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新課程標準體現了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與質量要求,反映了教育教學的本質所在,指出了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體育課程作為初中學生的一門綜合實踐必修課,對于初中學生身心健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等有著積極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更好地進行初中體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是我們亟待研究的問題。本文就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方法展開了研究探討,希望能為初中體育教學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做到課程最優化而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理念? 初中體育? 教學方法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新課程理念下初中體育教學策略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642。
【中圖分類號】G633.96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9-0207-01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由此可見,健康的身體是其他一切正常發展的重要基礎。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一堂好的體育課教學將引導學生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磨練出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就對初中體育老師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思維,這對于肩負重任的體育老師來說,刻不容緩。
一、體育教師要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
(一)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新課程背景下,主張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樂于接受體育知識。另外,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體育知識和技巧,更要注重對學生情感意識的塑造,讓學生深刻意識到體育鍛煉對正常學習生活的必要性;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運動的好習慣,建立終身體育、終身健康的思想[1]。從而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
體育課的目的之一在于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通過體育活動來緩解壓力,放松心情,所以體育課堂教學在原則上本該是輕松愉快的。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單純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敷衍了事,沒有一個充分合理的教學設計,往往通過簡單的語言陳述和動作示范就直接了當地進行授課,這樣一來,難免造成課堂氛圍枯燥乏味且教學效率低的后果。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和身高、體重的生理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和充分的課前準備,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供學生參考擇優而行。比如,在學習正確的跑步姿勢一課中,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表演常見的不當跑步方式對其逐一糾正從而引出正確的跑步姿勢,這樣既避免了蒼白死板的說教,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在其中,在心理上得到滿足,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有所收獲,有所進步[2]。
(三)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新課改中提出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要求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教學理念,不做課堂的掌舵人,而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拘泥于固定的思維模式,大膽創新,勇于突破。特別是在講解較難的技術動作中,不能循規蹈矩死守教學程序,要靈活地轉變思維。在不脫離教學主旨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結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現有的對知識的理解基礎上對新知識進行擴展。通過豐富多樣的自主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思維。
二、體育老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一)因材施教,靈活機動實施教學
在學校教育中,教學作為實現課程目標的主要途徑,由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部分構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二者的協調合作對于教學任務的完成、教學效率的提高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達成教學目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在學生學習中的引導作用,教學理念要現代先進,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3]。教師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需求與差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教師、學校設備等的實際情況圍繞不同的教學內容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
(二)將創新滲透在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
陶行之先生曾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時時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創新不但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間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理論性學科,它大多都在室外實踐中進行,這就為學生留心觀察、實踐操作提供了充足的機會。要做到創新型體育教學,就要求教師有探索意識、創新精神和相應的實踐能力,適時把握創新的機會。體育教師在教學觀念上要不斷更新,不僅要有深厚全面的專業知識技能,還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等各方面應用性知識;提高自身的創新素質,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學生的創造潛能;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要敢于對體育課程進行質疑,深層次、多維度地展開課程教學思考研究,切實提高創新能力。
三、體育教師要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學校教育中,不論學習哪一門課,首先注重的都是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是學生健康成長發展的前提。體育課程也不例外。體育內容豐富多樣,在不同的體育活動中學生會有不同的知識和情感收獲。比如,不定期組織學生集體觀看體育比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通過舉辦班級、學校運動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習健美操,學生會養成正確的審美觀。
(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體育實踐活動教學與語數外等理論知識教學協調配合,通過高效的活動教學,學生不僅能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技能技巧,養成堅持體育運動的好習慣,有一個好的身體素質,還能培養學生積極開朗、陽光向上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品質,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
結語: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學校課程教學作為實現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徑,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初中體育教育要想實現它的價值,對于站在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說,就需要緊隨新課改的步伐,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將體育課堂活起來。讓學生主動學習,享受學習。通過高效的體育教學,學生在強身健體的同時,磨練出堅強的意志品質,塑造成強大的心理素質,從而為成為德才兼備的接班人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保建.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體育教學創新[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9(1):52.
[2]李谷琴.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體育教學創新[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1):248.
[3]王海斌.淺談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體育教學創新[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7(26):178.
作者簡介:
張永福(1974.10-),男,漢族,甘肅民勤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