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音樂成就素質教育,音樂滋潤且豐富人心,重要性不言而喻。音樂專業的師資是否充實完備,如何使其具有授課的知識得以達成教學目標,將是音樂教育成敗的決定性因素。通過從我國與先進國家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培養現狀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值得借鑒的地方,以促進我國今后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培養。
【關鍵詞】中小學;音樂教師;教師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21-0115-03
【本文著錄格式】曹桂紅.中小學音樂類教師教育培養現狀與思考[J].北方音樂,2020,11(21):115-117.
國之根本在于民,人民素質在于一個國家教育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在于師資力量。在當下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教育改革成為世界各國國力增長的首要工作之一,教師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美國《什么最重要:為美國未來而教》報告中明確揭示,教師所知與所能做的,是影響學生學習多少的最重要因素,良好的師資培訓制度也正是促進學校進步的主要功能?!?019中國教師培訓白皮書》特別指出師資培養方案、課程安排不夠完善,是現在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我國現階段致力于人才素質的培養,教育的重心已從升學考試類基礎教育培養拓展至培養學生性情的音樂學科培養。隨著當今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音樂的追求也越發強烈。學生在中小學學習的音樂課程,激發了他們對音樂的想象,熏陶了人文的情懷,這些課程的傳授與設置則來源于他們的音樂教師,教師事業能力的養成則來自于教師教育的培養方案、課程安排。換句話說,音樂領域教師教育的培養規劃,決定了國民教育中音樂領域課程的品質高低,也是素質教育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
一、音樂教師教育培養的重要性
每一個人都需要音樂教育,它是所有教育中的重要的一環,令人感到遺憾的,在當前社會,音樂教育反而是所有教育體系中最弱的一方面。音樂作為連接人于社會,人與環境甚至是人與自己的橋梁,讓人們可以在音樂的創作中感受自己,感受他人,并可以和外界進行良好的溝通。音樂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可以陶冶情操,促進素質發展,實現自我,提高生活質量。人們透過欣賞音樂,學習音樂可以激發不同的思維方式,不管是音樂,美術,舞蹈還是戲劇等等,這些豐富的音樂活動可以讓人們從中得到啟發,增加生活情趣,進而可以發掘人們潛在的能力,如觀察,表達等等。與此同時,音樂還可以強化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若將音樂融入我們的生活當中,可以讓學生們的心靈多了一份慰藉,豐富了學習生活,緩解了學習的壓力,讓他們找到成就感與歸屬感。由此可見,音樂成就素質教育。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師和學生在教授和學習音樂課程的過程中,教師透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將音樂內容轉換成課程內容呈現給學生,學生又通過自己的主觀感受與思維將其消化吸收。音樂的教學過程不是簡單的模仿,需要心靈的轉化。音樂教師的培養則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教育是否充實完備,教師是否具有完備的授課知識可以讓他完成教學目標,這是音樂教育成敗的關鍵因素。
專業素養、專業標準與教師教育課程三者之間息息相關,是一動態循環過程。教師專業素養隨著時代進步所需,從單純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調整至今強調專業的持續發展;專業標準達成判斷也從過往學生考試成績表現的單一面向提升至全人的多元生活能力;當然教師教育課程當然也不能原地踏步。相較于其他學科,音樂領域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
依據梁燕(2013)研究指出,全國音樂領域課程不論是在初中還是小學,都普遍存有不正常教學與配課問題。因此音樂領域師資的培養更顯得重要與急迫,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與資源下,徹底發揮專業素養,在課堂與校園中傳授音樂知能、營造音樂氛圍,以符合專業標準、達成教育目標,將是師資培育機構與音樂領域教師共同的課題。
二、中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的核心能力
