一種提高,這將全面調動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對藝術審美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參考文獻:
[1]焦婧.論高職舞蹈教學師生互動模式的運用[J].黃河之聲,2019 (10):76-77.
[2]龔園.大學舞蹈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究[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9 (7):237.
[3]陳郎迪.高職舞蹈教學師生互動模式的運用探析[J].藝術科技,2019,32(5):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