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人:南京師范大學 張新平
·主持人語·
欣賞型探究是從英文Appreciative Inquiry 翻譯而來,是由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大衛·庫珀里德(David L. Cooperrider)及其同事,在20世紀80年代提出的一種看待包括學校組織在內的各類事物發展變革的新思維、新視角,它與長期以來盛行于世的看待事物的“缺失視角(deficiency perspective)”完全不同。經過近40 年的發展,欣賞型探究已廣泛進入社會多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欣賞型探究強調以優勢為本,注重生成與新的可能性,推崇包容與協作,其核心是要增進系統內成員有關對話的生成能力,改進成員的交談方式,特別是關注成員采用的隱喻和敘事,開展支持成員最高價值及潛能實現的各種行動。
中小學班級建設是整個學校文化生活和組織功能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班級構建成為每一個學生認可、認同和有強烈歸屬感的成長平臺,是每一個班主任都有的夢想,也是他們工作面臨的挑戰。當前,中小學班級建設遭遇的一個困境是,不少班級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不少學生覺得他們是被拋進了班級,他們在班級生活中難以感受到個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嚴重缺乏實現感、榮譽感。不僅如此,一些教師和班主任也難從班級管理中體會到育人的愉悅,班級之于他們更多的是一種形式、責任和義務,而非實現師生互學共進的空間、平臺。
本期專題較為深入地探討了欣賞型探究對于中小學班級建設的價值、意義,思考班主任如何運用欣賞型探究實現班級組織的增值,全力推進卓越班級建設,相信這組文章能為新時代中小學班級建設提供新的啟示,開辟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