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君 趙維雙 李海玲 陳航
摘 ? ?要: MBA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是MBA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載體,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起著橋梁作用。本文基于我國MBA課程設置的發展情況,以沈陽理工大學為例,對MBA課程設置現狀進行分析,找出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以適應社會需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指出MBA課程設置優化的路徑,促進沈陽理工大學MBA人才培養的良性發展,同時為其他院校MBA課程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關鍵詞: 課程設置 ? ?前沿課程 ? ?特色課程
我國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開始于1991年,經過28年的快速發展,MB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從最初的9家發展到273家,遍布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MBA專業學位已成為我國研究生培養規模最大的專業學位之一,MB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MBA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是MBA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載體,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起著橋梁作用。沈陽理工大學MBA專業學位教育已經走過八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和企業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沈陽理工大學MBA課程設置出現滯后趨勢,一些課程的設置不能很好地與社會需求相匹配。本研究以沈陽理工大學為例,對其MBA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現狀進行分析,探究存在的問題,并對MBA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提出優化路徑,以促進沈陽理工大學MBA人才培養的良性發展。
一、我國MBA課程設置的發展
在MB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課程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是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得以落實的紐帶,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關鍵要素。1991年,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協作小組發布《工商管理碩士試行培養方案》,其中對課程設置進行規定,確定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管理學”“管理經濟學”“運籌學”等5門學位課及“宏觀經濟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營銷管理”“生產管理”“系統工程”“企業戰略管理”“經濟法”“計算機輔助管理”“財政與金融”“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應用統計學”“人力資源的開發和管理”等13門必修課,要求各校根據設置的研究方向,在這13門必修課中開設不少于7門。選修課由各校根據社會實際需要和研究方向自定,每一研究方向應有三至五門選修課。1994年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協作小組匯集出版了《工商管理碩士教學大綱》,對“教什么”的問題基本統一了認識。1999年,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結合國外MBA教育發展動向對《大綱》進行了修訂,對MBA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進行了進一步規范。
為保證MBA教育質量,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了《關于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若干基本要求》(以下簡稱《要求》)(1994年制定,2005年第一次修訂,2009年第二次修訂),對MBA核心課程設置、總學分、案例教學及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要求》強調,在規定的10門核心課程中至少開設8門,MBA學生至少要修滿45個標準學分,核心課程教學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時間用于案例教學,其他選修課至少五分之一的時間用于案例教學。加強學生管理實踐能力的訓練,每位學生至少要完成一個解決實踐問題的分析報告。在中國MBA教育20周年之際,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又推出了新版教學大綱,以更好地適應國際環境的變化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沈陽理工大學MBA課程設置現狀
沈陽理工大學是2010年被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第九批MBA試點院校之一,于2011年開始招生。MBA課程是依據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制定的《關于工商管理碩士(MBA)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若干基本要求》及沈陽理工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設置的。課程設置分為學位課、非學位課、專題講座及實踐環節四個模塊。學位課分為公共課和核心課,非學位課分為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公共課開設兩門,共4學分,包括“外語”和“政治”,均為必修;核心課是從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建議的10門核心課中開設了8門,共17學分,包括“管理經濟學”“會計學”“組織行為學”“生產運營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系統與信息資源管理”“企業戰略管理”及“人力資源管理”,全部為必修。專業必修課的設置主要是拓寬學生的管理知識領域,共開設7門課程,共13學分,包括“公司治理”“投資管理”“財務管理”“項目管理”“技術創新管理”“領導學”及“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專業選修課共開設9門,13學分,包括“電子商務”“企業文化與倫理”“管理溝通”“創業管理”“經濟法”“危機管理”“宏觀經濟與政策”“項目投融資決策分析”“管理決策模擬”。此外,還設有專題講座3學分,實踐環節3學分。畢業總學分要求不少于45學分,其中學位課不少于20學分。
