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人們越來越重視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保護林業已經成為了當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而在我國的環境建設中,雖然暫時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和其他林業資源發達國家相比,我們仍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林業不僅要治理,還要保護,人們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才能使我國的林業資源得到立竿見影般的保護。
關鍵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作用
一、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具體作用
1.林業資源有利于保護水土資源。林業也是自然資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林業的主要作用是保護水土資源平衡。林業面積增加,能有效降低水分的蒸發量,使土壤更加堅固。當遇上大風大雨的天氣,林業有利于穩固土壤,防止其出現水土流失的狀況,因此,林業資源的最大作用是保護地面上的植被。就地域而言,我國西部地區的森林面積較小,因此,西部地區水土流失嚴重,要想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發展,就必須保護好我國的水土資源,而水土資源的保護離不開林業資源。當林業資源廣布、森林覆蓋率較大時,能有效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減少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分流失,進一步穩固我國地面的徑流數量,使得土壤性質穩定在合適范圍內。
2.林業資源能進行溫度調節。通過上面敘述可得,林業資源具有保護水土資源的作用,除此之外,林業資源還能有效調節氣候狀況。光合作用能有效促進樹木生長,但樹木在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樹木還會吸收大量的熱量,這促使樹木周圍的溫度降低,最終實現調節溫度的作用。另一方面,樹木在進行蒸騰作用的過程中,樹木會無法避免地產生一些水汽,這些水汽也能起到調節周圍溫度的作用。與此同時,當水汽在揮發的過程中會與空氣相遇,并凝結最終形成降雨,能夠實現水資源循環。
3.林業資源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當生態環境中的林業資源增加時,林業能有效減少生態環境的污染狀況。當空氣中存在大量污染物時,樹木在生長過程會將污染物吸收掉,從而凈化空氣。另外,樹木具有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的同時會吸收空氣中多余的CO2,同時會產生大量的O2。由此可見,林業資源還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4.林業資源具有防風固沙的作用。在生長過程中,樹木的根系會不斷深入到地層底下,并形成強大的根系,這些根系具有加固地表土壤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林業地區樹林茂盛,會形成防護林,當風沙來臨時,防護林能有效抵制風沙侵襲。林業資源會對風力產生一定的阻力,降低風速。其次,林業還能有效改變風向,減少風沙地區的沙丘移動,最終減少其對綠洲耕地的破壞能力。因此,對于一些沙漠化比較嚴重的地區,就更需要進行植樹造林,借助林業資源的防風固沙作用抵制其損害。
二、林業建設中生態環境保護的問題
目前,林業建設中生態保護的問題及表現有以下兩點:一是森林面積和森林質量發展存在不同步的現象。人工造林工程項目在森林面積提升的過程中發揮出了不容忽視的作用,但是很多的人工林在發展質量上還不夠理想。二是林業建設資源不充足不持續。如資金不足導致林業建設項目難以保證高標準高質量、林業技術人力資源存在短缺的問題。這些都導致了林業建設成效難以實現理想的目標。
三、林業建設促進生態保護的具體措施
1.加強林業技術的研究探索。在森林生態系統的建立和維護工作中,必須進一步加強對林業技術手段和方法的探索創新。如在營林和育林技術方面,不斷優化森林樹種結構,采用多樹種配置的混合林,提高森林物種多樣性。研究具有抗病蟲害能力的新型樹種,提高林木的抗病害能力。在林木種植、森林資源開發及利用的技術研究方面,應從長遠出發,以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為核心理念,避免各種只顧到短期利益而損害了長期利益的林業建設方案或決策出現,使林業工程項目的設計技術更加科學化、系統化,為森林資源質量的不斷提升打下優良的前提基礎,較好的兼顧到森林資源短、中、長期開發和利用的需求,在有效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和數量的同時,也能夠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和諧共贏。
2.儲備和培養一直優秀的林業技術人才隊伍。我國林業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生態環境改善和保護工作十分嚴峻,這些現狀都需要大量優秀的專業人才來作為重要的資源保障,才能實現林業建設工作和生態環保工作的開展。為此,林業部門和企業應充分重視專業人才隊伍的儲備和培養,加大工作力度。一方面,林業部門及林業企業應注重對年輕員工群體的培養和選拔,通過建立科學、公平、高效的選拔機制來激發年輕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干勁,使優秀的年輕人才能夠脫穎而出,發揮出更多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林業部門應廣開思路,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與社會上的技術團隊建立合作。如專業定向培養的形式、林業技術難題專項攻克的形式、社會民眾信息技術資源的整合等等形式,集思廣益,加快彌補林業部門技術資源薄弱或不足的狀況,實現技術力量和資源的高效整合,提高林業建設和生態環保的技術水平。此外,政府機構部門應給與一定的政策優惠及財政補貼,通過政策性支持確保林業建設工作的持續開展和落實,同時也營造更積極良好的社會氛圍,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社會人才或技術團隊加入到林業建設工作行列中來,有效擴充林業建設人才隊伍,以滿足當下及未來林業建設工作的切實需求,推動林業建設進程的加快,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
3.加強法制法規的完善,提升民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林業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僅僅是政府機構及相關部門的職責,同時也是全社會民眾的社會責任。在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化的現狀之下,任何一位公民都應充分意識到自身的生態環保責任,以社會公民和地球公民的身份積極參與到森林保護和生態保護的工作中,形成更大范圍的生態環境保護網絡。一方面,國家政府機構應加快對林業資源保護和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以更好地引導和約束公民的行為。同時林業部門應與公安執法部門緊密協作,加大林業保護的監督執法力度,及時制止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違規行為,肅清社會的不良思想意識和違規行為。另一方面,林業部門應繼續深度提升廣大民眾的愛林護林和生態環保意識,在民眾生活、學習和工作的集中區組織和開展各類宣傳活動,使民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得到不斷的強化和提升,有效保護林業建設工作成果,同時也為后續的林業建設工作和生態環保工作開展奠定更有利的群眾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過程中,林業資源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林業資源有利于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護水土資源以及減少大氣污染,因此,人們要樹立林業資源保護的意識,采用農林結合的生產方式,并借助先進的生產技術與管理方式,增加我國的森林覆蓋面積,促進林業發展,最終為生態環境保護和實現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蔣培.區域生態環境保護中地方性知識的作用及轉型——以嘉絨藏區林業資源保護為例[J].云南社會科學,2015(02):102-107.
[2]葉雪琴,李雪麗.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相關思考[J].農業與技術雜志(上半刊),2018,38(02):197.
作者簡介:嚴生錄(1972-11-01)男,民族:蒙古族,籍貫:青海海晏,學歷:中專,職稱:助理工程師,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