(1)課程設計方面。訂定符合中小學生學習能力的課程計劃,可以統領整個領域的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懷。
(2)教材編選方面。編選適當教材、使學生可以具備該領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3)教學設計方面。設定符合該領域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的教學目標、并適當進行補救課程的設計。
(4)教學方法方面。會運用多媒體教學等多元化現代教學設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個別差異需求、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
(5)教學評定方面:彈性運用多元化評量。
在音樂教學中。除了順應學科本質發展外,要讓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充分的體會到音樂的價值,讓音樂真正的生活化。
三、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標準
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注重教師學習抓住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學習指導學生們可以平穩度過青春期;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用科學的方法學習知識。了解他們的個性與人格特點;尊重學生的思想,指引他們在社會中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一)教育信念與責任
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與之匹配的行為舉止。
具有正確的教師觀和與之匹配的行為舉止。
具有正確的教育觀和與之匹配的行為舉止。
(二)教育知識與能力
具有理解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具有教育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具有發展自我的知識與能力。
(三)教育實踐與體驗
(1)具有觀摩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
(2)具有參與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
(3)具有研究教育實踐的經歷與體驗。
四、先進國家的音樂教師教育培養概況
(一)美國音樂教師教育
美國的教師教育培養渠道有“傳統式”與“非傳統式”兩種。傳統式的教師師培課程是大學里的教育學院規劃為期四年的培育方案,重點為學科知識與教學方法的學習;而非傳統式的學生多已具備大學學歷,因此培育重點強調教材教法與教學現場經驗之累積。有志于進入大學修習傳統師培課程的學生在高中階段不僅成績需符合要求,同時也要在適性測試中達到標準。而要參加音樂師培課程者,更要能夠展現其相關的音樂潛能,例如作品集等。在蘇立增(2013)的研究中指出學生必須要修習通識教育、音樂概論、教學方法論與主修專長音樂類科教學方法等四大領域課程,且應定期發表作品與完成實習,方可取得畢業資格。以音樂教師為例,必須修習的課程
通識教育課程:英語(寫作與會話),演講,外國語言,數學,歷史,文學,音樂與科學,哲學,經濟以及其他相關課程。
音樂認知與技能課程:演奏,聽力,作曲,分析,音樂文學與歷史,指揮……等。
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原理,心理學與歷史學,課程設計,特殊教育方法以及班級經營。
音樂教育課程:教學媒體,發聲教學法,主修樂器,副修樂器,多元文化的音樂,見習及實習。
李英梅(2008)對美國美術教師師培課程進行研究,指出課程四大特征:
(1)學術標準與教育專業訓練為師資培育兩大重點。
(2)普通教育課程科目不多,但面向廣,文理兼容,基礎性強。
(3)學科專業強調實作技能,滿足中學課程要求。
(4)教育類課程系統性強,注重實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為了符應未來社會所需,美國所建立的理想教師藍圖為「有能力」、「教育愛」、與「符合資格」,盡管許多師范學院因應環境變遷轉型為綜合大學,但其培育優秀師資的理念仍然堅持著未曾改變。
(二)英國藝術教師教育
王立君(2006)的研究指出英國傳統的學院教師教育渠道設于一般大學之中,學程分為中學與小學兩類,欲就讀者須事前提出申請,利用4年或3年全時修讀。另外設有藝術教育中心,主要為培養藝術方面教師,招收具有美工或手工藝專業證書之人。主要的兩種師資培育課程為BED(教育學士學位)與PGCE(研究生教育證書)。其所需學習的課程如下表
英國的藝術教育特色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另一方面,重視實踐音樂的能力。而這兩項能力的養成訓練從初等教育貫穿到高等教育,因此在藝術教師培養過程中,此兩項原則也潛移默化地成師范生所具備的教學技能,以便任教后在活動實施上可以得心應手.
