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炬 鐘志威 何銘杰



【摘要】目的 調查佛山市南海區大學生對健康教育宣傳品需求與態度,給本區生產及分發宣傳品提供一定依據。方法 本次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區高校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采取自行設計調查問卷,經整群抽樣法,通過集中匿名自主填寫方式開展問卷調查,統計分析本次調研問卷結果,包括一般情況、健康教育獲取情況、宣傳品驗證途徑、態度性問題、健康知識需求。結果 本次共發放6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10份,回收率為92.42%。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接收的宣傳品多為傳統型宣傳品,其次為數字型及實用型宣傳品。在1年內接收宣傳品的數量方面,63.9%接收數量在5份以下;在宣傳品的獲取途徑方面,40.82%大學生的接收途徑為多媒體信息,27.05%大學生的接收途徑為學校分發,15.74%大學生的接收途徑為街邊發放;在獲得健康知識途徑選擇方面,經手機、電腦等新媒體獲取健康知識占比最高,高達67.54%。450例大學生認為醫療機構是宣傳品獲取的最佳途徑;在對宣傳內容存在懷疑的驗證途徑方面,55.74%的大學生選擇互聯網。72.8%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獲取健康知識,68.2%的大學生對健康教育宣傳品持有歡迎態度,同時47.5%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分發宣傳品。日常接收最多的宣傳品與其他情況的宣傳品選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68.9%認為實用型宣傳品因其有較強實用性而被歡迎,63.4%大學生認為數字型宣傳品受到歡迎原因是其快捷方便。不同性別大學生對于健康知識的需求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大學生的健康教育,需積極改進并創新實用型宣傳品,采取數字型宣傳品開展多通道傳播,合理減少并重點制作傳統型宣傳品,后經醫療機構、政府、學校等機構妥善發放。
【關鍵詞】大學生;宣傳品;健康教育;需求;態度
DOI: 10.14163/j.cnki.11-5547/r.2020.16.072
伴隨信息技術的普及,健康教育宣傳方式從單向傳播朝著多維度、多群體和服務個體化的模式轉變[1,2]。據有關調查發現[3,4],近些年來大學生不再從獲取到健康知識,而是通過電視、互聯網等其他新媒體獲取,但有關網絡的真實度與準確度仍存在一定爭議。以往的媒體于時間方面有一過性的特點,檢索速度較慢,且缺少互動作用,對象不能和傳播信息的人員之間開展及時信息交流[5,6]。為最大程度發揮傳播作用,需要有關的機構積極參加健康宣教,在傳播信息同時還應迎合新型傳播形式,制作出多種可供健康教育的宣傳品,同時利用多個渠道傳播健康知識,以提升大學生健康素養[7,8]。本文調查佛山市南海區大學生對健康教育宣傳品的需求及態度,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區高校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抽樣方法 依據公式n=[P×(1-P)]/d2×Z2(Z是統計量,d是準允誤差值,P是估算大學生在健康教育有關宣傳品的需求度,置信度為95%時,z=1.96,依據P=0.5、E=5%、Z=1.96進行統計),計算出樣本量為386例,獲取樣本量受整群抽樣法影響,需于上述樣本基礎上再提升1/2的樣本量,估算有10%左右人群失訪,最終調查人數確定為660例。通過整群抽樣法,于本區隨機選擇學校共2所,每個學校抽取4個不同的專業,每個專業抽取2個班級進行調查。
1.2.2調查方法 通過專家咨詢和查找有關文獻,制定出和本區大學生相符合的健康教育宣傳品有關需求及態度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和一般性、需求性及傾向性調查。聯系目標學校,后集中分發調查問卷,要求學生以匿名方式獨立完成整個問卷的填寫工作。
1.2.3質控規定采取統一的調查問卷,由經有關培訓的調查員開展調查,填寫前給填寫者說明需要注意的事項,結束填寫后及時進行審核和問卷回收。
1.3觀察指標 統計分析本次調研問卷,包括一般情況、健康教育獲取情況、宣傳品驗證途徑、態度性問題、健康知識需求。
1.4統計學方法 通過Epi Data 3.1進行數據庫組建,以雙錄入法錄進數據,后開展核查。導人數據到SPSS17.0軟件中,對人群的特征、態度、需求和使用現狀開展分析,采取X2及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一般情況 本次共發放66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10份,回收率為92.42%。610例研究對象中男262例,女348例;年齡17-28歲,平均年齡(19.96±2.68)歲。
2.2健康教育獲取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接收的宣傳品多為傳統型宣傳品,其次為數字型及實用型宣傳品。在1年內接收宣傳品的數量方面,63.9%(390/610)接收數量在5份以下,26.4%(161/610)接收5-10份;在宣傳品的獲取途徑方面,40.82%(249/610)大學生的接收途徑為多媒體信息,27.05%(165/610)大學生的接收途徑為學校分發,15.74%(96/610)大學生的接收途徑為街邊發放;在獲得健康知識途徑選擇方面,經手機、電腦等新媒體獲取健康知識占比最高,高達67.54%(412/610),其次為經書籍、雜志、報紙,占63.28%(386/610),經電視及廣播占56.07%(342/610),經校內健康教育課程占28.85%(176/610)。
2.3宣傳品驗證途徑 450例大學生認為醫療機構是宣傳品獲取的最佳途徑,其次為學校(298例),第三為政府機構(230例);在對宣傳內容存在懷疑的驗證途徑方面,55.74%的大學生選擇互聯網。見表1。
