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燕
【摘要】數學語言是一種科學語言,它是指對數學概念、算式、公式、運算定律、法則、解題思路、推導過程等的表述。本文以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為例,分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語言表達? ?能力發展
前言:數學語言,是由各種數學符號按一定規則組織起來的,它是記錄數學活動成果的工具。數學正是靠數學語言的符號體系,來把握數學對象的結構和規律,將現實問題轉化為符號來研究。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利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數學的邏輯關系可以實現表達的邏輯性、準確性,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能力。
1.基于數學概念,引導學生學習語言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過程中應引導學生基于數學概念進行語言的豐富和學習,讓學生在表達時實現規范用語而不是簡單的公式學習,提升小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教師在規范學生數學語言表達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進行語言滲透與引導,實現數學語言的有效滲透。
以《多邊形面積》為例,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積公式S=? ? ah以及梯形面積公式S=(a+b)h÷2,但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如梯形面積公式S=(a+b)h÷2,學生在表達時將公式表達為:梯形的上面+下面與高的乘積然后再除以2,這種表達方式雖然看似合理且符合梯形面積公式的內容但缺乏明顯的規范性,更多地是學生的自我理解,無法體現出數學的嚴謹性。因此在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明確梯形面積公式的語言表達,強調a和b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而不是上面(上邊)和下面(下邊),h為梯形的高,因此梯形面積公式用標準的數學語言表達為上、下兩底之和與高的乘積的一半。通過梯形面積標準數學語言與學生自己的語言進行對比,學生可以很快找出兩者的差距和不同,從而規范學生在后續梯形面積公式的表達,幫助學生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的規范數學用語。總之,數學語言表達要基于數學的概念,通過規范的方式引導學生將學習語言進行記憶,避免學生用自己的理解和認知代替數學語言,為學生后續學習奠定必要的基礎。
2.開展小組討論,訓練學生數學表達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時應積極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幫助學生反復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從而規范學生的數學語言意識,提升小學生對數學語言的理解。小組討論、交流為學生語言的表達提供了有效的契機,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積極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數學表達的訓練與指導。
以《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為例,正方體的面積比較容易理解是S=6a2,但在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理解出現了一定的不同在語言表達方面出現了自己的理解。如有的學生將長方體面積理解為S=(長×寬+長×高+寬×高)×2 ;有的學生理解為S=長×寬×2+長×高×2+寬×高×2,無論哪種方式都是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推導長方體的面積公式。從邏輯上來看,學生理解的以上兩種長方體與正方體面積計算公式并沒有問題,但在數學表達方面稍啰唆而且數學邏輯容易混亂。因此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組織學生進一步在以上兩個公式的基礎進行討論和研究,積極提煉出新的數學表達邏輯,引導學生按照S=2(ab+ah+bh)的思路進行學習,通過對比以上三種公式在表達方面的不同和特征,學生在討論與交流中很快就會認識到S=2(ab+ah+bh)的語言表達規范性,從而實現通過字母代替數的方式快速簡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難度,降低公式的邏輯性的目標,提升學生表達能力。
3.注重數學評價,鼓勵學生規范用語
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對規范學生用語,提升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導意義。通過小學生的數學評價,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對經常使用規范化數學語言的同學進行表揚,樹立榜樣作用。
數學正是靠數學語言的符號體系,來把握數學對象的結構和規律,將現實問題轉化為符號來研究。但在實際的應用表達過程中,學生在表述時存在胡亂表述、不尊重數學規律與事實的表述,在表述方面缺乏引導性與規范性,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審題、知識提煉和解題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指導過程中應積極利用自身的教學主導地位與引導性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小學生養成規范表達語言邏輯的意識,通過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數學語言的應用是否合理、是否規范并自覺糾正自身在解題書寫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從而實現有效評價,引導使用規范語言的目標。
總結: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對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教師在小學中高年級教學指導過程中應積極為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創造必要條件,積極幫助學生掌握如何用數學語言表達邏輯關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蘇金勇.數學表達,說理為先——淺論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說理能力[J].新教師,2020(09):65-66.
[2]龔運勤.高屋建瓴觀教材? 深入淺出講道理(下)——談空間觀念的建立與直觀想象的發展[J].湖南教育(C版),2020(08):40-42.
[3]盧清榮.小學生數學語言轉換現狀調查報告——以三所小學100名五年級學生為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0(08):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