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媚
摘 要:目前,智障學生的就業情況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智障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一類群體,可以通過適宜的教育順利達到將來在社會上“能生存、會生活”的教育目標。要達到這個目標,關鍵在于在殘疾學生初中階段開展職業教育,讓學生掌握一兩門職業技能,使他們平等地進入社會,自力更生。這不僅是特殊教育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而且是特殊教育學校蓬勃發展的基礎,更是一項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的崇高事業。
關鍵詞: 培智學校;職業技能;校本課程;開發
根據《殘疾人教育條例》,特殊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殘疾學生獨立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盡可能使他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要達到這個目的,關鍵在于在殘疾學生初中階段積極開展職業技術教育,讓學生掌握一兩門職業技能,使他們能夠平等地進入社會,自力更生。同時大力發展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有利于提高殘疾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有利于提高殘疾人的社會地位,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它不僅是特殊教育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而且是特殊教育學校蓬勃發展的基礎,更是一項為國分憂、為民解難的崇高事業。我校目前正在開展智障殘疾學生職業教育方面的工作,在教學實踐與探索中我們認識到,只有在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教育思想理念、管理模式上勇于改革,大膽探索,不斷開拓創新,才能加快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教育發展,才能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工作全面發展。現結合我們學校的工作實際,談幾點認識。
一、更新理念,育殘成才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讓智障孩子學習一些初步的文化知識和一些日常生活技能,能夠在家人的幫助下自己照顧自己就行了。可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別說殘疾人了,就是正常人沒有一定的文憑或技術都很難找到工作。再加上家庭的原因,現在好多家長都不想再生其他的孩子了。大家可想而知如果他們的父母以后都不在了,又沒有兄弟姐妹的照顧,這些孩子可怎么活呀?所以我們的教育目標不能僅局限于此,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殘疾人的潛在價值,樹立“殘而不廢、育殘有為、育殘成才”的新教學觀念,以適應社會發展多方面的需要。從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對他們進行適合自身特點的職業技術教育,使他們成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具有職業技能的社會人。
二、市場調研,選設專業
特殊教育學校的職業技術教育是為了殘疾學生將來立足社會、參與社會競爭打基礎的,是為給社會輸送殘而有為的勞動者,因此,特殊教育學校職業技術教育必須因地制宜,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所設置的專業必須服從于社會的需要,適應當地經濟的發展。我們學校所處的地區是農業大縣,是我國最大的檸檬種植基地,根據本縣農業生產和生態經濟發展的趨勢, 結合 13 — 18 歲中輕度智障生的自身特點,如適應能力弱,知識技能掌握慢,適合從事簡單、機械、重復性的工作。綜合以上調查分析,職業教育可初步考慮開設種植、養殖、園藝、居家服務等幾個專業。進行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訓。因為我們學校的生源大部分是農村的孩子,所以我們學校在校外創建了大面積的農作物、時令蔬菜種植基地,讓學生學習各種農作物、蔬菜的種植技術,還買了雞、鴨讓同學們每天學習喂養,這些非常適合農村學生畢業后在家種植、養殖。
三、因材施教,選學專業
在安排學生選學職業技術教育專業上,學校往往由于考慮師資力量和設備條件,一般較注意統一,而較少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家長的意向,致使有些學生學勿能用、學非所用。鑒于以往的這些教訓,應在學生進入職業技術教育班后,召開家長座談會,在與家長磋商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自身特點、興趣愛好、家庭環境等方面出發有選擇的學習相應的職業技術教育專業。以保證每個學生能學好所選專業的職業技術。學生選學職業教育專業,在學習一兩種專業的基礎上,還應注重多種能力的綜合培養,力爭讓學生一專多能,體現職業技術教育的靈活性和多向性,為學生就業拓寬門路。
四、教材內容,以生為本
智障學生由于存在智力等多方面的障礙,導致他們識字量小,記憶能力、文本閱讀能力、語言理解能力等普遍較弱,因此“以圖文結合,以圖為主”的形式呈現教學內容,可使學習內容直觀形象,利于學生理解、記憶操作。
智障學生知識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弱,他們掌握某項技能并沒有平常人那么容易,然而再復雜繁瑣的工作都可以拆分成一個個簡單的步驟,因此,教材編寫中將各種操作方法步驟化,不但可以降低智障生技能習得的難度,而且還可以幫助他們自主學習。如洗衣機的使用與保養中,如何用洗衣機洗滌衣物是教材編寫的重難點,而操作步驟化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我們將使用洗衣機洗衣物的方法分解為:插電源 → 放衣物 → 加洗衣液 → 選擇洗滌方式 → 按啟動鍵等幾個步驟,原先隱性化的操作變得更為顯性化,學生按這樣的步驟化方式訓練,就能逐步掌握該行為和技能。
五、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職業技術教育涉及的范圍廣,工作量大,加之經費、師資、場地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在教學形式上必須注重教學的靈活多樣,才能突破不利因素的制約。
智障學生智障程度有高有低,而且還存在一定的個別差異。所以,在智障學生的職業教育課程中我們引人個別化教育計劃。個別教育計劃要求由相應的指導教師為每個學生制訂相應的書面教育計劃,再根據計劃按階段對學生實施教育,從實際出發將學生的職業認知、職業個性和職業技能知識完美結合,制訂每個學生整體一致但有略微差異的個別職業教育課程,從而使課程具有承上啟下和貫穿整體的系統性,兼顧生活與就業的功能性和因人而異的個別性。實施個別教育計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教學幫助,而且通過此種方法學校教學成效顯著、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自己能力范圍內能學的技術。
總之,通過我們的摸索和不斷的改革創新我們學校的職業教育已經步入正軌。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不斷吸取更新、更適合我們學生的職業技術專業,使他們成為殘而不廢,殘而有為,自食其力,敢于創新的社會主義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