2.4態度性問題 72.8%(444/610)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獲取健康知識,68.2%(416/610)的大學生對健康教育宣傳品持有歡迎態度,同時47.5%(290/610)的大學生認為有必要分發宣傳品。日常接收最多的宣傳品與其他情況的宣傳品選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68.9%(420/610)認為實用型宣傳品因其有較強實用性而被歡迎,63.4%(387/610)大學生認為數字型宣傳品受到歡迎原因是其快捷方便。
2.5健康知識需求 大學生對于健康知識的需求:373例(61.23%)選擇健康生活方式,290例(47.54%)選擇合理膳食和營養,273例(44.75%)選擇急癥互救和自救,230例(37.70%)選擇心理健康。不同性別大學生對于健康知識的需求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伴隨生活水平日漸提升,大學生對于健康方面內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對健康知識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將醫療機構、學校以及政府作為最可信的健康教育宣傳品來源渠道,經比較發現三者權威性均較高。其中醫療機構獨具特點和專業上的優勢,了解和把握的健康知識更為充分,有著最高可信度。因此,需要在開展健康教育時積極發揮上述機構的作用。有關結構應結合自身定位特點進行資源整合,以便在傳播中占據優勢途徑[9,10]。
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接收的多是傳統型的宣傳品,其次是數字型和實用型的宣傳品。因此,在制作宣傳品方面,應更改以往形式及傾向,增加力度,重點對實用型、數字型宣傳品進行生產和制作。但數字型宣傳品在當今時代,可以實時、廣泛進行健康知識的宣傳。因此,應和宣傳品白身優勢、學生需求充分結合,在針對性原則下生產和發放宣傳品。
本次調查顯示,68.9%(420/610)認為實用型宣傳品因其有較強實用性而被歡迎,該類產品可在獲取健康知識前提下,提升其邊際效用,且保存更容易,需要在宣傳品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實用、針對、知識和創新幾方面,以提升知識傳播效果。63.4%(387/610)大學生認為數字型宣傳品受到歡迎原因是其快捷方便。學生對信息存在懷疑后常采取網絡查證的方式,但無法確保信息的真實性及準確性,但因其查找信息時陜捷方便,遂成為首選方式。因此,需對數字型宣傳品加大發展力度,不斷傳播健康知識可信度及正確性。傳統型產品無法被多數大學生接受,原因是其實用性不及實用性宣傳品,快捷方便不及數字型產品,但其具備成本低、通俗簡單以及傳統慣例等無法取代的優勢。因此,制作傳統型宣傳品時需改進有關傳播內容,并落實有關措施針對性地進行分發。
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健康生活方式最感興趣,分析原因是大學生想提升生活質量,應和其健康知識需求相結合,計劃性、針對性傳播健康知識。
總之,對大學生的健康教育,需積極改進并創新實用型宣傳品,采取數字型宣傳品開展多通道傳播,合理減少并重點制作傳統型宣傳品,后經醫療機構、政府、學校等機構妥善發放。
參考文獻
[1]夏彥昌,趙運良,李燦,等.某醫學院大學生艾滋病知識認知度及健康教育需求.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2015,9(5):138-140.
[2]馮峻,上尚文,張諍,等.邊疆多民族地區不同高校大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現狀調查.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7,38(8):122-125.
[3]張華,孫志嶺,高海霞,等.大學生健康素養的影響兇素及基于移動終端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重慶醫學.2018,47(15):2055-2060.
[4]王永紅.某高校大學生對艾滋病知識、態度、技能及性健康教育需求的調研.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19(4):376-379.
[5]曹潔頻,趙艷婷,陳家言,等.武漢市大學生毒品相關態度及教育需求狀況.中國學校衛生,2016,37(6):847-850,855.
[6]代珍,何勤英,范雙鳳,等.2017年成都市高校學生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及影響因素凋查.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19,35(2):114-120.
[7]陳麗穎,上宗斌,張欣,等.某醫學院校學生對學校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中國健康教育,2017,33(3):247-250.
[8]徐婷,札莉,沈心荷,等.上海市大學生生殖健康教育與服務現狀和需求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7):3841-3844.
[9]崔婕.大學生健康教育主觀和客觀需求研究.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6):177-178.
[10]胡金諾,嚴燚,嚴敏,等.深圳市大學生艾滋病知曉情況與健康教育需求分析.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8,22(12):1300-1302.
[收稿日期:2019-12-10]
作者單位:528200 南海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健康教育與科教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