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
摘 要:在當前的新形勢下,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對高中數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合理地使用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數形結合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比較常用,本次研究詳細地分析了此種教學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關鍵詞:數形結合 高中 數學教學 教學效果 創新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難度也逐漸增加,部分學生甚至很難掌握有效學習數學的竅門,導致高中數學教學效果不高。隨著“新課改”的逐步進行,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面對此種壓力,高中數學教師不但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要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進一步促進學生實現自身的綜合性發展。數形結合是數學教學當中比較常用的方式之一,其也是典型的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代表,對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數形結合的應用方式
數形結合也就是在數字和圖形互為對應關系的基礎上,利用代數關系和幾何圖形之間的相互轉換進一步解決數學中比較抽象的一些問題。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的應用方式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以數化形,也就是采用圖形的方式來解決數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采用二次函數解決一元二次不等式、采用兩點之間的距離公式輔助圖形解決代數綜合題等;還有一種就是以形化數,也就是將圖形數字化,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一定要在掌握圖形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充分地了解題目的意義,通過數來表達圖形的性質或者幾何的意義,進一步得到比較準確的計算結果。還有一種就是數形轉換,采用數形相結合的方式主要應用在數軸在有理數內的簡化、三角函數圖像求角等問題的解答等多個方面。
二、數形結合方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及判斷能力
高中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加強對學生數學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應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一些比較抽象性的數學知識點,進而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不再是單一的灌輸教學,更好地激發出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學效果隨之提升。比如教師在講解函數的單調性及定義域這一知識點時,可以借助于數形結合的方式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從而能夠將其靈活地應用在數學學習中。
(二)拓寬了學生的知識結構面
由于數學概念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關鍵部分,同時還是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根本要求。但是高中數學中所包含的知識點非常多,可能一些知識點與另外知識點有密切的聯系,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數學概念都是采用文字論述的方式向學生進行了介紹,部分學生并不能充分地理解其中的意思,長此以往,學生還會對數學概念的學習感到枯燥和單一。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數形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數和形之間進行轉換,將一些比較復雜的知識點用形進行表示,用數將一些有關系的知識點進行串聯,實現解題流程的優化,在拓展學生知識結構面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腦海中形成一種比較系統的數學框架。
(三)提高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高中數學中所包含的內容比較多,要求教師采用創新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利用數形結合的思維來對各項數學題進行解答,充分地發揮出數形結合方法的優勢,讓學生了解到數形結合方法在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進而促使學生解題水平的提升。比如教師在講解“平面解析幾何初步內容”一課時,采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將曲線與方程式之間的關系準確地呈現出來,讓學生通過此種關系掌握到更加全面的與幾何圖形相關的知識點,然后根據自己的理解情況將一些幾何問題簡單化、直觀化。再比如,在講解平面之間的成角、異面直線成角等方面的知識時,充分地應用數形結合方法,體現出學生的解題效果,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規范性的知識結構體系。
(四)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
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與數學密切相關,高中數學理論性和實用性都比較強,所涉及的數學概念比較抽象,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習數學的難度。教師將數形結合方法應用在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問題相結合,提高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比如在學習函數值域方面知識時,采用數形結合,根據函數中的內容繪制出圖形,通過對函數形式的觀察,再將其轉換成求斜率范圍中的一些數學問題,最終得到計算結果。
三、結語
總之,高中數學教師采用數形結合方法進行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所以,要求教師熟練地掌握數形結合方式,通過數學教學將數形結合教學方法的優勢充分地體現出來,為學生學好數學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淑賢.數形結合方法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實踐初探[J].中外交流,2019,26(21):165.
[2]郝桂欣.數形結合方法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J].赤子,2019(5):254.
[3]周素琴.數形結合方法應用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19(1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