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明
摘 要: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科目,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字能力,還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和素養的重要前提。而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其思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在發育過程中產生偏差,從而影響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應該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和關注,以期能夠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關鍵詞:初中語文;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效果,會直接影響其今后的學習和發展。新課改的貫徹與落實,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還要注重學生思維意識的培養,而傳統的單一教學模式,明顯已經無法有效滿足現代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將應試教育改為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為主要教學目標,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是學生身心發育的黃金階段,此階段的語文教學較之小學階段,內容更加寬泛和深奧,對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知識點難度增加,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此來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全面發展,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全能型人才。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不足之處
1.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沒有足夠重視
雖然新課改在不斷推行,但是受大環境的影響,目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單純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將學生置于被動的學習地位,導致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最終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綜合發展。
2.教師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教育改革推進了教學理念和模式的創新和發展,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深刻影響,無法及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思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時候,教學方法太過陳舊,不能很好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導致學生在教學中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思維不夠活躍,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1.通過課文教學,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
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處于較為活躍的時期,隨著知識水平的提升,認知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逐漸產生了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但是受思維能力的限制,這些觀點普遍缺乏邏輯性和條理性。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課內文章的有意教學,對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行訓練,以彌補學生認知上的短板。
例如,在教學《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的時候,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通讀,對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意圖進行整體的把握,通過對文章中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也不一定說”和“說了就做”的兩種矛盾觀點的學習和理解,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再如,教學《貓》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分析、研究和討論,明白文章中作者的情感變化,理順文章故事的脈絡,形成條理性認知,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多角度拓展。
2.借助詩歌教學,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所謂的形象思維,指的就是以人、事、物的直觀形象為主要依據,進行塑造、構思的思維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指的就是通過文字描述展示具體的人、物形象,使讀者能夠通過閱讀這些文字,在腦海中勾勒出符合其描述的場景或事物。而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多是采用死記硬背的形式,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教學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的同時,限制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為此,教師可以借助課本中的詩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在腦海中勾畫出作者所描述的相關場景,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印象,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例如,在教學《天凈沙·秋思》的時候,學生受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限制,無法通過自身的生活經驗,對小令中描述的場景進行勾勒,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畫筆,在學習詩歌內容的時候,對其中描述的畫面進行描繪,將文字變成圖畫,彌補學生思維的空缺,加深其對詩歌內涵的理解和感悟,同時有效鍛煉學生的形象思維。
3.利用爭議性文本,提升學生的創造思維
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過硬的技術能力,學生還要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具有爭議性的教學文本,引導學生思維發散,對教學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造思維。
例如,在教學《臺階》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分析和探討:到底是熱愛生活、吃苦耐勞的農民形象?還是農民精神世界的匱乏與失去目標的茫然?然后通過對問題的爭辯,實現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提升,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思維。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是影響學生今后綜合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借助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等能力,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隋慧.探討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才智,2019(20):127.
[2]宋美遠,孫付強.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育[J].新課程研究,2019(12):32-33.
[3]鄧東.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