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珊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016-01
摘 要 根據同煤集團提出的“1311”選人用人標準,筆者結合自己從事工團工作多年的工作經驗,對做好工會年輕干部培養,創新工會人才梯隊建設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思路。
關鍵詞 基本素質 社會責任 德才兼備 不拘一格
由于近幾年來,工會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擔當的社會責任不斷加強,“四項職能”的逐步發揮,在工作內容上越來越與員工群眾貼近,也就越來越取得員工的信任和依賴,但就目前工會工作來說,在人才選用上有許多不足之處。
一、基層工會人才結構的現狀分析
1.人才總量不足,文化結構不佳。由于職能的發揮致使工會工作“事無巨細”,一些有知識,有文化的干部也感覺“力不從心”而選擇逃避,所以大部分工會現有人才總量明顯不足,出現一人擔當多個角色的現象,出現后續階梯人才不足。
2.人才內流不暢,外流不止。企業固有的模式使得工會干部不能擁有內部合理流動,工會工作者一旦進入角色就出現“終身制”,留下來的在年齡和文化結構上都是沒有優勢的干部,工會工作上既不能創新也不能創造,只能按照上級和本單位布置開展工作。
3.工會組織自身建設不強。企業工會組織在自身的認識上,沒有把他的職能和重要性完全發揮出來,對職工中出現的需要工會出面解決的問題也是多采取說服、教育,甚至是壓制的做法,使得有的企業工會干部有力無處可用,在職工中沒有話語權,也感到自身能力的不足。
二、出現工會人才不足的原因
1.企業黨政對工會工作的認識不夠。現在有一部分企業黨政在日常工作中以生產工作為主,只有當出現了勞動糾紛、工傷工亡、職工情緒出現波動等情況時才會想起讓工會去調解和解決,所以沒有把培養工會階梯性人才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做到實處。
2.企業班子解放思想不夠,在選拔、任用、培養年輕干部上沒有為企業的長久發展考慮。目前有的企業還存在論資排輩的現象,甚至有的單位在其他崗位年齡大,不勝任時作為養老的地方,直接轉業到工會,致使工會干部年輕化、知識化程度不夠,創新能力不足。
3.工會年輕干部自我要求不嚴、不高。現在工會年輕干部大多具有較高的學歷,很高的知識水平,但是年輕干部也有很多的缺點和不足。心浮氣躁,再加上缺乏嚴格的黨內政治生活鍛煉,個人品行也呈現出許多不足之處。
三、強化工會年輕干部培養,創新工會人才梯隊建設
我們同煤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以后,就制定出了比較完備的“1311”選人用人標準,把培養講政治,有學歷、有閱歷、有能力,思想品德好,清正廉潔的年輕干部作為培養企業梯隊人才的標準,既給了年輕干部實現自我的平等機會,也為企業的長久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結合這些內容,筆者覺得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對強化工會年輕干部,創新工會人才梯隊建設上給予考慮。
1.首先要明確工會干部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是什么。在現代企業,工會工作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所以培養年輕工會干部,首先要求他們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政治站位高、大局意識強、敢于擔當、善于作為。
2.健全培養工會年輕干部機制,為年輕干部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一是建立領導干部用人考核機制。把培養提拔年輕干部作為換屆考察、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二是建立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年輕干部信息庫,實行跟蹤培養,對年輕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現狀進行實時記錄、定期考察,形成優勝劣汰的良好局面。三是建立換崗機制。使年輕干部全面熟悉掌握一個單位內所有崗位的工作職責,為將來適應更重要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四是建立競爭機制。通過公開招考方式,引導年輕干部報名參與競爭,逐步形成人才輩出的良性循環。
所以筆者認為,在現在的集團公司“1311”選人用人機制下,在培養工會人才梯隊建設上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首先培養現有人才。我們要先培養好現有人才,對他們進行系統培訓,工作中重點加以鍛煉,給年輕干部壓擔子、定目標,促進成長,同時要對他們取得的進步給予鼓勵,允許工作在一定范圍內有失誤,只要工作態度積極、思想端正,就應該做為人才梯隊培養。
其次實行本企業崗位合理交流,競爭上崗。在干部合理流動,甚至“能上能下”、“競爭上崗”的機制下下,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這樣積極性也促進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我們同煤集團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推出的“1311”選人用人標準,就是要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構建競爭機制,大力培養使用年輕優秀,實現干部隊伍的有序接替。
最后當然是引進合適人才。在今年的六屆一次職代會,公司領導提出了到北大、人大招聘文化寫作專業人才的思路,這也是為整個公司未來發展進行的考慮。當然我們在招聘人才的同時,要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念,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的用人導向。
總之,強化工會年輕干部培養,創新工會人才梯隊建設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一定要按照集團公司“1311”選人用人標準配好配齊工會干部,也要有方向性的培養工會年輕干部,給予鍛煉和成長的機會和平臺,有目的的為企業工會培養創新型人才梯隊,為企業工會培養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