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磊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10-056-01
摘 要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創新黨建工作模式,促使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勢在必行。
關鍵詞 黨建 互聯網+ 黨建工作創新
一、推進“互聯網+黨建”的必要性
1、“互聯網+黨建”是破解地勘單位基層黨建難題的有力武器。作為經濟先行、出野外成為常態的地勘單位,黨建工作常面臨人員難集中、時間難統一、效果難保障等問題。利用“互聯網+”可解決這一問題。線上黨建不需要同時同地進行。地勘單位基層黨組織通過一個黨建平臺,一部手機,就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和阻隔,建立“微支部”、構建“微課堂”、推送“微視頻”、進行“微學習”。
2、“互聯網+黨建”是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助推器。按照三光榮精神和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業務過硬、擔當過硬的地勘隊伍,地勘黨組織要重視黨建工作,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方法,讓黨建工作更接地氣,使黨建工作“實”起來、“活”起來、“動”起來。
3、“互聯網+黨建”是充分發揮黨建橋梁紐帶作用的重要法寶。一方面,院黨委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推動黨務公開、拓寬監督渠道。另一方面,利用黨建平臺,網絡信箱等渠道,了解基層黨員學習情況、思想狀態,廣納民意,為中心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互聯網+黨建”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上重視不夠。沒有把平臺建設放在影響黨的凝聚力戰斗力的高度來認識。
2、資源整合上力度不夠。當前黨建網站數量不少,但缺乏特色和明確定位,權威性和影響都有待提升。
3、專業技術支撐不夠。部分黨建網站和平臺內容更新不及時,內容審核把關不夠嚴,互動渠道相對缺乏,有的甚至淪為網絡“僵尸”。
三、“互聯網+黨建”的探索和創新
1、加強對“互聯網+”條件下黨建工作的積極探索。推出江蘇省水勘院微信公眾號,將單位門戶網站的重特大新聞,實時更新,便于職工及時了解單位的情況;實現“互聯網+管理”。積極探索《中國共產黨員管理信息系統》的新功能,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黨員管理、黨費收繳等基礎工作的智能化。實現“互聯網+學習”模式。在全院黨員、領導干部中推廣使用“學習強國APP”,使黨員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國家的最新政策方針、指導思想等。與此同時,運用互聯網平臺優勢整合學習資源,及時錄制整理上傳學習資料內容。“你學習強國了嗎?”成為同事間日常問候的方式,學習氛圍濃厚。
2、創新黨建形式。開啟“互聯網+宣傳”。組織職工觀影《厲害了,我的國》,紀錄片涉及了我院勘察完成的港珠澳大橋、青島海灣大橋、北盤江大橋等大型項目。作為勘察單位的員工,感到無比自豪,增強了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與駐地媒體、新華日報等媒體的溝通,取材于技術骨干點滴生活拍攝的微視頻《沈軒宏,站好重大工程建設勘察的第一崗》不僅展現了新時代江蘇最美工匠的良好形象,也在全院乃至全局掀起了學習榜樣的浪潮。從《孤島三十二年》王繼才夫婦孤島戍邊32載的感人故事,到單位的《道德講堂》的開播,再到測繪分院在外國施工海域勇救菲律賓落水漁民的踐行,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和感召是對每個職工最好的引導方式。開啟“互聯網+生產”。經過二十多年的軟件編程學習,我院自主研發的金地土工實驗軟件,已取得國家版權局軟件著作權。不僅為巖土試驗的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成果編制提供全套解決方案,同時適用于國外多個工程領域,實現了跨平臺的數據整合;淮陰分院在日常管理中,編制生產管理的倉儲軟件,實現生產材料的進料、出庫、庫存盤點的數據化管理,便于勘測施工材料的調劑和補給,取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3、建立線上線下支部。院各支部借助“互聯網+黨建”平臺建立“線上支部”。“作為一名中國人,看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閱兵儀式,感到十分自豪”,國慶節還在駐非國家的技術人員小黃說到。實現““互聯網+監督”。通過網站、黨建工作群、微動漫等形式宣傳黨風廉政建設相關內容,開展書記上黨課、網上萬人學法、集體觀看警示片、使領導干部提高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意識,讓網絡監督更好發揮“監督利器”的作用。探索“互聯網+服務”。通過電子郵箱、匿名網絡調查傾聽職工心聲,暢通網上調查、網上辦公、關注職工聚焦等服務渠道,創新服務職工模式,切實打通幸福地礦之家“最后一公里”。
四、運用“互聯網+” 推進黨建工作創新的對策建議
1、強化“互聯網+”思維,走在時代前列。在這樣一個蓬勃而富有活力的“互聯網+”時代,黨建領域也應主動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不斷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開黨建視野,為提高黨的建設水平導航助力。
2、從“大黨建”理念出發,加強統籌協調。突出政治性,強調意識形態的把控。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對于涉密的資料要按相關保密規定進行處理,嚴禁連接互聯網進行傳閱。
3、抓好隊伍建設,提供人才保障。一是著力培養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網絡技術人才隊伍,使網站網頁更具有可看性、生動性、趣味性。二是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黨建人才隊伍,提高網絡網站建設的層次與品位,把握好目標與方向。三是實現黨務工作者與網絡技術人員的融合發展。加強黨務工作者、網絡人員的知識培訓,更充分地發揮黨建工作平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