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筆者所在一所農村九年制學校里面,大多數學生比較聽話,能遵守本校的校規校紀,也能按時完成作業,上課做到認真聽講,但還是有極少部分學生,由于種種客觀原因,比如單親原因,留守兒童原因等等,往往導致這些學生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有一些問題。近年來,由于受眾多農村學生進城讀書的影響,加之農村小學條件差,班中人數銳減,筆者所在的一所學校處于離鄉鎮中心4公里的地方,班中只有3人,這些孩子有時候感覺不能受一點委屈,有的嬌生慣養,做事缺乏自主性,這些現象,都需要農村班主任認真研究,最終加以解決,本人就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提幾點自己的想法。
【關鍵詞】農村小學? 班主任工作? 關愛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5.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205-01
一、農村小學班主任應該努力提升自我素質,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1.班主任緊跟時代步伐。目前,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知識的更新非常快,同樣,傳播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這種狀況和以前就不一樣了,以前,特別是農村學校,教師基本上是學生得到知識的唯一途徑。所以學生非常崇拜老師,原因不是年齡大,而是學生感覺老師確實知道得比自己多,教師非常博學,因而學生很尊重老師。在學生眼里,老師非常有才,那個年代,班主任在學生眼里是有威信的。但是如今,知識傳播的媒介多種多樣,甚至一道題,用手機一掃描,答案就可以出來。對于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困難或者問題,小學生們拿著手機一百度,問題解決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必須要提升自我素質,跟著時代的步伐讓自己進步,讓自己的知識量足夠,只有這樣,當學生來問一些問題的時候,才能正確及時的解答。
2.農村小學班主任應該努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學生。大家知道,作為班主任,自己本身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班主任是平時教學中、校園生活中和學生接觸最多的老老師,有句話叫作“教育重在潛移默化”,的確,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潛移默化地教育功能十分強大。打個比方,當小朋友們看見老師彎下腰來撿校園里的垃圾的時候,他們就會模仿,他們也就會學習。這種教育成功的例子也是非常多的。由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可塑性極強,老師特別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老師們所做的動作,老師們所做的事情,一般情況下,都會在低年級學生心目中烙下很深的影響。所以說,小學低年級班主任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加強自己對學生的潛移默化地教育,做好榜樣,努力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為人處世給學生以示范,做好學生的榜樣。
3.農村小學班主任還應該具備高情商以及處理各種問題的能力,其實,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他應該具備的能力需要很多,比如和學生交流思想的能力,和學生培養師生感情的能力,捕捉學生思想信息的能力,和家長交流溝通的能力,啟迪學生思維發展的能力,演講的能力等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農村小學班主任一定要去具備這種能力。
二、農村小學班主任應該充分了解孩子,平時尊重,日常關愛孩子。
1.充分了解孩子,是指班主任在接手這個班級后不久,就應該迅速、準確、全面地了解全班的學生,比如家庭情況,是否是單親,是否是留守兒童,上學離家多遠,是誰在接送,家庭關系是否和諧,家庭經濟狀況,父母或者監護人受教育的情況等等。如果不了解這些情況,那真的是班主任生涯中的敗筆。只有精準掌握孩子的這些情況,才能有針對性的高效的教育孩子。再次,要培養班主任自身的耐心說教能力,杜絕不耐心的生氣乃至體罰。其實說教也是一門藝術,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雖然年齡小,可是他們也懂道理,如果教師以理服人、以情動人,他們是一定會受到啟發和感染的。
2.平時尊重學生。筆者見過許多低年級班主任,在與他們交流的時候,有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不能與學生平等的交流對話,也沒有和學生進行發自內心的情感交流,甚至高高在上的感覺,這種情況很不好。還有一種老師,在低年級的小朋友需要幫助的時候,比如有厭學思想或不按時完成家庭時,直接采取“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思想,這是極為不尊重學生的一種教育方式。在去年的報道中,一個畢業20多年的學生當街打老師的事情,就能很好的說明這點,這個學生在小學六年,他的老師總是一直毆打這名同學,最后再調查的時候,其他同學也做了證明,經常毆打這名學生的情況屬實,這是一個典型的不尊重學生后帶來的嚴重人身傷害事件。
3.日常關愛學生。有人說,偉大的教育就是愛,這個一點也不假,愛學生,就要求老師們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愛好,充分了解學生地生活習慣,以及學生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最后根據實際情況尋找解決辦法,幫助孩子們樹立健全、完善的人格的發展。
總是,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是一項比較復雜而富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并且工作量也是比較大的,但是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努力增強實踐能力,多和優秀的教師學習交流,多和孩子們談心,多走進學生的心田,感受著孩子們的成長,并一定和孩子們交朋友,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以“愛心”作為基礎,以“情感”為依托,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創新的教育方法為動力,以全新的眼光來開展教育,就一定會把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王枬.王彥教育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15.2
[2]王彥,王枬.教育敘事——從文學世界到教育世界[J].《全球教育展望》2015第4期
[3]張曉樂.框架理論視野下的道德敘事[J].《全球教育展望》2015第4期
[4]黎加厚.信息時代的教育敘事與教師主體意識的覺醒[J].《中國電化教育》2004年第10期
[5]丁鋼.教育與日常實踐[J].《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6]丁鋼.我們如何做教育敘事?——寫給教師們[N].《中國教育報》2004年10月21日
作者簡介:
車育活(1967.10-),漢族,男,甘肅定西人,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