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婧
【摘要】課堂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對漢字的認識和了解是小學生閱讀和寫作的前提條件。因此課堂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基于此,本文首先闡述了小學語文中課堂識字的教學現狀,然后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重點探究了情景化課堂識字的教學方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景化教學? 課堂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043-01
引言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已成為教育領域的共識。小學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學語文的識字課堂,教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對課堂識字教學的現狀有充分的了解,并掌握情境教學的策略以此提高教學水平。
一、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的教學現狀
首先,教師對情境化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經作者的研究發現,目前部分教師在語文課堂識字教學中,還沒有應用情景化的教學方法,對漢字的教學局限于灌輸式的指導,教師通常會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采取識字教學措施,對學生的識字能力缺乏全面的思考。
其次,課堂識字教學缺乏創新性,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通常采用聽寫的形式,組織學生對所需的漢字進行記憶和背誦,由教師對漢字的偏旁部首進行講解。學生在對漢字的學習中未能形成主動性,這樣機械式的記憶過程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不利于對漢字結構的了解。
最后,未建立有效的課堂評價體系,在學生的課堂識字練習中,有些學生的書寫題本中經常會出現錯別字的問題,教師對學生的錯別字通常采用反復默寫的訓練形式,對學生識字能力的評價以錯別字出現頻率為統一標準,未能在學生的學習成果中建立多方位的評價體系[1]。
二、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的教學策略
(一)提高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程度
為改變目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課堂現狀,提高教師對情境化教學的重視程度,學校方面應對教師的教學技術進行培訓,引導教師樹立對情境教學的重視程度,注重在語文識字課堂情境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針對部分教師尤其是經驗豐富的老教師進行新技術學習與實踐的指導,進而促進新型技術手段在小學識字課堂的應用。
此外,教師為提高小學識字教學的講課效率,增加學生對課堂識字的學習興趣,應采用趣味化的教學模式,在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中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引導學生對漢字的有效認識。例如,在學習具體漢字時,教師可結合漢字的含義和內容,把需要學生認識的漢字,做成圖文并茂的卡片,如“碗”教師就可以在教學卡片上畫出各式各樣的碗具,以此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聯系實踐內容,創新課堂教學手段
小學的語文學科來自于生活實踐,是人們生產生活智慧高度的結晶,是對現實內容的精神升華,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識字教學中,應充分考慮理論與實踐的廣泛聯系,進而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豐富教師的講課方式。教師在對漢字的教學實踐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例如,在講述“田”這個漢字時,教師可先對漢字的結構進行講解,如“田”字是橫豎交匯并圍成一起的一塊塊土地,引導學生對漢字的表面理解。然后利用生活化的場景引導學生對“田”的形象化認識,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想象農民耕種時的土地環境,促使小學生在情感上形成對田字的深層次認識,在具體的情境中加深漢字含義的理解,避免在課堂中出現對漢字的死記硬背現象,以此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價體系
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是課堂識字教學的最后環節,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教師在該階段的教學方法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漢字的鞏固和復習,影響學生對漢字的認識深度,在以往的漢字學習課堂,教師通常采用錯字評價法,即學生在書寫練習時出現錯誤越少,說明該學生對課堂識字的學習效果越好,這樣的評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重視程度,也規范了學生的書寫習慣,但是從學生的全面發展角度來看,該種評價方法未能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此,長期應用在小學課堂識字的評價教學中價值不高。
在建立課堂評價體系時,教師應以學生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對課堂識字的評價方法進行合理完善,以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因素為依據,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在課堂識字的評價體系中,教師應兼顧過程評價方法,使學生在不同階段都能對漢語識字的學習產生興趣[2]。
結論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識字教學中,通過提高自身對情境教學方法的認識程度、聯系生活實踐內容,改善教學方法以及建立有效的課堂評價體系的策略可有效提高學生對課堂識字的學習興趣,對學生識字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提升教學技術、鞏固教學成果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孟飛.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分析[J].中國教師,2018(S1):125.
[2]范紅英.論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的探索[J].才智,2017(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