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開展的研究對象,是針對某個中學七年級至九年級的初中生開展的閱讀能力測試,并進行閱讀模式的教學實驗,通過研究和分析,最終得出初中生在語文閱讀中各類文章閱讀能力的表現,并找到提高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初中生? 語文閱讀能力? 表現
【中圖分類號】G63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0-0086-02
新課改之后,教育領域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使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和自身的學習養成適合終身發展的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在語文的閱讀方面,提升閱讀能力,是在建立一種科學合理的語文學習方式,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其實也是在幫助學生和文章的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閱讀中感受其傳遞的思想感情,并不斷的受到這些文章思想的熏陶,促進文化內涵的提升。然而學生的閱讀能力表現如何,教學方法應當如何應用,學生的發展特點等等,都需要我們進行不斷的研究和分析,建立適合學生發展和學習的教學模型。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忽視了對學生的興趣培養
教師進行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并沒有良好的教學方式,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不足,缺乏聯系教材內容開展閱讀教學,也忽視了對學生的興趣培養,在課堂中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維進行教學,不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教學目標,也不能高效的結合語文教材來開展閱讀教學,導致全班的閱讀效果并不理想,語文水平也得不到提高。
(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的閱讀語文教學中,學生應該是課堂的主體,但是老師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比較深遠,一般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成為了被動的一方,不利于教學任務的開展,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二、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表現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過程
本次研究的樣本是某中學七年級到九年級的所有學生,針對他們進行閱讀能力的測試,開展優良的教學策略,觀察其結果和變化。開展研究時,第一步需要在建立閱讀能力指標;第二步是邀請專家和教員針對閱讀教學框架進行分析研究,確定測試的方向、內容;第三步是教員和優秀教師組織出題,建立題庫,并開展專題研討會,針對題目進行分析和研究,明確其價值和意義;第四步是對本次的測試卷進行匿名評價和打分;第五步是開展測試,建立統一的考卷,并將考試的數據進行整合和儲存。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Rasch 模型開展研究,用于分析試題的難度和學生的平均得分率。學生的平均得分率能夠代表每個年級的學生閱讀能力。將最終的數據結果進行統計整理,便于針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表現進行分析和研究。
三、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表現
(一)文言文閱讀能力表現
在文言文方面,七年級選擇的錨題是《木蘭詩》,主要針對的是木蘭詩的全文解析,重點詩句的賞析,詩中所傳達的感情和包含的思想。就“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進行賞析,能夠準確的分析出這是對木蘭替父從軍一事的比喻,并對上文加以巧妙的解答。學生如果能夠回答上來,就代表著學生已經掌握了文章總結的能力。針對“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一句進行分析,感受文章中胡人入侵的緊迫感。通過這一題目來測試學生的分析能力。而八年級和九年級則選擇的是《出師表》,主要考核學生對文章的分析能力,總結文章結構和文章的主題思想,對文章中的一些名句進行分析。通過表1可以得知,初中生在文言文閱讀能力主要表現為具有較高的文章思想領悟能力,文章中一些細節信息的提取能力較差。而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分析概括和總結的能力也會逐步增加,主要是因為學生在經歷了大量的文言文閱讀學習之中,掌握了文言文的閱讀方法,建立了文言文的閱讀思維。
表1 初中生文言文閱讀測試能力值
(二)文學類閱讀能力表現
針對初中文學類閱讀能力表現的研究,主要選擇了魯迅的《風箏》作為錨題,來分析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信息提取方面,考查學生是否能夠尋找到文章中隱藏的信息,“我”對弟弟的家長式管教,不許弟弟放風箏,將弟弟自己制作的風箏折毀。這種做法扼殺了兒童的天性,是對封建宗族制度的控訴。在分析概括和理解文章中心思想方面,學生應當需要總結出文章中“我”對故鄉的追憶,表達了對“弟弟”這種人不覺悟的悲哀,以及控訴了封建宗族制度。而八年級和九年級則選擇的是《藤野先生》。文中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的描寫來塑造藤野先生的形象,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文中寄托了魯迅的思想和感激之情。主要考核學生對文章中一些描寫手法的分析,鑒賞魯迅先生在文章中滲透的思想等等。通過測試之后,學生的平均值和試題的難度值為表2。
表2 初中生文學類文章閱讀測試能力值
通過表2可以得知,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文學類文章閱讀考核中。試題的難度相對來說是最大的,學生的信息提取、分析概括、理解能力也是最差的,也和學生平時的一些積累還有教師的引導有關。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和學習,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學生明顯提升對文學類文章的閱讀能力,不僅提升了自身的信息提取能力,也提高了對文章的分析和總結的能力。由此可見,課堂中語文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平時積累對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針對初中生閱讀能力的表現,教師應當具有針對性的制定教學策略,針對各類不同的文章開展不同的教學策略,不僅僅要重視學生分析文章和總結文章的能力,還需要增強學生對文章細節的重視,提高學生提取隱藏信息的能力,使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建立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學會閱讀技巧,從而提升自身的閱讀質量。學校應當注重對七年級學生的閱讀引導,培養七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奠定七年級學生的閱讀基礎,隨著年級的增加,對八年級和九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奠定了閱讀基礎,需要在此程度上提高文章的難度,在閱讀教學中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質量也會有所提升,對語文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李慧東.提高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實施情境教學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7(1):16.
[2]周湘黔.加強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 課程教育研究,2016(17):226.
作者簡介:
楊興群(1971-),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現為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六壩九年制學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