三、沈陽理工大學MBA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基于沈陽理工大學MBA課程設置現狀,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沈陽理工大學MBA課程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的選擇性不足。
沈陽理工大學MBA課程除公共課外,共開設了24門課程,其中必修課開設了15門,選修課開設了9門,必修課占比62.5%,選修課占比37.5%。陳琳(2006)的研究表明,國內MBA院校開設的選修課的平均比例是30%,國外院校的平均比例是13%。由此可見,沈陽理工大學MBA開設的選修課偏少。另外,根據沈陽理工大學畢業學分的規定可以估算,MBA學員需要在9門選修課中至少選5門左右的課程才能保證畢業要求,所選課程的門數占選修課總門數的比例為55.56%,由此可見,選修課程選擇的余地較小,不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兵工特色體現不夠充分。
沈陽理工大學是一所兵工特色的院校,沈陽理工大學的MBA培養目標定為立足遼沈地區,側重面向兵工行業、工業制造業企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管理素養及創新意識,掌握現代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及管理方法,具有較強管理能力的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在這一培養目標下,應該面向兵工企業開設具有兵工特色的課程。然而,在現行課程設置中,這一特色沒有明顯地體現出來,開設的課程和其他一些院校沒有太大區別,辦學特色體現得不夠充分。
3.前沿課程的開設不足。
縱覽沈陽理工大學MBA的課程設置,沒有發現單獨開設的反映和跟蹤工商管理研究前沿的課程,大多課程仍是講授基礎的理論體系,知識體系的經典性和完整性較強,但前沿性不足,不能及時地將管理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動態展現給學員,導致學員學到的知識過時、陳舊,不能很好地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4.缺少研究能力培養課程。
沈陽理工大學MBA學員大多是企事業單位的中高層管理者,企業實戰經驗豐富,但一些學員對于如何做學術研究及寫作畢業論文感到茫然。在沈陽理工大學MBA的課程設置中,缺少有關研究能力培養課程的開設,學員沒有經過系統的學術研究和寫作訓練,導致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導師常感到無能為力。
四、沈陽理工大學MBA課程設置優化路徑
1.增加課程的選擇性,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
沈陽理工大學MBA選修課的設置應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充分考慮學生對不同領域管理知識的實際需要,增加選修課的數量。圍繞沈陽理工大學MBA研究方向,整合現有課程,在每個研究方向至少開設三門課程,便于學員對所選研究方向有扎實深入的了解。另外,還可以嘗試開展跨專業選修,即MBA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工作需要,選修其他專業學位碩士或學術型研究生課程,以進一步拓寬知識面,滿足學員的個性化需求。
2.開設兵工特色課程,強化辦學特色。
特色課程是彰顯辦學特色的直接載體,是打造專業品牌形象的重要內容。沈陽理工大學MBA的課程設置,應凸顯兵工特色以設置相關課程,比如開設“兵工企業管理”“兵工企業文化與社會責任”等課程,深耕細作兵工特色,以特色課程立專業,以特色課程創品牌,促進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3.開設前沿課程,補充經典理論體系。
為及時反映各研究方向的學術前沿,沈陽理工大學可在MBA培養方案的各門專業課程中設置4學時—8學時前沿內容,作為經典理論體系的有益補充。也可以邀請校內外專家以系列學術講座的形式講授前沿內容,引領學員及時掌握最新理論和實踐動態,增強學員把握實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開設能力培養課程,提高學員綜合素質。
為增強學員的研究能力,沈陽理工大學可在MBA培養方案中單獨開設“管理研究方法”及“論文寫作指導”等課程,也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開設。如果單獨開課,建議各設為16學時為宜。通過這些能力培養課程,MBA學員增強學術研究能力及論文寫作能力,MBA培養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
綜上,MBA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的設置應在符合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要求的前提下,在保證學科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基礎上,及時適應社會需求及MBA學員的個人發展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EB/OL].https://yz.chsi.com.cn/zsml/queryAction.do.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教研〔2014〕5號[EB/OL].http://old.mot.gov.cn/publicfiles/uoiness/htmfiles/S7065/201501/182992.html.
[3]試辦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協作小組.工商管理碩士教學大綱[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4.9.
[4]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工商管理碩士教學大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9.
[5]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指導委員會關于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的若干基本要求[EB/OL].http://sz.lzu.edu.cn/Item/41.aspx.
[6]陳琳.重慶大學MBA課程設置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6.
基金資助:2017年沈陽理工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7PM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