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

摘? 要:受我國體育市場蓬勃發展及相關國家政策有關高等教育轉型與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政策部署的影響,我國高等體育院校傳統的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模式面臨著挑戰。本文研究認為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體育院校轉型發展的首要任務,建構了具備體育能力及潛力,具有科學文化素養,擁有健全體育人格的發展型、應用型、持續型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并試從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本質和內在機理兩個方面對所構建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系進行合理化論證。
關鍵詞:轉型時期? 高等體育院校?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b)-0143-02
1? 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體育院校轉型發展的首要任務
2008年北京奧運以來,人們對“體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其體育消費意識和消費能力也帶動了體育市場的蓬勃發展,巨大的體育市場和巨量體育人才需求不僅為高等體育院校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其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挑戰。這樣的機遇和挑戰使得高等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問題一躍成為了學界關注的焦點。
此外,從我國的政策部署上看,2015年10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該文件指出:“引導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內涵是推動高校把辦學思路真正轉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來,人才培養重心轉到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上來。”2017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也指出:“高校要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相關工作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多重戰略部署明確了人才培養在高等體育院校轉型發展中的重要位置。因此,面對新時期、新常態,高等體育院校轉型發展亟待解決的核心問題在于如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最終實現用以人才拉動區域體育經濟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
通過梳理國內學者有關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和相關理論發現:有關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多從人才培養的組成要素、運行方式、方案、過程4個角度來進行界定,即人才培養模式是受到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影響下所制定的人才培養活動、方案或過程。可以說,學者們普遍認同: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模式的邏輯起點。因此,制定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是促進我國高等體育院校轉型發展的首要任務。
2? 構建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從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的發展歷程來看,傳統的人才培養目標經歷了從專門培養中學體育師資到培養體育師資和教練員到培養復合型體育人才再到培養各級各類體育相關專業應用型人才這4個階段。從上述人才培養目標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雖然現階段我國高等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具有一定的特色與優勢,但面對現實和未來卻又問題多多。比如:高等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體育人才培養目標趨同,缺少深層次和多維度的類型;學生缺乏多元的體育知識儲備和科學文化素養,缺少自主學習能力和崗位適應性;部分學生體育人格缺失,在體育活動中出現言語、行為、態度、儀表不當的行為等問題。
因此,面對現階段蓬勃發展的體育市場及相關國家政策有關高等教育轉型與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政策部署,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系統結構應包括:體育能力和潛力、科學文化素質及健全體育人格塑造3個方面內容。體育能力和潛力、科學文化素質及體育人格塑造3個方面在發展型(數量維)、應用型(質量維)和持續型(時間維)這3個維度上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構成了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體系結構(詳見圖1)。
3? 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的合理化論證
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系統結構是由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本質和內在機理決定的。
從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本質來看,高等體育院校在人才培養中則更強調知識、能力、素質協同發展。相對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出的體育人才,高等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應具有更深層次和更多類型。首先,高等體育院校所培養的人才應有更強的體育能力和潛力。《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規定:“增強人民體質,提高體育運動能夠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開展體育運動、發展體育事業的根本目的和總的要求。高等體育院校所培養的人才作為未來我國競技體育的主力軍,拉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領跑人,必須具備一定的體育能力和潛力。其次,當前,新的體育產業如健身會所、戶外運動俱樂部及體育媒體相關產業興起,為了保障所培養的人才擁有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崗位適應性,不僅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體育能力和潛能,相應地也要求學生具備更“寬”“專”“交”的知識儲備和科學文化素養。最后,后奧運時代巨大的體育市場對高等體育院校所培養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表現在更強的體育能力和潛力、多元的知識儲備,更表現在健全的體育人格中。體育人格是指體育人格主體在體育運動中言語、行為、態度、儀表等方面自然表現出來的常態,這種體育人格不僅體現著體育人才個體的道德形象,而且對整個社會體育風范有著重大影響。
從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內在機理來看,“發展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持續型人才”能夠將高等體育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從“數量、質量、時間”3個維度有機結合起來。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本質和內在機理就是要保證其培養出的人才在體育能力和潛力、科學文化素質及體育人格塑造3個方面在發展型(數量維)、應用型(質量維)和持續型(時間維)這3個維度上保持和諧統一。其中發展型人才反映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所培養出的人才在體育能力和潛力、科學文化素質及健全體育人格塑造方面出現的數量變化;應用型人才表征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所培養出的人才在體育能力和潛力、科學文化素質及健全體育人格塑造方面出現的質量變化,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其數量變化的健康程度;持續型人才則代表著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高等體育院校所培養出的人才在體育能力和潛力、科學文化素質及健全體育人格塑造方面出現變化的穩定性,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高等體育院校人才培養體質、機制的健全化程度及合理化程度。
參考文獻
[1] 劉國欽,伍維根,彭健伯,等,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 李杰凱,郭亦農.新形勢下高等體育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重構[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6):1-5.
[3] 鐘秉樞.體育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的對接與適應[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2(12):1-4.
[4] 劉仁山.“雙一流”建設與新時代人才培養[J].教育基本理論,2018(6):50-55.
[5] 查吉德.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新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5):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