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俊
從教23 年,也當了23 年班主任,每一段旅程都風光各異,或康莊坦途,或泥濘阡陌,每每回想起來,都會感動于和學生在一起的那一個瞬間、那一個場景、那一個故事。
很多時候,我就像是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遇到學生種種,從和他們斗智斗勇到逐漸理解他們,從對他們知冷知熱到走進他們內心,解決他們的青春迷惘、成長困惑……在守望中不斷引領學生向著陽光拔節生長,實現“彼此的抵達”。
新時代,如何讓立德樹人落地生根、行有路徑,是班主任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多年的帶班實踐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德智體美勞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唯有五育并舉,才能實現育人方式的真正變革。每接手一個新班級,我都會及時統整各方教育資源,全方位推進教育共同體的建設。我堅持打破學科邊界,積極探尋課內外結合、學科間整合、活動中融合的育人路徑,凝聚學科德育合力,突出學生的全面發展。
生涯規劃是高中班主任優化管理的重要抓手。面對新高考改革,如何在班級管理中融入生涯規劃教育、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需要班主任重點關注的問題。
入學伊始,我引導學生立足現狀、著眼長遠,形成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建立對職業的初步認識。我引導學生了解相關職業需要的專業技能、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根據自己的生涯規劃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校社團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為生涯規劃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我會主動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機會,如帶領學生走訪校外實踐基地,讓他們近距離接觸各行業,了解職業趨勢,找準職業方向;引導學生參加生涯規劃訓練營,讓學生深度體驗職業角色,形成對自我能力發展的正確認知。
讓學生擁有健全的精神,也是抵達育人彼岸的有效途徑。當經歷合理有序的自治管理后,學生會明白自律的價值,促進自我發展;當面對挫折困難仍毅然向前時,學生會理解堅持的意義,提升耐挫能力;當被對手擊敗仍不放棄時,學生會形成陽光的心態,懂得競爭的正向價值;當為了一個目標共同商議、互相鼓勵、共同決策時,學生會體悟到合作的重要性,獲得生命的成長。
在我的班上,每學期結束,我們都會開展班級“經典之聲”評選活動,讓學生對前一個階段的學習生活進行總結體悟。“塑造陽光心態,培養健全精神,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有意義地度過一生。”“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仍然熱愛生活。”……當這些經典的感悟從學生的筆端流淌出來時,我知道,教育就在那一個時刻、那一個情境、那一段歷程中真實地發生著。
我一直認為,班主任不必急著解決學生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因為這些所謂的“問題”都可能是學生成長的“墊腳石”。在帶班實踐中,班主任需要轉變思維方式。有一個階段,我發現學生小磊始終處于一種孤獨無助的狀態:自習課上,他直愣愣地看著窗外,眼神里透著渴望、無助;周記中,他總是流露出一種淡淡的悲傷。我明白,他是在“求關注”,他迫切需要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他需要精神喚醒、情感關注和靈魂滋養。在解決小磊成長問題的過程中,我用到了這樣三種思維:整體思維、核心思維和人本思維。
通常情況下,班主任解決問題重在“點對點”,一般認為學生“求關注”,只要在教育行為和日常生活中多多給予“這一個”學生關注就可以了。但我認為,班主任要嘗試從整體上觀照學生的成長。分析問題,需要考慮問題的前因和當下的影響因素;處理問題,需要分階段界定人的成長;反思問題,要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人的成長過程。基于這樣的思考,我首先對小磊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家庭、班級角度分析小磊“缺關注”的原因,然后有針對性地實施情感關注,讓小磊深切感受到家人和老師的關愛;其次實施行為關注,從方法層面,尋找可以操作的方式,以最有效的方式幫助他;最后實施夢想關注,從發展的方向上,引領小磊有目標地前行。
