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玲 張奕奕 陳娟
摘要:我國針對汽車企業推出的“雙積分政策”,可視為推動傳統燃油車退出,鼓勵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的先聲。將汽車與互聯網結合這一舉措,符合國家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三個創新也迫切需要能源產業轉型,因此對“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從新能源汽車發展背景入手,揭示“互聯網+”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研究意義,從而分析該市場,得出結論。
關鍵詞: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市場分析
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背景
近些年來,我國互聯網發展迅猛,建設起了龐大而又穩定的網絡。依托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將生活中的實物與互聯網相結合,使其成為互聯網+戰略下的物聯網。而物聯網具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必將成為一個具有極大利潤收益的產業。
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我國的各個產業的建設不斷呈現出新的面貌,但與此同時,我們也付出了沉痛的代價--生態環境。其中最為嚴重的、也是最為污染廣泛的是大氣污染,而大氣污染不僅嚴重危害到居民的身體健康,更與“黨的十九大”所倡導的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相違背。國家愈發的重視環境問題,相繼出臺了多項針對保護環境的法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這都足以體現了國家對環境保護方面的重視。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行業便孕育而生。新能源汽車將不再采用常規車輛使用的燃料作為動力,而是采用混合動力、純電動或燃料電池來作為動力驅駛的新型汽車,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
而將互聯網和新能源汽車相結合,形成“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的新興產業,既符合國家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政策,更是對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政策的積極響應。
二、研究“互聯網+”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意義
目前互聯網+已經在方方面面實現,如遠程遙控家里的各種電器等,而這些物品的聯網,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節約了時間,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型汽車產業,其動力驅動不再是純燃料,而是采用油電混合或純電力驅動等。與傳統型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對環境的污染可謂是極大的減少,在全球響應節能減排的局面下,推廣新能源汽車則顯得十分的重要。
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的結合,從個人層面上來說可以方便用戶對車輛的操控與使用;從社會層面上可以優化道路交通結構,緩解交通壓力,提高交通利用率和減緩大氣污染管控方面的壓力;從國家層面上則是對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直觀體現。
三、“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
我國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整體思路不會變。歷史告訴我們,是否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產業、一個地區能否發展壯大,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從萌芽期到生長期直至現在的成長期,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也在逐步調整,不斷改進。我國的補貼扶持政策是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產業在生長期得以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而在新能源汽車產業趨于成熟后,補貼退坡政策的出臺,正是因為顧及到新能源汽車市場自身的發展規律,這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的內涵,也符合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此外,我國還出臺了雙積分政策,加快推進傳統燃油汽車的退出,鼓勵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加自主地發展壯大。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瓶頸表現突出,因此,新能源汽車的短期發展目標將是提高技術研發水平,攻克一些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如:電控系統、BMS管理系統、傳統模塊、特殊電池、變速器等難題,獨立自主地完備與堅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核心基礎,為長遠發展奠基。
而新能源產業的長期發展方向是智能化、便捷化、節能化和大眾化。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提出,智能化和互聯網成為未來的生活的重要內容,新能源汽車想要更好地發展,當然不可能脫離時代主題,將新能源汽車與互聯網強強聯合,是一個必然趨勢。無人駕駛的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就將是未來的重點發展對象之一。出行的便捷是人們一直追逐并不斷付諸行動的理想。因此,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也必須符合出行便捷的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要加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這其中就包含了遵循自然規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綠色低碳生活的主張和要求。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根本區別就在于新能源汽車使用了鋰離子電池模組作為動力來源,不會對空氣造成污染,真正做到零排放。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不斷開發新型車身材料,降低汽車能耗。數據表明,汽車重量每下降10%,燃油量也將降低7%-9%。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將不斷改進動力系統及車身材料,不斷減少能源消耗,為創造生態文明美麗的地球村盡一份心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是為了人們更美滿地生活,降低生產成本,讓互聯網+新能源汽車走進每家每戶,真正造福于社會也將是未來的一個重大命題。
四、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分析
(一)生產結構
傳統汽車制造企業規模龐大、機器廠房設備不夠靈活,更新換代速度慢,而互聯網式發展的特點恰恰就是規模小、更新速度快、更加靈活方便。因此,歸納的車互聯網加新能源汽車應該有三個特點:一是在傳統消耗性汽車基礎上改良性能;二是注重乘車者體驗和GPS互聯網信息的結合;第三是整合企業資源和生產技術,進行產業升級創新。大眾認知下的新能源汽車普遍特質在于考慮:新能源、環保與汽車三者的關系。而基于互聯網時代的特性,互聯網加新能源汽車可謂是突破大眾認知的“汽車產業革命”。目的在于實現:“生活—科技—環境”三者的有機結合。
我國新能源汽車應該結合國家特色,追求國人的“幸福感”和亞洲人特有的審美風格,保證發動機效率和質量。給消費者的真材實料。廠家也要注重推出各種升級改造配件,制定統一的質量檢測,尋求官方認證和質量標準。
一方面、我們國內的汽車制造產業技術已經在不斷突破,阿里巴巴、搜狐、長城等大型制造商或企業已經在著手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另一方面,隨著全球化浪潮加深,國際間產品制造技術聯系更加密切,我國企業有更多機會向歐美國家進行技術引進。但是,我們的汽車品牌想要真正做到比肩歐美品牌,技術層面還是會相對有門檻,這是需要克服的關鍵因素。更重要的是,中國人需要有自己的汽車文化,以此找到國人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才真正能讓中國市場認同,推動我們自產的新能源汽車廣泛流行與市場。在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前期,技術和成本一定會成為不可抗拒的主要阻力,但為了讓消費者能夠承擔,企業需要進行盡量低成本的清潔生產,或尋求政府的補貼。
(二)推廣模式
伴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如何通過互聯網技術錦上添花,以及如何通過互聯網傳播得到推廣,顯得更加重要。
企業應加快速度促進汽車營銷互聯網化,利用二手車買賣交易平臺等宣傳新一代互聯網加新能源汽車。努力讓新能源汽車銷售通過垂直類網站、移動客戶端等渠道,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發展。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技術,結合實體店模式,讓客戶線上看車,線下選車,借鑒探索O2O模式。尋求愿意合作的代理商,讓商家將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注意起來,并讓更多的購車者能夠注意到如今汽車市場的新面貌。
與此同時,大企業可以開展成立新車交易平臺,在此平臺,可將互聯網加新能源汽車的生產流程、工藝、安全系數、質量檢測等環節展示給消費者,利用短片或視頻形式吸引大眾目光,透露出新能源汽車的優勢。此類新車交易平臺同時用于購買新能源汽車,從廠家直接購買,會有更多的優惠條件,同時,企業可以幫助消費者貸款,或者辦理分期付款,利用車險和分期貸款不失為一筆收入,打破中間廠商的參與,縮小差價,在前期推廣階段,爭取以最低的價格送到消費者手中。
五、結論
“互聯網+新能源汽車”的結合對于我們個人而言,將極大便利我們的出行及降低燃料開銷;對于社會而言,則會極大的提高道路利用率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問題;對于國家而言,將汽車與互聯網結合是一大創新舉措,符合國家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政策。
基于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政府政策支持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勢必將在汽車產業占據領導地位。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