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俊原



摘 要: 通過線上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準畢業生進行就業意向調查,發現學生普遍存在希望通過考研增加就業機會,歡迎和追捧“國字號”單位,對就業期望值過高的情況。學生和外部環境從兩個角度塑造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積極調整就業觀念,適應當前社會就業形勢,不斷提高能力素質,成為就業市場上的佼佼者。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觀;影響因素
就業是民生之本。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新的挑戰,面對“史上最難就業季”,應該化挑戰為機遇。為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有針對性地做好就業指導工作,提高后疫情時期就業質量,筆者進行了一次線上調查活動,時間是2020年6月16日—6月18日,對象是本學院所有大三年級學生,采用釘釘智能填表的形式對就業意向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問卷參考同級別高校就業意向調查問卷,主要涉及基本事實性問題,問卷數據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有一定的保障。發出調查問卷380份,收回380份,有效問卷377份。
一、整體就業觀初探
(一)考研熱情度高,性別差異明顯。
社會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加之客觀環境的影響,學生普遍希望避開近幾年嚴峻的就業形勢,采取“緩著陸”的方式就業。因此,在本次有效調查統計中,超半數的人準備參加今年的研究生考試,考研熱情度非常高。有85人打算畢業后直接就業,打算考公務員或事業編的學生有38人,約占10%,仍有46名同學不確定目前的發展方向(見圖1)。男生281人中有116人選擇考研,占41.28%,女生96人中有76人選擇考研,約占79.17%,女生考研的熱情較高。
(二)地區之間差異較大。
我國幅員遼闊,全國各地在人文、環境等多方面有較大的差異,導致我國內陸與沿海、東部與西部的大學生在就業選擇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如圖2所示,山東籍學生316人中有164人計劃考研,占52%,72人有就業意向,33人準備考公考編,13人有自主創業的打算,另有34人還未想好去向。
非山東籍學生61人中28人有考研意向,約占45.9%,13人有就業意向,5人想考公考編,3人打算自主創業,12人還未想好個人發展意向。目前非山東籍學生不確定發展方向的占比較大,可能是考慮是否繼續留在山東而造成的。
一個值得關注的點是非山東籍的61人中,只有17人考慮留在本地就業,絕大多數想回到家鄉。山東省內的316名學生中有130人,約41.1%就業地點選擇本地。“慢就業”現象在非山東籍畢業生中占比同樣較大,本次調查中有46名同學,約占13%,仍未有明確的計劃打算。
(三)“國字號”單位依然是就業首選。
在本次調查中,有261名學生希望在國有企業或機關事業單位任職,想要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山東省內的學生群體中,有70.1%的學生希望任職于“國字號”單位(見圖3)。有17%的學生希望在民營企業發揮自己的才能,有51人打算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自主創業。
值得注意的是,65個就業方向是民營企業的學生中,有13人目前還沒做好具體打算,占20%。261名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工作的學生中,僅有22人目前還沒有確定的計劃。
再從性別角度分析,96名女生中有80名就業第一選擇是機關事業單位或國有企業,約占83%;而181名男生中有64%希望在國有企業或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男生比例稍微低于女生。
(四)對工作的期望度高,但較難達到與之對應的期望值。
本次調查對期望月薪做了四個層次等級,分別是3000—5000元、5001—8000元、8001—12000元、12000—20000元,有46.9%的學生認為月薪在5000—8000元,26.2%的學生的期望月薪在8001—12000元。根據齊魯人才網發布的《2019年山東應屆大學畢業生秋招報告》顯示,山東應屆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的平均月薪為4325元,由此可見學生對工作的期望度普遍偏高,很容易在初次就業時產生心理落差,導致就業遇阻,喪失信心。
(五)就業信息渠道多元。
由本次調查可以發現,現在學生們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變得非常多樣化,“線上方式”逐漸成為獲取招聘信息的主要渠道,大部分學生通過招聘網站、就業網等獲取就業信息。當代大學生還通過專業招聘類公眾號、校內求職公眾號和招聘公司公眾號獲取就業信息,以及后期整理和提交相關的就業信息。在本次調查中,有50名同學首先選擇導師推薦就業,這些學生對專業的認可度較高。
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普遍認為在求職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兩個阻礙是缺乏實踐工作經驗及學歷層次限制。有43.5%的學生認為缺乏實踐經驗,20.4%的學生認為學歷層次受限。
二、影響當代大學生就業的因素
(一)受客觀環境影響,就業壓力增大。
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蹦壳皩W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較大,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提升,2020年又受到客觀環境影響,部分行業受到沖擊,招聘人數和規模相比以往有所下降,因此考研成了應屆生較好的一個選擇。加之2020年部分高校研究生擴招,很多學生有了考研的想法。一來可以提高學歷及能力水平,打破就業市場上學歷層次限制;二來可以適當避開后疫情時期更加嚴峻的就業壓力。
(二)學生對當前社會就業形勢研判不足。
調查表明,當前社會對大學生的期待是低于自我定位的。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學生多數時間在學校、學院或班級這個小集體中生活,沒有能夠完全接觸外界社會,掌握的信息差異性造成了對就業形勢和社會發展趨勢的誤判。并且隨著自媒體的迅猛成長,大學生通過非官方渠道大量接觸到一些片面的信息,例如“網紅經濟”“微商”等,對其個人價值觀有一定的誤導,容易產生惰性情緒和膨脹心理,影響自身發展。網絡直播現象讓一些大學生產生焦慮情緒。
