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藝,邵姝
(河海大學,江蘇南京 210098)
隨著國家“雙創”政策的深入實施,各地高校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 將創新創業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互聯網技術迅猛發展,形態多變的新媒體科技持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 同時也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大學作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沃土,必須明確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創建面向全體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該文通過文獻閱讀、實地考察、人物訪談、調查問卷等多種方式,針對高校創業教育展開的不足, 以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推進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促進新媒體創業平臺建設這3 個問題為解決目標, 提出利用新媒體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的方法, 優化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現階段, 大部分高校的創業教育課程是被列在選修課范圍內的,很多學校更是將其設置為網課。這樣一來,選擇上創業教育選修課的學生人數大大減少,而選上了的學生們也只是視作一項任務, 多半不會去認真觀看,認真聽講。創業教育在高校流于形式,流于口號。
創新創業教育是近幾年興起的概念, 為響應國家號召,高校設置創業教育課程速度很快,但同時存在著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不完善的問題。在大部分高校內,創新創業教育流于課本,形式單一,多是一些老套、僵硬的模式,學生無法靈活地掌握。且理論化的知識在面對瞬息萬變的創業市場,是無法發揮作用的,很容易與時代脫軌。
由于高校普遍未將創新創業課程向全體學生普及,導致高校勢必不會安排專業的教師團隊。有意向創業的大學生在創業途中遇到問題時能咨詢的只有輔導員或專業課教師,但他們都不具備專業的創業知識,更加沒有創業的親身實戰經歷和經驗, 只能給出理想化的建議,并不能夠指導學生面對復雜的創業環境。
近年來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不僅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造成了影響, 而且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已經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 首先,新媒體對老師造成了沖擊。 以往循規蹈矩的教育方式已經有些許落后, 新時代要求教師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創新思維。其次,高校的軟硬件設施也將受到沖擊。 新媒體時代要求校方在原有的軟硬件設施上做出調整,增加新媒體技術設備。新媒體給高校創業教育帶來的沖擊并不完全是負面影響,關鍵在于高校怎樣應對, 是積極改變還是消極對抗取決于高校選擇。
新媒體環境使大學生擁有了更自由、 更廣闊的創業空間。大學生群體作為在網絡下成長的年輕一代,對網絡有著天生的敏感度。 他們一旦擁有了創新創業想法,便可以憑借簡單的聯網設備(手機、電腦等)實現自己的想法,開啟創業之旅。 所以,新媒體使得大學生創業門檻變低,創業空間更廣闊。回顧以往成功的創業典型,資源、資金、人脈、市場缺一不可,而這些都是大學生所缺乏的。但現在新媒體的及時性、開放性給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使得大學生創業門檻變低,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花少量的成本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 新媒體現已成為一種普及的媒體技術,其包容性、平等性能夠促使大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性, 大學生擁有了更低廉的成本,更包容的空間去試錯,去找到自己的創業方向和目標,這將為創業領域帶來新局面。
首先,新媒體的普及性、平等性帶來了它的弊端,即信息的真偽無法判斷。 一方面新媒體給創業大學生帶來了海量的資源,但另一方面由于它的低門檻、低成本,會有很多虛假信息裹挾其中,沒有創業經驗的在校大學生如果未能準確判斷,就會有被騙上當的風險。其次, 新媒體給大學生帶來了直觀的數字信息和創業知識, 這些信息具體詳細, 省卻了很多人力計算以及思考,使得學生思維固化,缺乏對創業環境的靈活把握。且網絡信息多是碎片化的, 容易使大學生缺乏對當前創業大環境、創業形式系統的認知和把握。
新媒體具有傳播渠道廣、運營成本低、用戶反饋及時等特點。 在新媒體時代, 每個用戶都是信息的傳播者,他們可以主動去選擇并且推廣自己喜歡的信息,而不僅是被動的接受者,用戶也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傳統媒體是面向大眾群體的, 發布的信息不可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口味,使每個人都接受并喜愛。而新媒體和大數據結合之后,可以通過個人用戶不同的瀏覽習慣,為不同的人量身打造他們所需要的信息, 新媒體個性化的特點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有很大的幫助。 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特性定制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改革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需要軟硬件的全方面配合。在硬件方面,可以了解到很多高校都進行了規劃,如創業苗圃、創業小鎮的建設,提供了學生辦公的空間,給學生創業提供了孵化園。但是在軟件方面還做得遠遠不夠,高校需要建設新媒體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優勢,進一步加強信息傳播、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便利。
4.2.1 創建多媒體課堂
由于高校的教師以及教育資源有限, 在短時間內分配給創業教育的課程及師資力量也許不會有很大的改善,那么創建多媒體課堂是可取的方式。學校可以利用當下豐富先進的新技術, 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創業課程學習時間。比如,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APP給學生們下達每天的一個短視頻學習任務, 視頻要濃縮在5~10 min 以內,期間可以設置趣味性的答題。 這樣的短視頻課程設計, 有助于擺脫傳統教學對于時間和地點的束縛,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時間進行學習,彌補創業課程課時不足的問題。此外,短視頻的教學形式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將課堂教學案例、理論知識點利用新媒體技術發送給每位學生, 讓其線上進行預習。那么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省去介紹案例的時間,直接進行內容講解,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4.2.2 設計新媒體創業活動
創新創業教育對大部分高校來說還屬于新興課程,沒有太多的歷史經驗可以借鑒。高校可以通過自身的官方微信、微博等平臺,發起投票、問卷調查等形式,積累學生數據,為課程設計提供依據。
高校還可以利用其自身的渠道優勢, 宣傳該校學生的創業項目,為他們尋求企業的資助以及推廣。同時高校還可以聚集所有的創業學生, 共同舉辦線上線下的聯動活動,選拔優秀的創業項目并進行推廣。同時可以搜集創業學生的數據, 針對他們在創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依托大數據模型進行計算分析,建立學生問題的數據庫,為后續創業教育課程的改善提供經驗。
4.2.3 增加創業實踐活動
高校應依靠手中的資源, 邀請一些創業企業及創業的畢業生到校開展講座,給校內大學生一些引導,汲取經驗。同時可以多創辦分行業的創業大賽,使其重點更偏向于提出設想之后的實施,讓創業者走出校門,跳脫于書本,到社會中去實踐自我。
綜合上述, 傳統創業教育模式展現出來的弊端已很難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和培養人才的要求, 因此需要對創業教育進行改革。首先要明確創業教育目標,將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技能作為教學重點。其次,搭建新媒體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服務。最后改革創新創業教育方法,增加新媒體活動,深化教學效果,切實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