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飛
摘 ? ?要: 翻譯過程是思維活動的過程,了解思維方式的差異是翻譯的基礎。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導致英漢翻譯中表達方式存在不同。本文將英漢思維方式進行對比,通過張培基散文中的實例分析兩種思維方式的差異,旨在更好地把握不相通之處,使譯語表達更加純正地道。
關鍵詞: 思維方式 ? ?英漢翻譯 ? ?表達方式 ? ?對比
思維方式是語言生成與發展的深層機制。連淑能(1993)指出,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與語言的橋梁。劉宓慶(1993)表明,思維支配語言。思維方式的差異是造成語言差異及英漢翻譯中表達方式不同的重要原因。翻譯過程是涉及兩種不同語言的思維活動,英漢兩種不同語言思維方式的差異必然導致表達方式不同。本文從不同的層面將張培基英譯文與原文本進行對比分析,說明漢英語篇翻譯中應充分考慮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使譯文更加流暢地道。
1.抽象思維與具體思維
呂璨璨(2007)表明,西方人受抽象思維的影響,認為中文語篇多顯得浮華。李夢碩(2016)提出,英語有豐富的詞義虛化手段,語義和抽象化程度較高。漢語是意象性語言,文字符號具有象形、會意和形聲的特點。樂觀簡潔的思維方式使英語語篇多用抽象含義的名詞表達復雜的理性概念。英文多采用抽象代詞替代具體名詞,達到表達簡潔的目的。漢語借助具體的形象思維構成語篇,多選用具體形象化的概念轉換抽象意義的表達。最主要的體現在充分采用動詞優勢來取代抽象范疇詞。同時漢語多采用具體的名詞對應英文中的代詞,使表達更加清晰明了。
例:1.設若讓我寫一本小說,以北平為背景,我不至于害怕?!断氡逼健?/p>
I have no misgivings about writing a novel with Peiping as its background.
2.學校教育給我們的好處不但只是灌輸知識。《中年人的寂寞》
The imparting of knowledge is not the sole advantage of school education.
3.再說與自己暫時脫離關系,換上他人的身份。《我坐了木船》
As to the temporary divorce from my old self and the concealing of my identity.
4.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侗秤啊?/p>
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在以上例子中,英文中采用名詞對應翻譯中文中的動詞,“misgivings”“imparting”“concealing”“sight”“thought”分別對應中文中的“害怕”“灌輸”“脫離”和“看見”與“想起”。翻譯時,在保持原文寫作風格的同時,按照西方人重客觀、重簡潔的語言習慣,使用含義具有概括性的抽象名詞表達原動作,使譯文簡潔大方、自然流暢,以符合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同時對具體遣詞造句中的注意點也給予充分考慮。以抽象的名詞譯中文中具體表示動作意義的詞,符合英文讀者的語言習慣與思維方式,使語義明確、措辭簡練。
2.客體思維與主體思維
張岱年(2011)指出西方哲學受理性主義與邏輯分析的影響,為了使觀察和分析具有客觀性,西方人盡力排除主觀因素,強調客觀性,形成客體思維方式。英文強調客體對于人的作用與影響,即英文多用非生物詞或抽象概念做主語。
例:1.二十歲以后結成的友誼,大概已不免摻有各種各樣的顏色分子在內?!吨心耆说募拍?/p>
Friendship among people in their 20s, however, is more or less coloured by personal motives.
2.在傳達室恭候,在會客室恭候,幸而見了那要見的人?!段易四敬?/p>
You may be kept cooling your heels in a janitors office or a reception room before an interview is granted.
3.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 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洞掖摇?/p>
I dont know how many days I am entitled to altogether, but my quota of them is undoubtedly wearing away.
