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隆回縣花瑤因其服飾獨特、色彩艷麗而得名,而“挑花”是該民族享譽于世的獨特手工藝,因而稱為“花瑤挑花”。在精準扶貧的時空場域下,隆回縣脫貧致富必須堅持傳承與發展民族手工藝的思維,實現“花瑤挑花”產業化發展,以保持民族特色,實現“花瑤挑花”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的雙提升。基于此,本文探討隆回“花瑤挑花”創新研發及產業幫扶模式,助力精準脫貧。
關鍵詞:精準扶貧;“花瑤挑花”;創新設計;產業幫扶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是隆回縣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并特別強調:“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可見,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目標。對于隆回縣而言,如何實現2020年全部脫貧摘帽是極其重要的事情。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窮根,實施靶向治療,并強調要把精準扶貧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形成產業扶貧的新模式,以實現貧困地區的穩定收入來源,最終通過產業帶動來實現共同富裕。[1]花瑤作為一個少數民族,有其豐富的物產資源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花瑤挑花”,可謂享譽海內外,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嗚哇山歌、灘頭年畫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謂是“花瑤文化活態博物館”。因此,在精準扶貧實踐中,必須明確自身優勢,積極傳承和發展“花瑤挑花”,強化創新設計研發,實現“花瑤挑花”產業化發展路徑,以期為隆回縣脫貧摘帽夯實基礎。基于此,本文開展基于精準扶貧的隆回“花瑤挑花”創新研發及產業幫扶模式研究,助力隆回縣精準脫貧。
1 隆回縣“花瑤挑花”創新設計研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實現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于隆回縣“花瑤挑花”而言,作為一種基于傳統社會背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時空場域下,必須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思維,積極進行創新設計研究,在保留傳統民族特色的情況下,創新產品的呈現形式,對接市場需求,方能拉動銷售,增加收入,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帶來保障。對此,要堅持以下幾種創新設計研發的思路。
首先,基于隆回本地挑花工藝的文創產品協同創新。“花瑤挑花”是“湘繡”工藝的一種傳承和發展,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隆回縣的花瑤女子甚至男子都基本掌握了該種十字繡工藝,并在日常的閑暇時光中進行挑花,用來裝飾自身的筒裙等服飾,其藝術特色較為明顯。然而,在一般情況下,挑花產品不會被當作商品來售賣,僅僅作為本民族內部的一種文化特色和基因在傳承和發展。但是,在現代性的社會境遇下,由于花瑤婦女外出務工、現代文化滲入等原因,逐步放棄了傳統服裝,并開始穿上簡單時尚的現代服裝,導致部分年輕的“90后”“ 00后”都不知“花瑤挑花”的工藝,“花瑤挑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其藝術傳承日漸式微、瀕臨滅絕。[2]對此,必須從傳承和發展“花瑤挑花”工藝著手,強化高校藝術類專業與本地挑花繡娘合作的力度,瞄準市場需求,進行開發設計,把傳統元素與現代元素相嵌合,打造具有現代特色的花瑤挑花產品,以確保銷路,實現創新設計研發。
其次,面向隆回本地農產品品牌打造的設計創新。脫貧攻堅要因地制宜,把本地優質資源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支撐,以期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對于隆回縣而言,雖為國家級貧困縣,但是本地資源非常豐富,尤其是富硒米、金銀花、豬血丸子、臘肉、茶、各種鹽菜腌菜泡菜、紅薯粉、玉米餅、雪蓮果等土特產眾多,如何通過良好的設計包裝,使本地土特產能夠順暢銷售,并賣出好價錢,必然是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保證。對此,可以將“花瑤挑花”與本地土特產售賣相結合,并充分運用本地的竹編、草編、木雕、造紙等手工藝,進行深度融合創新研發,在編成的土特產包裝中,貼上“花瑤挑花”相關產品,以提升土特產的藝術品位,使其具有濃濃的民族特色,形成產品商標體系,實現隆回本地土特產的高端化、藝術化。近年來,隆回縣積極與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等高校合作,積極創新設計土特產的產品設計,并將“花瑤挑花”嵌入其中,形成諸如花瑤女子手持各種土特產的花瑤挑花,市場歡迎度較高,助力精準脫貧。
