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麗
【摘要】打造有效課堂,學生與方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老師調動學生求知的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是有益的。教學方法是為學生服務的,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根據他們的心理和學習規律以及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內容,并采用恰當、科學的教學方法,就會實現有效課堂的教學目的,推動小學教學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 語文教學? 有效性? 自主性?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8-0039-02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為了進行有效教學,總是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忽略了對學生主體性的調動。其實,教學實踐證明要打造有效課堂,學生與方法是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首先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在教學中老師無法調動學生求知的欲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那么再好的教學內容,再有魅力的教學語言和方法,對課堂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是無益的。其次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為學生服務的,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作為小學老師,面對一顆顆活力十足,缺乏一定耐心的童心,如果不根據他們的心理和學習規律以及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內容,并采用恰當、科學的教學方法,就很難實現有效課堂的教學目的,推動小學教學發展。那么,在新課改下,什么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才是有效的,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且實現有效教學呢?筆者經過研究相關論文,并結合自己教學實踐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課堂有效教學
對于素質教育來說,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提問能力,首先要使學生善于質疑,樂于提問。有疑問才能給學生指明探究的方向,讓學生跟著疑問探究,思考,獲得應有的知識。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往往提出問題遠比解決問題更能培養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智力。因此,鼓勵學生質疑并提出問題,是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根本。比如,在《翼中地道戰》的教學中,有些學生的就會在學習課堂過程中,提出問題:“老師,地道是怎么挖成的?地道的內部結構是什么?”這個時候,作為老師不但要借助多媒體或者自己課前準備課件與學生一起討論地道的挖掘過程,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讓學生看看生動地道內部結構。有了這些契機和內容的引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會更深,他們在課下的學習也會有方向的拓展,這對語文學習來說是極大的促進。
二、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探究活動,促進有效教學
語文學習與我們的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老師在教學中要展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充分利用它的綜合性、實用性,進行生活化的教學,讓學生把語文知識帶到生活中,從生活中感知語文知識的存在和重要性。比如,在讓學生寫一篇觀察作文時,老師不要給學生選擇那些花呀、狗呀,讓學生結合現代社會人一日沒有手機就魂魄出竅的心理,回家偷偷、仔細地觀察父母下班后在家用手機頻率。比如,無意識地拿起了幾次手機,放下了幾次手機,對著手機看了多長時間,看什么內容。還有除了手機,他們還有沒有別的活動,比如,孩子一起閱讀、做家務、寫毛筆字等等。這樣的觀察方向,學生不但熟悉也喜歡,他們或許早都想知道父母在家不斷地拿手機,或者盯著手機不放,到底在看什么?當然,老師可以結合現下小學生的一些小毛病,比如,挑食、懶惰等等,進行調查,觀察。讓學生了解偏食對身體的危害有哪些,懶惰對自己學習、生活的會帶來什么的影響等等。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既完成了作業,也學會了觀察,發現父母和自己身上的不足,引起注意,吸取教訓,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得更好,從而實現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三、選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促進有效教學
1.設置懸念進行有效的導入。導入環節對于課堂教學來說非常重要,它能通過自己獨有的特點,讓學生萌生興趣,提起學習的積極性,融入情感,快樂學習。新課教學前,學生肯定對即將要學的內容有各種各樣的態度,有的學生肯定很想知道這堂課的內容老師要怎么講;有的學生沒有預習根本不知道這堂課要學習什么;有的學生雖然之前已經過預習掌握了要學習的內容,但是老師如何對知識點進行切入,對他們來說是一個迷團等。作為小學老師,要充分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圍繞教學內容,在課前設置懸念式的導入,引導學生進行高質量、探索式的有效學習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習的重點,增強學生理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他們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高度的積極性、主動性。
2.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習慣。事實告訴我們,習慣對于一個人發展和學習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它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興趣、學習態度,真正讓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我要認識到習慣對學生的重要性,注意從細節入手,結合教學的環境培養學生習習慣。首先,教學生重視預習,預習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因為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他們就會對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個大概的掌握,對學習的重點、難點就會有所了解,在課堂上就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保證質量;其次,讓學生在學習中會做筆記,要讓學生養成課堂上記筆記的習慣,這種習慣不但能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而且還能讓學生把課堂上重要內容及時的記錄下來,把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記下來,以便課后復習;其三,教學生重視課后的復習,記筆記的目的是為了復習,所以老師要讓學生養成課后及時復習的習慣,根據筆記,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復習,都是非常必要的。讓學生掌握記憶的曲線,有計劃,有目的進行復習,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保證課堂教學高質量的主要渠道。
3.在課堂教學中用心設計問題。雖然問題是課堂教學的方向和目標,但是要想它發揮作用,吸引學生,也要精心力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根據他們的學習需要,心理,結合教學內容,從思想性、拓展性、創新性上,給他們提出一些有探索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尋找解題的方法和思路。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保持最初的興奮狀態,認真聽講,拓展思維,提高自己。比如,在學習《詹天佑》一課中,我就問學生,為什么詹天佑要把線路設計成“人”字形?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加強這部分內容學習,我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交流,探究設計“人”字形線路的方法與原因。經過討論,再結合講解、演示、觀察,學生明白了“人”字形線路的作用,不僅順利解決了教學重點、難點,也讓學生對詹天佑的愛國精神敬佩萬分。同時還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和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刷新了教學質量。
四、結尾
總之,小學語文是學生要學習掌握的一門重要學科,它的教學不但關系著學生對語文學習正確認識、興趣、態度,還有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能力提升,所以,老師刷新小學語文課堂面貌,既要了解學生,又深研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開展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并采用一些靈活的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愛上語文學習,從而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為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助力。
參考文獻:
[1]齊馳,張玉峰.淺談打造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考試周刊,2018(33).
[2]嵇梅紅.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踐與反思[J].小學教學研究,2011(12):87-88.
[3]左清艷.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5(3).
[4]王麗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整合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4(12):6.
[5]張樹.新課改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策略分析[J].新校園:閱讀,2015(2).
[6]胡玲.例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