五、我國音樂教師教育培養現狀與問題
在我國,音樂教師的培養主要是由高等師范院校,高等音樂院校,和一些綜合類大學中的音樂學院來承擔。
2016年,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音樂教育司關于印發《教育部體育衛生與音樂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點》的通知中提出,要明確加強學校的藝術教育,并強調了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尤其提到高校音樂教師教育要達到一定的水平。
音樂類教師教育通常都圍繞著“如何訓練和培養未來的音樂教師”這個中心展開,對于音樂教師的培養問題,大家一直以為只要學好了音樂本體的專業知識,再加上一點教育知識,這兩點相加就可以從事音樂教育了。因此,在我國一些師范類的院校音樂專業的培養和專業音樂院校的培養沒有太大的區別。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許多的問題和矛盾。比如:我國的音樂類教師沒有一個相對規范和穩定的體制,音樂類教師教育的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也不夠完善,音樂教師教育的培養內容與中小學的音樂教育內容相互脫節,培養的音樂教師教學方法也與中小學的音樂教學實踐銜接不緊密。以至于,現在許多的音樂教師教育專業的畢業生,他們的“學”與“用”不能有很好的銜接,甚至脫節。
(一)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專業標準
(二)我國音樂教師教育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中國的教師教育課程采用分科培養的概念,各大學只要符合要求,均能設立師范專業,共同采用分科方式培養師資。中國九年義務教育政策于1986年起實施,九年課程中分別融入于語文、數學、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健康與體育、音樂及綜合活動等七大領域。音樂領域包含了美術音樂、音樂與表演音樂,在“音樂”領域中三個主要音樂能力的融合建設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學方法的實施?!霸谄湔n程大綱中并沒有對教學方法和課程設計提出具體的要求,但在能力指標的附錄里,對學校和教師提出了一部分要求,并在教學方法上給出了一些適當的建議。這些要求只是為了給音樂類的相關教師提供一些教學上的參考,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將三個主要的音樂門類,進行融合。讓它成為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可以體驗不同的學習經驗。然而,由于師資分科培養方式并未隨領域課程概念調整為整合培養,領域或協同教學的理念遲遲無法落實。教師教育課程的不合理,造成教學實踐應用上的困難。培養與應用間的落差,使得教育目標無法達成,。我國的教師培養過于重視分科教學,教師雖各有專長但卻無法教導學生結合與應用所學,因此加強師資跨科系、跨領域專長的培養,迫在眉睫。音樂領域含美術音樂、音樂與表演音樂,此三學科個別專長差異極大,在領域整合及協同教學概念的實施上更具難度,若未經足夠的教師教育專業素質訓練,在實際教學應用上更可能是難上加難。因此,為使音樂教育實現聯想目標,讓學生從片段、分裂的學習中升級而能與生活經驗結合,音樂教師教育課程規劃需有待創新。
六、結語
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視。全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和人文音樂情懷。音樂學科的培養則具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學生們學習美術、音樂,表演等等相關音樂門類,這其中,教師則是起到了最關鍵的作用。因此,音樂門類的教師教育變得尤為重要。我國在音樂教師教育上雖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在課程設置,培養方案等方面,應有明顯的不足與缺憾,例如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音樂教師的教學內容與中小學的基礎教育內容產生了脫節,銜接不夠緊密。音樂類的專業缺乏學科之間的融合性等等。希望通過對西方發達國家的對比學習,除了發揮本國固有的優勢外,結合本國國情做出適當改變,以彌補我們的不足。愿我國的音樂教師培養越來越專業,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發展的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佚名.全國學校音樂教育總體規劃[J].中國音樂教育,1991(1).
[2]錢海鋒,姜濤.職前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發展:一種系統的視角[J].教育評論,2016(6):122-126.
[3]梁燕.中學美術課程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C].全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科研論文報告會,2013.
[4]李英梅.美國及香港地區美術教師教育課程的啟示,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8,34(26):126-129.
[5]王立君.世界各國教師教育制度特色及啟示[J].管理觀察,2006(6):39.
[6]張穎,王薔.師資培養模式與教師素質:我國師范大學/學院本科英語專業教學現狀反思[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0(3):10-16.
作者簡介:曹桂紅(1987—),女,山東東營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鋼琴藝術指導,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