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剛?楊波
摘 要:我國是林業大國,但是人均森林資源卻相對較少,森林資源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可持續進步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我國在積極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為了豐富森林資源并提升森林質量,積極貫徹落實了森林撫育經營技術,為現代林業的進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措施
一、森林撫育經營的意義
1.是提高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的需要。為實現森林撫育的目標,可在未成熟的森林中定期進行伐木,這也是森林撫育的主要措施之一,這種方法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保留木生長,有效縮短成熟期,對森林衛生狀況進行有效改善,對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意義。
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林分質量和生長量,加強林業資源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撫育伐木工作還可以獲取一部分的木材,所以該項工作不僅可以達到有效培育森林的目的,又是一種獲得木材的重要手段。
2.是充分發揮森林各功能的需要。我們根據相關實驗以及長時間的實踐總結發現,林分生態效益存在一定的不同,不同林分有較大的差異。森林類型、森林結構以及森林公頃蓄積量等森林的質量指標對森林生態效益的發揮有直接影響,為實現對森林結構以及森林類型的有效調整,必須對森林撫育工作進行一定的改善,這種措施可以與有效對林木生長環境進行改善,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強林分質量。對森林整體效能的增加有促進作用,最大限度的促使森林多種效能得到充分發揮。
3.是解決目前和今后木材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的有效途徑。林業資源不僅對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有重要作用,對其合理進行開采還可以促進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因此,對中幼齡林進行撫育工作不僅是對森林生態環境的一種改善,也是增加國民經濟收入的重要手段。同時還可促進林木生長,對提高林分質量也有一定的作用。
4.是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的需要。近些年來,我國政府以及人民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加強,促使環境保護工作可以充分開展,綠化造林以及林業工程建設工作都取得顯著成果,我國森林資源覆蓋面積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對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實際進行林業工程建設是雖然在不斷進行深化與改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對造林綠化的成果有一定影響。造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很多種,造林保存率太低就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實際進行林業工程建設一定要對該項問題重點注意。在進行造林綠化工程建設時間,應在加強更新造林的基礎上對森林實行科學的撫育改造,這種方式可以有效高造林的成活率以及保存率,保證綠化造林工程不失去本來的意義,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5.是強化森林管理的需要。在實際進行林業資源管理時存在這樣一種現象,即相關林業部門對林業經營管理工作重視程度的不高,這種現象對林業資源的長遠健康發展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森林經營是林業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所以一定要促進林業部門對該項工作進行充分認識,提高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這不僅對森林資源的發展有意義,也對社會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有一定作用。
二、新時期森林撫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森林撫育工作中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目前我國的林業工作者人數較少,科研人員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分布不均勻,這導致了很多的森林撫育經營技術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管理體系不夠完善,而森林撫育工作管理體系是做好森林撫育工作的前提,只有將森林撫育工作的管理體系做好,才能迅速、高效地開展森林撫育經營技術。目前我國的森林撫育工作管理體系最大的問題就是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有很多不足,造成森林撫育工作不夠徹底、全面。
2.生態保護意識較為薄弱。目前雖然我國對于森林撫育工作在不斷加強,但是核心問題在于許多人員的生態保護意識較為薄弱,沒有對生態保護引起足夠的重視,游客破壞生態系統的案例不斷發生。國家缺乏對我國公民生態保護意識的培養,造成生態環境無法得到有效、快速修復。有些森林工作者雖然有生態保護的意識,但是沒有具體的生態環境發展方向,只是對森林進行盲目地保護,沒有合理的計劃,這就使生態的恢復以及發展不能有效進行。
三、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
1.用材林撫育經營技術。在森林撫育經營技術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用材林撫育經營技術。在對該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中,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注重培育珍稀樹種,并有針對性的對中幼齡林的立地條件展開研究,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科學的制定補植改造、定向撫育等措施,對非目的樹種進行一定程度的伐除,以免其對珍貴樹種的生長造成不利影響;而針對珍貴樹種來講,應定期科學的展開修枝、除萌等工作。如果林場經營過程中,某珍稀樹種株數在總體比例中低于10%,那么必須進行適當的補植,直到這一比例高于30%為止。在對林分結構進行調整的過程中,有助于對珍貴樹種生長環境的改善。同時還可以將林冠下造林法應用于珍稀樹種的培育中。
2.公益林撫育。在自然災害等的影響下,很容易導致部分森林資源產生較高的病腐木率,在將撫育經營技術應用于這部分特用林中時,就會形成公益林,公益林不會對生態功能造成不利影響。在公益林撫育過程中,可以對以下措施進行應用:
第一,定株撫育。營養空間競爭是幼齡林生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工作人員在積極進行公益林撫育的過程中,應在這一階段來臨之前,有效對樹種的結構進行調整,即提升定株的合理性。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將非目的樹種進行伐除,同時伐除的還應當包括病害木和過密幼樹,同時將目的樹種通過補植的方式種植于稀疏地段,由此可見,定株撫育是封山育林過程中的關鍵環節。
第二,生態疏伐。如果林分擁有良好的立地條件,同時坡度不高于25度,在對有害木進行伐除的過程中,應保證主次林層都能夠接受良好的陽光照射,同時嚴禁對有益木、優良木造成破壞。通常情況下,總株數的15%~20%是一次疏伐的強度,在伐除施工以后,嚴禁產生低于0.7的郁閉度。
第三,衛生伐。如果防護林擁有高于25度的坡度,那么在進行伐除操作的過程中,應以衛生伐為主,將受害林木進行有效伐除,最終為林衛生情況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結語
森林撫育要從地方林業的現實情況出發,本著生態原則與經濟效益原則兼顧的理念,創新使用森林撫育經營措施,著力提高森林整體質量,有效及時解決森林撫育中的具體問題,達到高效開展森林撫育工作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殷成武.森林撫育經營在現代林業建設中的意義與途徑[J].安徽農學通報,2015,17(18):12-12,72.
[2]高振嶺.森林撫育經營的綜合生態效益及其存在的不足[J].農技服務,2016,33(3):167-167,206.
[3]張海英.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中國農資,2014(4):139-140.
[4]徐高福,余啟國.新時期森林撫育經營技術與措施[J].林業調查規劃,2010,35(5):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