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群 林海云 張金梅
【摘要】 目的 分析延伸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冠脈介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90例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圍術期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延伸護理進行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以及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4.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2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其生活質量評分(84.55±8.1)分顯著高于治療前的(61.44±
5.8)分, 并且高于對照組護理后的(60.39±7.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心肌梗死冠脈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 不僅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而且還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可在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 延伸護理;心肌梗死;冠脈介入;治療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4.078
Discussion on effect of extended nursing in the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 LI Li-qun, LIN Hai-yun, ZHANG Jin-mei, et al.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 Dongguan Changping Hospital, Dongguan 52356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xtended nursing in the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Methods ?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perioperativ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xtend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93.33%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66.6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reatment 4.44%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2.2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the quality of life score (84.55±8.1)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1.44±5.8) points before treatment and (60.39±7.8)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nursing.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For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extended nursing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ut also improve the pati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and quality of life, which can be populariz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Extended nurs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rapeutic effect
心肌梗死在臨床中是較為常見的危重疾病, 主要是在冠狀動脈狹窄處形成了血栓, 導致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是借助心導管技術來疏通及患者機體的狹窄甚至阻塞冠狀動脈管腔, 以此來改善心肌血液流動, 這種通過導管技術介入治療, 因手術切口小、愈合快等特點成為如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醫生的首選治療方案。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PCI)是臨床中治療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 該治療方式能夠有效的改善心肌與心臟功能, 幫助閉塞的冠狀動脈再通暢[1]。現今隨著PCI治療心肌梗死的患者逐年增多, 在治療后如何正確的引導患者進行有效的訓練、按時的服藥、護理方式的選擇尤為重要。近年來, 部分患者因治療后不遵循醫囑服藥、不按時復查、不良生活方式造成了較多的不良后果[2]。現今隨著人們對護理的重視以及治療后生活質量的認識提升情況的提高, 護理在臨床中所占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本文主在研究延伸性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經PCI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旨在為臨床中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提供相應的思路。現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0例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45例。觀察組男26例, 女19例;年齡48~78歲, 平均年齡(61.42±5.61)歲。對照組男25例, 女20例;年齡46~77歲, 平均年齡(60.68±5.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 并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②患者無糖尿病、免疫功能疾病、神經功能異常的疾病。排除標準:①患有嚴重的肺、腎、肝疾病或是功能異常障礙者;②患有精神抑郁類疾病者;③患者存在溝通障礙, 無法與醫護人員進行詳細溝通者;④對護理方式存在疑慮, 依從性較差者;⑤并發心腦血管疾病并伴有惡性腫瘤者。
1. 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的圍術期護理, 包括術后的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病情觀察、合理用藥、并發癥預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延伸護理進行干預, 具體為:①組
建相關的延伸護理小組: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 小組成員共同制定相關的延伸護理計劃, 明確每個人員的分工。護士長負責將具體的延伸性護理計劃進行相關的落實。②發放相關的健康教育處方:患者出院后護理人員對患者發放相關的教育處方, 教育處方中內容需包含術后的健康飲食、運動、康復等要點的知道, 用藥的相關知識, 自身疾病的自我監測以及PCI治療后常見的并發癥觀察要點, 在教育處方中要注明相關的復診時間。③定期的進行家訪:定期對相關患者進行家訪, 委派相關的責任護士對患者或是家屬進行詢問調查, 對患者出院后的用藥依從性身體的恢復情況, 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進行了解, 并對其中不合理處進行指導, 并告知不良的生活習慣可導致的后果, 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 讓其鼓勵患者參與到患者的疾病恢復中。隨訪1次/月, 持續時間為1年。④電話隨訪: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1次/月, 與家訪同時進行。⑤家訪時對患者進行叮囑讓其按時復診復查, 根據相關的檢查結果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
1. 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滿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自行進行勾選, 分為十分滿意、滿意、不滿意三項, 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總例數×100%;②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主要包括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非致命性心肌梗死;③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 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兩組患者進行評價, 量表中共有8個維度, 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疾病、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每個維度滿分共100分, 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6.67%,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4.44%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2.22%,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其生活質量評分(84.55±8.1)分顯著高于治療前的(61.44±
5.8)分, 并且高于對照組護理后的(60.39±7.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心肌梗死在臨床中較為常見, 該病的發病速度較快, 病情嚴重致死率極高。該病發生后對患者的心理、生理會到來極大的壓力, 嚴重威脅患者的正常生活[3]。PCI在臨床中治療心肌梗死取得了較好效果, 但治療后需采用相關的護理干預才可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延伸護理是近幾年提出的一種護理模式, 在臨床中對于疾病的預防與治療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其主要的本質為健康管理[4]。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其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 并且高于對照組護理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延伸護理可提升進行PCI術后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質量, 減少術后患者的不良反應, 提升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本文中采用的延伸護理中的家訪與電話隨訪讓醫護人員準確的了解了患者出院后的生活習慣, 并對患者其不良的生活習慣提出了相關意見讓其改變;心肌梗死患者在治療后其生活習慣不加以更改容易導致其生活質量受到影響, 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增高[5, 6]。本文中在患者出院時向患者發放了相關的健康教育處方, 方中對患者日后的飲食、生活、用藥的相關知識有著詳細的闡述, 患者對疾病的后續治療的重要性也有所了解, 因而在出院后日常生活習慣中會格外的注意, 防止因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不良反應發生, 本文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少于對照組, 是一個印證。患者的不良反應減少, 在生活習慣中不良的生活習慣減少能有助于提升對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7-9]。
綜上所述, 延伸護理對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療后具有顯著的效果, 患者生活質量可得到改善, 治療后自身不良反應的發生可減少。
參考文獻
[1] 蔣承建, 潘孫雷, 池菊芳, 等. 不同心臟康復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早期的臨床價值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2017, 20(20):2439-2445.
[2] 呂榮江, 劉小玲. 延續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術后的應用效果觀察.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8, 18(71):244-245.
[3] 黃秀芳, 許妙靈, 林秀銘. 心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診PCI術后心理、生理康復的影響. 中外醫療, 2018, 37(30):137-
138, 142.
[4] 崔雅麗. 延伸性護理在心血管疾病患者治療及康復中的作用. 天津護理, 2014, 22(6):551-552.
[5] 韓俏英, 梁繼娟, 黃秀鳳, 等. 延續護理模式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不良反應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廣東醫學院學報, 2017, 35(5):
472-473.
[6] 李艷霞. 延續護理干預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預后生活質量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9):98.
[7] 茍燕. 舒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應激性高血糖患者介入治療術后的影響. 國際心血管病雜志, 2017, 44(1):25.
[8] 殷擁軍, 許勇, 黃愷悅, 等. 入院應激性高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對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的影響. 西部醫學, 2018(1):81-83.
[9] 李韶南, 李廣鐮, 羅義, 等. 應激性高血糖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術后心肌灌注及預后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17):101-104.
[收稿日期:201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