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有忠
摘 要:講了城市化進程中留守兒童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相應解決辦法。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策
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農業生產現代化也越發普及,農村地區產生了較多的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逐步發生了改變,思想意識變得更加開闊。農村的許多青壯年勞動力離開農村,不斷地涌向一些就業機會比較多的城市中。這其中也有許多已為人父母的務工人員,而他們的子女大多年齡尚小,且他們也沒有一定的條件解決孩子離開家鄉之后的學習問題,因此,他們的孩子大多都被留在了他們的父母身旁。這樣,久而久之,也就成了“留守兒童”。
目前,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正是全社會都非常關注的一個教育問題。尤其是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留守兒童,也有了一些經驗總結?,F將自己對此問題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在此與大家共享。
一、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的狀況
1.家庭教育中的親情缺失
“留守兒童”的父母因進城務工,只能將自己的孩子留在家中。雖然這些孩子身邊也有爺爺奶奶的陪伴,也有他們的關愛,但隔輩人的關愛,與這些孩子們的年輕父母所能給予他們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爺爺奶奶能給予他們的,更多的是一份溺愛和放縱式的自由,這些無法從根本上代替或是等同于來自父母親對他們的深切關愛。特別是當學校開家長會或是開展一些需要父母參加的集體活動時,“留守兒童”更會因父母的缺席,而在心里產生一種深深的失落感甚至是自卑感、無助感,或是對父母因不理解而產生的怨恨情緒。
2.家庭教育中的單親教育
在進城務工的一些已婚人群中,有一部分是父親或母親一方,屬于經常性或長期性的在外務工的情況。這種情形下,雖然父母雙方有一人是留在家中照顧子女的,但另一方卻因長年在外,也使得這些留守兒童的家庭成為一種隱性的單親家庭。這些隱性單親家庭中的一方,一方面要在家中照顧子女和老人,另一方面也要做一些相應的農活,平時時間也是比較緊張的,無暇對孩子進行監管、教育與疼愛。而且,因長期來自單方面母親,或父親的教育,也會使得這些孩子無法獲取完整的父愛和母愛,使孩子們在感情得不到和諧的發展,孩子常表現出親和力差、情緒波動大、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特點,對兒童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
3.家庭教育中的隔代教育
父母外出務工后,自己的孩子只能交由他的父母,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奶奶進行照看。爺爺奶奶原本年齡較長,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教育行為也通常是比較簡單粗暴,在孩子的教育學習方面,無論是在認識上還是在心理上,他們對孫輩的教育和管理經常是力不從心,不是過多的寬容,就是過分的嚴厲。
二、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產生的問題
1.學業成績方面
對于留守兒童學業成績,他們因父母外出打工導致不能指導或約束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明顯的關系。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處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而且,大部分留守兒童學習目的性不明確,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主動,不能完成基本的學習任務,學習態度消極,學業成績不理想。
2.行為個性習慣方面
留守兒童因缺乏科學的引導和管束,普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性:不講衛生、與同學打架、自由散漫,學習不求上進,遲到早退等,不能好好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等。
留守兒童的個性發展很大程度上受隔代教育和單親教育的影響,加之農村的老人和留守兒童平時與外界接觸也比較少,導致他們的生活大多閉塞,很容易使留守兒童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和情緒消極。
3.心理健康方面
大部分留守兒童的心理方面偏內向,“內向”是農村留守兒童普遍的性格缺陷,班主任反映:這些學生平時膽小,遇事不敢作主。導致他們性格內向的原因主要是父母不在身邊,學生缺乏依靠,有一種不安全感。
三、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及對策
1.正確認識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正確認識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一是要認識到教育是全民教育,留守兒童有充分接受教育的權利,而且是平等的受教育權利,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剝奪和取消他們的權利,也不能輕視、欺辱留守兒童,要保護留守兒童脆弱敏感的內心。二是要認識到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搞好留守兒童教育,為進城務工人群解決后顧之憂已不僅是教育問題,還是推動城市建設和發展、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公平的客觀需要。
2.強化學校對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
學校是留守兒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而教師更是學生學習上的指導者、學生思想上的塑造者、學生靈魂上的工程師。作為留守兒童的教師,不僅要在教育教學教學方面多下功夫,還要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下功夫。學校要積極給予這些教師配合和肯定,在搞好校內教育的同時,還應有意識地向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豐富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引導留守兒童形成開朗樂觀的積極心態,使其樂于與人分享交流。另外,學校有必要成立留守兒童管理和教育工作組,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加強與留守兒童家長和臨時監護人的聯系,以及時有效地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為學習困難、行為和性格上有異常的孩子做好幫助引導工作。
3.當地農村政府部門,幫助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監護體系
監護是指對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監督和保護未成年人的人稱為監護人。當地農村各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強監管,幫助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監護體系,特別要嚴防、打擊一些不法社會分子對留守兒童的毒害、欺辱,以保證他們的健康安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