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瀟月
摘 要:近些年來,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將不同國家與地區的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國內外交流的日益密切,英語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大學英語教學不僅包括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還應注重中西方文化素養的提高,使學生能正確使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大學英語教學不僅應包括語言知識的講授,而且更應包括文化知識的傳遞。這其中當然既包括西方文化,也包括中國文化。將中國文化滲透到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傳遞語言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大學英語;英語教學;中華文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要求我們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優質外語教育。高校開設大學英語課程,一方面是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是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要。大學英語課程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學習英語有助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培養國際意識,提高人文素養,同時為知識創新、潛能發揮和全面發展提供一個基本工具,為迎接全球化時代的挑戰和機遇做好準備。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將不同國家與地區的人們緊密聯系在一起。英語作為全球目前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國際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通過學習和使用英語,可以直接了解國外前沿的科技進展、管理經驗和思想理念,學習和了解世界優秀的文化和文明,同時也有助于增強國家語言實力,有效傳播中華文化,促進與各國人民的廣泛交往,提升國家軟實力。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傳播現狀
束定芳的研究顯示,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認為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在學生語言學習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教材的目的不僅僅是打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教材能否滿足學習者的需求是評判教材好壞的依據和前提。一般而言,廣義的教材除了課堂教學的教科書,還包括學生在學習中所用的其他資料。對學習者而言,教材為其提供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的素材和學習方法。而對于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而言,教材是重要的教學來源,是促進師生開展教學互動的重要媒介。因此,教材的內容質量直接影響著大學英語的教與學。然而各高校所采用的教材內容多以目的語國家的話題為主,中國本土文化的比例微乎其微,這就導致了“中國文化失語癥”的出現。由于教材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所以,教材改革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不可能徹底改變教材的內容,這是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的困難之一。
二、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育改革和教學質量提高的關鍵在于教師。教師自身的語言素質、教學觀念、教學理論水平、教學技能技巧、教師的自主發展能力都是影響教學進步的重要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行為的確定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做出的決策都與教師本身的教學觀念、對教學過程的認識以及與教師所處的教學環境和教學體驗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大學英語教師年齡多分布在30-40歲之間,在他們大學期間,中國文化的傳播在英語教學中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他們在此方面的學習也就非常有限。這些教師參加工作以來,面對的是大學的不斷擴招,繁重的教學任務使得其無暇顧及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傳播。因此,大多數的大學英語教師認為自身亟需加大對中國文化的輸入與學習。以至于在教學過程中沒有融入我國文化的教學。另外,教師在每節課中都有教學計劃,如果在課堂中融入我國文化的教學,可能會完不成當節課的課時安排,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會涉及太多的中國文化內容。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的實施。
三、中國文化融入下的優化措施
CBI理論認為:如果語言教學能基于某個學科知識或基于某種主題來進行,將外語學習同內容結合起來,語言真實性、學習效率會大大提高。同時,以內容為依托的外語教學在降低焦慮感、提高學習動機、激發興趣、保證輸入量、消除人為的語言和內容隔閡等方面有很大優勢。因此,在教材中系統需要融入中國文化的內容。除此之外,教師也應樹立文化自覺意識,充分意識到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首先,教師應通過書籍、電視、博客、微信等平臺學習并積累中國文化的英文表達,增強其文化敏感度,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中國文化素養和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能力。其次,加大對教師中國文化的培訓力度。采用脫產學習、網絡課程、組成科研課題小組等不同方式,提升大學英語教師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力,加強其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及研究,從而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鼓勵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和傳播中國文化。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不僅是一門語言,同時,它也起到了提高學生的精神文化的作用。隨著大學英語教學與改革的深入發展,大學英語教學有必要導入本土文化,滿足學習者的需求。重視中國文化的學習和傳播,不僅有助于加深學生的中國文化底蘊,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用英語釋義中國文化的能力,增強其對不同文化的鑒賞力,避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我國文化,是與我國英語教學目標相一致的,并且提高了學生的跨國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蔡基剛. 中國大學英語教學路在何方[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2:69-72.
[2]陳萬明. 文化差異、文化教學與獨立學院英語教學[J]. 考試周刊, 2011(47).
[3]從叢. 中國文化失語:我國英語教學的缺陷[N]. 光明日報, 2000-10-19(C01).
[4]大學英語教學指南[EB/OL]. 21世紀英語教育, https://www.sohu.com/a/426253866_528969, 2020.10.
[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010.07.
[6]劉意濤. 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傳承發展[J]. 現代職業教育, 2016, 000, 013:68.
[7]高莉萍. 論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材中的導入[J]. 現代交際, 2012, 000, 010.
[8]陸卡婭. 淺談高校職業化教育[J].高教論,2006(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