(三)缺乏對自身清楚的認知。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作為準畢業生,在這個階段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及就業方向要有非常清楚的規劃。如果打算就業,就要明晰自身的能力特點,明晰意向用人單位的招聘條件,不懼怕差距,就能將差距轉化為追逐人生目標的內生動力。但是從調查反饋情況來看,學生普遍對自身能力水平沒有清楚的認識,缺乏對用人單位的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如果對自己和對用人單位都不了解,最終結果大多以失敗而告終。
(四)高校教育方式需提升完善。
通過傳統模式培養出的高校畢業生,在社會經濟快節奏的沖擊下,已不能適應市場的要求,培養與需求之間出現代溝。高校注重視技能知識的傳授,缺少實踐是學生無法把掌握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就業市場上不少用人單位逐漸青睞“即插即用”的有工作經驗的技術人員,招聘的應屆畢業生需要用人單位付出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培訓上崗,無形中增加了用人單位的用人成本。部分用人單位希望通過社會招聘的方式錄用員工,而不是通過校園招聘的方式錄用應屆畢業生。高??蛇m當完善改進教育方式,增強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讓教育緊跟時代需求。
三、應如何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勢
(一)大學生群體要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就業壓力。
1.做到知不足,明差距。
加強就業指導,尤其是關于就業形勢的研判指導,可從分析當前的就業形勢和就業壓力入手,讓畢業生清楚地了解我國目前的就業市場狀況,從周圍的小圈子跳脫出來,眼光聚焦于整個社會。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要知道自己的渺小,知道自己與他人有差距,了解整個社會的發展現狀。具有憂患意識,更具有鳳凰涅槃的決心和毅力。學生個人的職業生涯和人生理想與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要引導學生洞悉國家發展大勢,培育當代社會主義建設者。
2.做到不知足,有信心。
幫助畢業生找準自身定位,避免眼高手低,高的攀不上,低的看不起等有業不就的情況。找準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差距,把握單位用人規律,衡量自身的能力水平。輔導員可鼓勵引導學生增強就業信心,既要抬頭仰望星空,又要低頭看腳下的路,提升自身就業硬實力。
3.早準備,早規劃。
就業絕不是等到了大三才開始考慮的事情,要在平時下功夫。在大一剛入學的時候,加強對專業的指導教育,讓學生清楚地了解所學專業、未來所從事的行業,專業無分好壞,工作不分貴賤,行行都能出狀元。培養專業興趣,在就業選擇時才有更充足的底氣。
4.多行動,做到手中有糧。
想要走向社會就需要在校期間學好扎實的專業知識;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比賽項目,例如“互聯網+”大賽、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科技節、創青春、挑戰杯等,強化實踐能力;多考取相關等級證書,例如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普通話等級證書、教師資格證等,畢業時才能出類拔萃,有走向社會的實力。
(二)充分調動社會資源。
1.加大政策的宣講力度,保障畢業生清楚掌握最新的就業政策。
日前,教育部下發了《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對畢業生就業創業提出了多項要求。高校應當積極響應文件要求,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加大宣傳力度,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支持,給畢業生吃下“定心丸”。
2.完善就業服務體系。
各地方各高校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就業信息推送服務體系,整合就業信息資源,定期篩選、實時更新與大學生專業、興趣等相關的就業信息。針對有意向、有需求的學生精準推送就業信息,減少單一、重復、無效信息推送,逐步提高就業信息的利用度。拓寬就業信息發布渠道,借助當前流行的新媒體推送信息。逐步精簡畢業生簽約手續,盡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加強省市之間的線上認證互通機制,在簽約和后期派遣或改派時讓信息多跑路,讓人少費心。
3.引導學生到基層建功立業。
目前畢業生可通過大學生西部計劃、三支一扶招錄計劃等深入基層建功立業,為自己的青春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各高??杉哟笮麄髁Χ?,為畢業生講解并解讀政策,號召有志之士到基層工作。
參考文獻:
[1]馬小青.淺析“90后”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對策[J].時代金融,2020(18):145-146.
[2]張亮,劉素萍,徐秀芳.90后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及解決方案[J].科教導刊(下旬),2016(09):171-173.
[3]路朝陽.當代大學生就業現狀研究[J].科技視界,2020(18):214-215.
[4]王東慧.探討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6):197-198.
[5]曹原.網絡直播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及對策[J].大眾文藝,2020(11):202-203.
[6]張寶玉.高校大學生就業質量提升路徑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0,37(06):128-129+139.
[7]潘子松.高校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政策體系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11):141-142.
[8]楊帆,權全,王沖,王競婕,吳玥,楊元園.新時代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影響因素與開發路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5):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