最后,面向生態旅游產業品牌打造的設計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就是綠水青山。”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必須堅持和發展生態文明,打造鄉村旅游的良好模式,讓本地的良好生態資源成為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重要選擇。隆回地區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空氣清新、自然風景宜人,具有高洲溫泉、六鵝洞瀑布等優質的生態旅游資源,亟須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為實現精準脫貧保駕護航。對此,可以邀請專業化的生態旅游設計團隊到隆回進行生態旅游相關產品設計,尤其是將“花瑤挑花”作為發展生態旅游的重要元素,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重新定義花瑤挑花的產品屬性,拋棄將花瑤挑花產品僅作為服飾裝飾的應用,使“花瑤挑花”在房屋裝飾、道路點綴、客房軟裝等方面得到充分利用,拓展其藝術應用范圍,彰顯生態旅游的藝術特色。例如,在客房中制作花瑤挑花產品的藝術墻布、在旅游商店中售賣花瑤挑花小飾品等等,強化花瑤挑花的個性化、藝術化設計,實現其廣闊的發展前景。
2 精準扶貧視角下隆回縣“花瑤挑花”產業幫扶模式的路徑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的優良傳統,凝聚全黨全社會力量,形成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俗話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人心齊,泰山移”。基于“花瑤挑花”在精準扶貧中的巨大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必須充分挖掘“花瑤挑花”的扶貧潛力,積極走產業化發展道路。對此,必須在“花瑤挑花”產品創新設計過程中,積極探索鮮活的產業幫扶模式,以期推動產業化發展。
2.1 強化與高校合作,實現“花瑤挑花”創新設計產業化
高校擁有極其豐富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推動隆回縣精準脫貧,高校義不容辭,這就需要發揮高校的創新設計力量,積極進行“花瑤挑花”的藝術創新,以更好地實現其經濟價值。近年來,湖南師范大學、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湖南大學等高校積極與隆回相關政府部門合作,積極將精準脫貧與“花瑤挑花”工藝創新設計相結合,推動高校師生到花瑤地區進行實地考察,強化與隆回縣挑花繡娘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行挑花產品創新設計,設計了挑花相機帶、座椅靠背、圍裙、發箍發帶、小飾品、枕頭、雨衣等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推動“花瑤挑花”走出隆回地區,走向全世界,不僅解決了就業問題,還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創新設計的產業化發展模式。
2.2 強化與企業合作,實現“花瑤挑花”生產銷售產業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著力發展特色產業和合作社經濟,打造‘一村一品或者‘一村多品,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現就地脫貧。”無疑,對于花瑤地區而言,其最為寶貴和突出的脫貧資源就是本地傳統手工藝,但“花瑤挑花”作為一種手工技藝,生產效率較低,挑出一幅作品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非常不利于“花瑤挑花”的發展和傳承。對此,必須強化與企業的合作力度,推動“花瑤挑花”流水線生產模式,支持瑤族挑花刺繡產業的相關企業和加工大戶開展專利申報和品牌商標注冊,實現“花瑤挑花”的品牌化;同時,利用抖音、微信等自媒體進行“花瑤挑花”產品宣傳,讓更多的消費群體認知和了解“花瑤挑花”,推動“花瑤挑花”銷售的產業化發展,助力精準脫貧。
3 結語
精準扶貧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的根本原則,把本地的豐富資源作為精準脫貧的重要支撐。對于隆回縣而言,就是要把“花瑤挑花”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精準脫貧的“品牌”,積極進行產品設計研發,加大與高校、企業等合作力度,打造產業化脫貧路徑,為實現精準脫貧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宗明,羅萍.湖南隆回花瑤挑花文化基因的提取及設計應用[J].設計,2017(19):95-97.
[2] 唐桂香,孟燕.產業化背景下湖南花瑤挑花的應用價值[J].品牌(下),2015(02):19-20.
作者簡介:周祥(1985—),男,湖南益陽人,碩士,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