學生成長過程中,總有影響其發展的關鍵點,把握這些關鍵點,就可以提高教育過程的效度。針對小磊的情況,我重點理清兩個問題:一是影響小磊問題的關鍵因素;二是尋找影響小磊成長的關鍵環節。在社會、家庭、學校和個人四大影響因素中,我鎖定家庭和學校兩個因素。家庭關注度不夠,影響到小磊的歸屬感,成長中老師和同伴的關注缺失,影響到小磊的存在感。在情感關注、行為關注、夢想關注三個環節中,我將重點放在了行為關注上。解決小磊問題的關鍵點在于幫助他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同時幫助他在學業上能有獲得感。
教師把人當作主體,就是在教育行為上專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把人當作目的,就是要為學生的發展確定方向;把人當作尺度,就是要與學生平等溝通,陪伴成長。我主動與小磊及其父母溝通,共同尋找小磊的閃光點;我在班級中推送小磊的人生格言,在班級主題人物評比中推薦他,發動部分學生為他寫“小磊成長之路”的文章。從班級展示,到參評班級主題人物,再到書面表達,逐層遞進,引領了其成長的方向。
不過筆者認為,盡管調解有其風險,如果完全否認法庭口譯員扮演文化調解者的可能性并不利于溝通障礙的消除。重要的是應該提高各方對于文化調解者角色的認識,并對恰當的文化調解策略達成一致。
關注學生未來的發展,不僅要關注他當下的改變,更為他未來的成長尋找助力。我特別邀請了一位與小磊經歷相似的學長,讓未來的“小磊”告訴當下的小磊:如果你的方向正確,你的未來可以很燦爛,你的未來會充滿無限可能。在教育小磊的過程中,我舉辦了一次主題班會活動,特別設計了“驛站傳書”主題體驗活動,讓小磊懂得“班級、家庭的凝聚力需要我們彼此心靈的零距離”,讓小磊感悟成長道理。
在小磊走過”求關注”后的一次溝通中,小磊說:“謝謝您老師,是您的智慧讓我懂得如何擁抱自己的生活,讓內心變得溫潤,讓靈魂變得豐盈。”
這是2016屆高三(1)班的一份成績單:
三年前中考成績:全班58 名學生,720 分以上4人;700分以下16人。
三年后高考成績:學生胡××以409分取得揚州市文科第一名,400分以上5人;本一上線54人,達線率93.1%;本二上線58人,達線率100%。
在2016 屆高三(1)班的畢業典禮上,學生送給我一張明信片,上面寫道:“老師,您是改變我一生的人。”我想,如果班級管理能著眼于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實現自我成長必然是水到渠成的。
我所理解的綜合素質評價,不是事后給學生一個結論性的評價,而是一個動態的教育過程評價。
我努力將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從思想道德、學業成就、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五個緯度,師生共同研制班級管理公約,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挖掘學生潛能,讓學生觀念新、思維活。
班級管理中,我會關注尖子生,在班級形成榜樣示范效應;我也會關注全體學生,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我班有一個來自農村的學生小劉,他因成績平平而缺少自信。我經過與班上學生和任課教師的交流發現,小劉最主要的問題是思考的深度不夠,為此我對他進行了有序的學法指導。首先,提醒他不要一味“刷題”,要學會多角度探尋解決問題的路徑,重視學科思維的培養;其次,每次做完一道題目,一定要回顧一遍,不斷反思和歸源,真正達成融會貫通;再次,提醒他解題時不僅要弄清對錯,還應當精益求精,尋求最佳的解法。有效的學法指導讓小劉面對一切困難時變得更加從容。
我認為,班主任工作一定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把小事做細,把細事做精。班主任要做一個不急不躁、耐心細致的傾聽者和引導者,與學生互助共生。
班主任要走進一個個學生之中,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多換位思考;班主任要走進家長,與家長真誠交流,指導家長營造有利于孩子成長的家庭氛圍;班主任要走進任課教師,“理”而后“順”,處理好學生與任課教師的關系;“助”而后“融”,協助任課教師工作;“聽”而后“動”,主動征求任課教師的意見。
與學生在一起的日子總是那么美好,我的心底總有一種溫暖的力量在涌動。感謝我的學生,是他們讓我在實踐中觸摸到真知、獲得突破。我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教育的本質就是:把燈點亮,守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