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新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將小組學習方法引入小學數學課堂。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開始積極探索并嘗試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創建小學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問題;對策
新課程改革非常關注兒童探索能力的培養,注重兒童的探索性學習。合作學習是指孩子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因此它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本文就小學教學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問題及對策作探討。
一、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偏形式,缺乏實質性
在一個名為“尋找圖案”的小組學習班中,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一次繪畫練習:分別給小組每個成員都發了一張空白的卡片,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出心目中的圖案,在畫圖過程中,雖然分了小組,但是團體之間的溝通非常少,學生基本上保持在獨立學習的狀態,自己畫自己的,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發揮團體合作的優勢,最后的學習成果也不能完全代表該組的水平。究其原因是低年級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沒有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而教師沒有及時提醒和引導每組學生互相討論和交流。
(二)學生參與度低,忽視個人發展
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只是增加了好學生參與的機會。這就讓學習困難的學生成為聽眾,沒有機會獨立思考,只能直接從其他學生那里獲取信息。在小組合作學習班中,大多數都存在群體活動中自由放任的現象,這種現象比班級教學系統更嚴重。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都面向講臺,老師很容易發現孩子是否在仔細聆聽。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坐在桌子周圍,老師不容易找到學生,這是客觀原因。眾所周知,學校班級的人數都很多而且還設置了固定班級,這讓小組合作學習有了諸多障礙,因為固定班級并不需要小組合作學習,而人數過多的班級,教師不能完全兼顧。小組學習中,教師關注的重點是小組的學習成績,而不是學習過程和個人學習情況。此外,小組組長不管理小組活動,導致學生缺乏集體責任感,又是另外一個原因。
二、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問題的對策
(一)獨立個體應重視,合作學習齊發展
在合作學習之前,學生應該首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題目的解法,然后再進行探索和溝通,一起解決問題,這樣做為不喜歡思考或學習某些困難的學生提供了機會,有助于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和傳統教學形式不是替代,而是互補的關系;教師理當在團隊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驗中擁有科學的態度,而不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沒有原則的過度合作學習也可能限制兒童獨立思考的空間,也不利于兒童個人能力的發展。團隊負責人負責管理每個成員,并在合作學習中使獨立、自私的學生表現出積極的人格特質,如合作和互相幫助。
(二)不停留于表面,讓合作教學成為目標
從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看,其重要意義已在前面討論過,但是,我們不能專注于形式和處理形式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任何形式的教學組織都服務于教學目標,孩子的整體發展也是通過各種教學組織形式實現的。你不能讓一個好學生取代小組進行報道和交流,或讓團隊領導成為小老師,而是培養團隊成員建立平等、民主和相互支持的關系。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家庭作業矯正和兒童講座收集信息,反思從成功經驗和不足中汲取的經驗教訓,而后對每個小組的表現給予具體指導,促使每個小組成員反思。這將慢慢讓小組合作學習良性循環。
(三)注重教學重難點,深化合作學習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遇到教學困難時,常常導致孩子氣餒。這時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孩子通過已掌握的知識來克服、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例如,學習“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大多數孩子不知道如何轉化。為了突破這個學習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讓孩子利用15分鐘自主學習。建議通過加減法求解以下二元方程:當二元方程具有未知系數的絕對值時,如何將二元方程轉化為一次方程式求解?當二進制方程的未知系數的絕對值不相等,如何將二進制方程轉化成一次性方程?最后,教師組織各小組在全班交流,總結出用加減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
總之,開展好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學習的興趣。它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策略。教師通過培養與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實現提高小學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喻國都.淺談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對策[J].中華少年,2017.
[2]陳明艷.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問題與對策[J].好家長,2016.
[3]羅雪軍.芻議小學數學課堂合作學習的問題與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