以上例子嚴格對英漢思維方式差異所造成的主客體的轉換進行了說明。事物與人的相互作用與影響,在翻譯時都按照英文的思維方式。變換主語,將原句調整成被動語態,或者是將主語換成無生命的事物對原句進行翻譯。采用逆向思維,突出內容,強調客觀的思維方式,使整個譯文更加生動流暢,重點更加鮮明突出。通過洞察英漢思維的差異,對主客體進行調整翻譯,使譯文更加地道。
3.整體思維與分散思維
黃建玲(2009)指出中國人重綜合意念,注重隱性連接,強調形象思維與語境映襯,以簡約句式隱性連接原文內容。漢語句子開放且界限不定,以逗號隨意隔開各分句,句子不借助語言的形式手段實現連接,連接詞用得少。吳立莉(2013)指出漢民族的思維習慣重悟性,英民族的思維習慣重理性。英文重理性的突出表現是形合,中文重悟性的突出表現是意合。西方人重邏輯分析,強調句式形式邏輯的嚴密性,多采用具體的句法和詞匯使結構嚴密緊湊。英文表達多采用主分句分明的形式,以主謂譯主要部分而以從句譯次要部分。
例:1.我望著你的背影,心里安慰地想:父親還很康健呢?!秹簟?/p>
Looking at you from behind, I inwardly consoled myself with the thought that father was still hale and hearty.
2.我想不到我在很短的時間以后就會失掉你,失掉這一切?!秹簟?/p>
I did not have the slightest inkling that you together with everything else would in a moment vanish out of sight.
3.他并不躺在晴空下享受陽光,卻在暗夜里燃起火炬,給人們照亮道路,使他們走向黎明。《做一個戰士》
Instead of basking in the sunshine under a clear sky, he holds a burning torch in the darkness of night to illuminate peoples way so that they can continue their journey till they see the dawn of a new day.
上述例子中,通過增加關聯詞“that”“though”“nor”和“so that”等詞,將中文中隱形的含義以明顯的連接詞表現出來。英文重形合,中文重意合; 漢語在造句和謀篇上具有內在、隱形和含糊的特點,不強調語言形式,句子的邏輯連貫靠句意本身,內部松散脫落隨意。而英文則更加注重空間構架的嚴謹,各成分間的關系由連接詞體現與突出,句子層次清晰規范,嚴格控制各個句子間的空間關系。
4.結果思維與主題思維
張瑾(2015)指出,中國人重圓形思維,西方人重直線思維。即中國人以總結的方式安排在結尾,英美人采用直線推進的方式。英語語篇注重直接點明主要意思,表明結果,并在此基礎上層層推進、逐一說明。英文多將重點信息置于主語,通過主謂進行描述。漢語常常先引入,繼而反復論述,最終表達目的。中文將重點信息后置,以話題開頭,最后傳達觀點。將表達判斷和結果的觀點放在最后以總結的方式后置。
例:1.去來之間,又怎樣地匆匆呢?《匆匆》
How swift is the transition in between!
2.要知在艱難的國運中建造國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
The greatest joy of life, mind you, is to build up our country during its most difficult days.
3.花生的用處固然有很多?!堵浠ㄉ?/p>
Its true that peanuts have many uses.
英文語篇呈直線式,直接凸顯主題、表明觀點;中文將重點內容放在后面,將話題置前。翻譯時對語序進行調整,將重心按照語言習慣進行調整,使句子內容前后平衡,在形體上產生美感。以上例子中,將表述觀點的內容全部前置,將話題后置,首先表明觀點,隨即將具體內容加以后置,使譯文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原文保持最貼切自然的對等。
英漢思維方式在句法與遣詞中具有明顯的差異,為了在忠于原文的基礎上,使譯文更加通順自然,必須充分考慮英漢思維方式的差異與類同。翻譯時應從語言形式到思維方式分別進行對比并深入探討推敲這些差異,分析不同思維方式形式下表達方式的差異,加深對各差異的理解與認知,使譯文更加地道。
參考文獻:
[1]郝佳.解析翻譯中的主體與客體思維[J].現代交際,2017(13):16-17.
[2]黃建玲,燕慧君,司海維.論英漢等值翻譯中思維方式的轉換[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02):99-103.
[3]連淑能.英語的“抽象”與漢語的“具體”[J].外語學刊,1993(3):24-31.
[4]劉宓慶.思維方式、表現法和翻譯問題[J].現代外語,1993(1):12-15.
[5]呂璀璀.中西思維模式差異與漢英語篇翻譯[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263-264,274.
[6]李夢碩.具體與抽象的中西思維差異及其在翻譯中的轉換[J].英語廣場,2016(03):29-30.
[7]吳立莉.中西思維模式差異視角下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翻譯思維能力的培養[J].海外英語,2013(24):320-322.
本文系2014年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項目號:14G412,項目名稱:英漢互譯中翻譯思維的培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