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初中生物高效教學要做到關注學生,興趣引導,感官刺激,貼近生活,教學相長。
關鍵詞:高效;關注;興趣;生活
初中階段生物教學面臨容量大、課時緊、任務重等困難,又因暫時不參加中考,導致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因此,教學過程中,如何在有限的課堂中讓學生高效地學到知識一向是我的探求方向。
首先,關注學生。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認知活動總是和情感緊密聯系的,是在情感的推動下進行的。親其師,信其道。23班的后進生黃××同學,上課很少積極發言,平時各科成績經常不及格。我發現她很有責任心,就賦以她重任,指導她管理班級的芽苗菜培育工作,結果她積極性特別高,干勁十足。經常給芽苗菜澆水,時刻關注芽苗菜的成長,并填寫培養記錄,使得23班的芽苗菜長得異常茁壯,實驗結束后把菜盤清洗得干干凈凈。孩子特別有成就感和滿足感,作為老師的我也甚是欣慰,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并鼓勵她。后來孩子的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甚至期末考試生物學科得了72分,對她來說是真的很棒了。
其次,興趣引導。學校的興趣活動課時間里,我們生物學科開設了顯微鏡的使用,酵母菌的觀察,芽苗菜的培育等豐富的生物實驗活動,興趣課貼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成長規律,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視野,激發求知興趣,也增強他們學習生物的用心性和主動性,通過發現、探索和研究解決一些生物學問題,為他們發展自己的愛好和特長提供了機會。
開展實驗課程,益處多多。實驗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進而培養其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在課堂中引導學生觀察提問,設計實驗,方案實施,交流討論。
以酵母菌的觀察為例,我們選用了廚房常見的安琪酵母,純凈水配制成溶液,于顯微鏡下觀察,能夠清楚地看到了酵母的球形形態。這個實驗涉及稱量、配置溶液、觀察,全程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動腦設計實驗,結束后分析討論總結整理,培養了學生歸納與概括的能力。實驗成功與失敗都是學習經驗和樂趣所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再次,感官刺激。教育心理學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東西比抽象的東西更容易被感知,人是通過各種感覺器官來獲得知識的,使用的感官越多收獲越大,記憶也會特別牢固。因此,課堂上,我習慣通過設計多種教學手段,如視頻影音資料的使用、實物觀察、實驗操作、事例說明、角色扮演等,讓課堂鮮活起來,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處理后呈現到學生面前,讓學生學得更簡單。
八年級下冊有一節毒品的認識課,我下載使用了教育短片來上課,通過影音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毒品帶來的危害以及它的嚴重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活中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最后,貼近生活。生物技術的發展迅速,我經常利用網絡,專業書籍了解現代生物科學的動向,搜集一些最新的生物學成果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習興趣,也開拓自己的教學視野和思維。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分享交流,師生互動,把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這也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
學習克隆技術時引入克隆猴“中中”和“華華”,這是我國科學家研發的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于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
傳染病的課堂我引入了屠呦呦的青蒿素治療瘧疾新進展。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9年6月,屠呦呦團隊發布“青蒿素抗藥性”最新進展。屠呦呦團隊獲新突破,提出聯合療法方案:一是適當延長用藥時間,由三天療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療法;二是更換青蒿素聯合療法中已產生抗藥性的輔助藥物,療效立竿見影。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用于治療瘧疾,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是20世紀熱帶醫學的顯著突破,培養學生愛科學,愛國家的情懷。
學習基因工程時講解極具惡劣行為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讓學生關注社會議題,參與到討論中,培養其社會責任。
最后,教學相長。認真細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興趣,研究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鉆研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不斷探索,嘗試各種教學的方法,促進教學。總結經驗,和同行進行交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用心參與培訓課程,提升自己的教學潛力。同時廣泛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書籍,拓寬視野,讓思維不被局限,勤反思,常總結。
總之,工作時間越長,越發現自己的淺薄,越發現需要提高自身的修養,需要更多的愛心、耐心、寬容和包容。借用一句廣告語來激勵自己:你未必光芒萬丈,但始終溫暖有光。
作者簡介:暢蕊寧,2007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初中生物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