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冬雪
摘要:近幾年,隨著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從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上攝取知識,碎片化學習慢慢變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碎片化”學習模式是對傳統學習方式的改革和挑戰。除了教學單位和教師需要積極應對這種教學模式的變化,學生也要盡量適應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比如學生需要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等。從碎片化學習的概念及特點出發,分析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現狀,以此來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的優勢,并著力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的新模式。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碎片化學習 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21—0023—02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微”字頭的事物層出不窮,如微信、微博、微電影等。這種微環境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科技的更新與進步,移動互聯網環境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也滲透到了教學的方方面面。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隨時查找自己感興趣的微課、微視頻等,也可以利用零碎的時間學習。大學生作為新生事物的傳播者,也在不斷融入“碎片化”的網絡學習環境中。
一、碎片化學習的概念及特點
(一)概念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后現代主義”的相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被破碎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用于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教育學、傳播學等多個不同領域中。“碎片化”有打碎之意,打碎的過程也是“去常規化”的過程,在教育學當中,“碎片化”體現出一種全新思維方式產生的過程。因此,碎片化學習指的是學習者通過運用全新的思維方式,把碎片化的閱讀材料和碎片化的學習時間有機結合,與此同時利用互聯網挖掘有意義的知識碎片,并對大量的知識碎片進行存儲、汲取、加工。因此,碎片化學習具有高靈活性、高針對性和高學習效率等特點。
(二)特點
1.高靈活性
高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學習時間、學習地點和學習內容的靈活選擇上。學習者可以在正式的學習生活之外,對學習內容進行分割、利用空余時間自主安排學習。
2.高針對性
高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對學習內容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學習內容的選擇和分割,針對不足有的放矢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習者的學習自主性。
3.高學習效率
由于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都進行了選擇和分割,學習的時間就變短了,學生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別的內容,因此碎片化學習較傳統的學習方式具有更高的學習效率。
二、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
英語從幼兒園起就進入了學習者的課堂中,但是由于學習方法不當、學習興趣不濃等因素,使學習者即使有很多年學習英語的經歷,卻仍不能學好英語。很多學生在相同時間里,學習相同的內容,成績卻不盡相同。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英語基礎
英語基礎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學習英語的開始時間不同
大部分地區的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但是直到初中,英語才受到足夠的重視,高中階段英語重要性凸顯。而由于各地的情況不同,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教育理念不同,因此對孩子英語學習的要求也就不同,有的孩子在還沒說好漢語時就開始學習英語,而有的孩子則直到上學時才接觸英語,對英語的掌握程度和水平存在差異,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英語基礎。
2.生源地不同
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各地的方言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英語水平也就不同。來自大城市的學生英語聽說水平普遍較高,且語音方面問題也相對較少;而來自城鄉、縣鎮的學生由于教育資源有限,以及受各地方言的影響,學生無論說漢語還是說英語都會帶有地方口音,因此英語水平也較低。
(二)學習方法
高考是進入大學的“敲門磚”,學生參加高考似乎是以考上大學為目的的,那么在進入大學以后究竟應該做些什么,卻沒怎么認真思考過。因此,有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尤其是大一學生,隨著高考壓力的釋放,他們不再被迫學習知識,在學習中體現出很強的隨意性。學生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也就失去了學習的目的,常常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學習。在學習方式上也會受到中學學習方式的影響:常常注重聽和讀,而忽略了說和寫。即注重輸入,而很少注重輸出。英語的應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學習方法有待改善。
針對以上關于英語基礎和學習方式方面的不足,師生應順應潮流,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改進教與學的方法,充分發揮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的優勢。
三、互聯網背景下“碎片化”學習的優勢
“碎片化”學習是大數據時代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途徑,它是知識碎片走向新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碎片化學習”較傳統的學習方式有以下幾方面優勢:
(一)突破了學習時空的限制
互聯網背景下的“碎片化”學習,突破了傳統學習方式中對時間和空間的要求。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通過網絡進行互動,使學習內容和資源可再生,從而大大節省了教育資源。同時,豐富和共享的網絡化學習資源給師生的教學帶來了便利——教師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了解同行的科研現狀和教學方法,學生也可以隨時接受全國乃至全世界專家及名師的指導和幫助。學生還可以針對自己的學習狀況,在任一教學相關的網站上,搜索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料,及時了解解題方法和解題思路。與此同時跟網絡平臺上優秀的學生探討學習方法,進行生生互動。在學習的過程中,及時進行交流和反饋,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日益豐富的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條件。學生除了利用上課的時間進行學習外,還可以利用課后瑣碎的時間通過網絡查找學習資料,向老師請教問題,跟學生探討問題等。在此期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自然有所提高。
(三)豐富了網絡平臺的學習內容
碎片化學習以網絡為媒介,它的樣式多種多樣,如文本、視頻、圖片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滿足不學學生的需求。隨著科技的進步,移動終端等相關技術得到發展,這使學生的碎片化學習內容不斷更新。
四、基于互聯網的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模式的構建
“碎片化”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水平的提高,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模式的構建關系到教學的發展水平。因此,各高校的平臺技術人員要重視大學英語碎片化學習模式的網絡化構建。
(一)構建碎片化學習資源云平臺
要想進行碎片化的學習,網絡平臺建設是基礎。各高校可以通過建立資源共享平臺為學生提供碎片化的信息點,將研究對象引入平臺,然后根據研究課程備選相應的知識鏈,整理歸納后以圖文方式呈現在平臺上,供學生在碎片時間查看知識點。
(二)對所選課程做系列推送
為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和學習自主性的目的,公眾號平臺的推送須具有一定的定時性、嚴謹性和規律性。在每一階段,各高校網絡平臺的編輯人員都應先構建學生可能提出問題的導向框架,并通過書本或者網絡進行相應資源收集、篩選、整理和知識體系的構建。然后通過創意排版來吸引學生的瀏覽興趣,最后按照周期發布和推送課程內容。
(三)推送內容精細化
內容碎片化旨在把內容“切碎”。因此各高校網絡平臺的編輯人員就應多花費一些時間在“碎化”的知識點上,并針對這些細化的知識點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并將這些問題及解題方式儲存起來。使學生能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參考已給的解決方案,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答,以此來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并能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
五、結語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互聯網云平臺對專業課程進行碎片化學習,已成為當代大學生高效學習的有效途徑。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問題意識及批判意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本文順應了互聯網到來的大趨勢,努力通過用“術”的技能,實現教育本質“道”的追求,努力把現代大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科學素養及獨立精神的人。
參考文獻:
[1]黃建鋒.碎片化學習:基于“互聯網+”的學習新樣式[J].教育探索,2016 (12):115-119.
[2]李寧杰,孫曉杰,靳振江,等.碎片化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演變的問題和觀點[J].教育教學論壇,2018(50):230-231.
[3]李平.微時代:滿足碎片化學習需要的微課設計與創作——以“李平現代文學欣賞”系列微課為例[J].天津電大學報,2014(2):13-19.
[4]劉立云,王永花,田娟.“互聯網+ ”時代下多元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21):27-30.
[5]劉賽娜.微時代背景下碎片化學習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8):137-139.
[6]羅圣.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大學生移動學習行為數據調查與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8(12):52-55.
[7]文青.碎片與智慧[J].開放教育研究,2015(4):23-25.
[8]趙海洋,陳桂娟.淺析“互聯網+教育”背景下高校應對挑戰之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8(5):206-207.
責任編輯: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