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燕
【摘要】隨著我國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課程教育改革得到進一步完善,教育體系得到進一步提升。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將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和素質要求與小學數學課程完全結合起來,對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展開積極的反思和改進。基礎教育是小學的課程教育。小學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學生需要學習多門課程內容。數學課程的教學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對此,需要充分結合新課標的理念要求,對小學數學教學問題以及具體實踐方法等展開探討。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數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165-01
學會學習,學會認知是當代人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能力。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
一、讓“生活”走進課堂,增強數學的實用性
學生之所以學習數學就是用其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未來社會的生存能力。然而在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多是圍繞教學重點、難點絞盡腦汁設計教學環節,努力讓學生明白掌握知識點,會解題,少錯題,覺得學生題題都對課堂就是成功的。而主動把課堂問題和實踐事件聯系起來的很少,成績好而能力差往往成為一些學生的短板。因此,數學課堂教學不能脫離現實,這也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大本質,需要我們思考在備課的時候要想到哪些知識與哪些生活相聯系,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使用到它,盡量做到在實際情景中融入數學知識,而不是干巴巴地就知識講知識。有學生喜聞樂見的例子,就要替代枯燥的例題;能通過動手操作學習的,就不強硬灌輸;能結合生活實際通過小組探究解決的問題,就不就書講述,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生活”走進課堂。
二、把握好師生之間課堂上的良好互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進入了一個新時期,充分體現了我國在課程教育改革中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新課程標準中,對基礎教育的質量方面和教學規范方面作出了新的要求,倡導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在以往的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主要將課本內容整合到備課課程中,然后根據課堂內容進行演講。這種教學模式比較僵化,講課模式也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以及學生的整體學習興趣不高。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我們可以充分突破以往的課程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之間良好的互動,讓學生主動提問,并在老師的正確指導下,把握有效解決問題。例如在小學五年級數學課程中關于簡易方程的解答,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如果是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學生很快就能夠根據算數順序解答,但是對于較為復雜結構的方程,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學習疑惑,并由老師指導學生對題目中的相關數量關系展開分析,以逆向思維解答問題。
三、調整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時代在發展,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新課程標準也強調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探究的重要價值。倡導學生通過教師的解釋和探究學習掌握知識,使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收獲知識和學習方法,促進其解決思路與數學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但是,由于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大多數數學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辯證地理解運用性學習與創造性學習兩種截然相反的學習方式,使每名學生都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例如,在教學“混合運算”相關知識時,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我們可以從原先的知識入手,估好鋪墊與準備工作通過練習逐層引入正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入到新知識點中,并通過運算規律使他們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最終達到計算的目的。而對于數學基礎較好、理解能力強的學生,可以從具體應用題的運算引導他們探究運算順序,提升實際計算能力。由此可見,教師的教學方法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及時調整,使學生都能在學習的同時有所收獲,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理念提出的要求是對我們原有的教育教學模式和思維的一種挑戰,它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多思考。面對新課程改革,每位教師都必須經歷苦惱、反思、探索和實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以及教學方法和技能的改進,并將其反映在每一節課堂教學活動中。讓我們通過積極實踐和不斷思考,在新課改的征途上蹄疾步穩,不懈進取,努力取得豐碩的成果,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好更快地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
[1]梁秋蓮.小學數學教學探索[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論與策略[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3]莫榮鋒.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有效提升策略[J].科技經濟導刊,2017(04):217.
[4]李爍.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教學創新[J].西部皮革,2017(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