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
(廣東省輕工業高級技工學校 廣東佛山 510315)
“西點工藝學”課程在高校特定專業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參與學習的學生們所必修的一門課程。學生通過對“西點工藝學”學習的不斷深入,會對課程其中所涉及到的有關加工制作西式點心的原料和設備等獲得初步的了解,進而在學習相關西點的理論時,能夠更加熟練地掌握各項操作要領,從而具備基本的知識素養。只有依照這樣循序漸進的流程進行有效學習,能夠極大的促進培養高素質的烹飪人才工作的開展。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人們對于各項事物的要求也更高更嚴格。就目前來說,第三產業特別是餐飲服務行業,在西點開發與制作上取得了矚目的成就,這都源于這些外部企業能夠很好的抓住市場及消費者心理的變化,從而及時作出應對。但是對于高校的教師而言,能夠給學生帶來的就單單只是書本上的固定知識,再加上教師們對于市場的變化拿捏不準確,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原有書本教學內容變得陳舊老套,與現實產生了很大的差別,使得學生們無法從書本中獲得有效信息。因此要想適應當下西點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應該勢必讓教師們及時做好改變,通過開展部分培訓活動來開拓教師的視野,打破傳統的對于西點工藝學存在的誤解,使教學內容變得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按照過去的西點工藝學課程來說,學習知識還是沒有特別大的變化,依然是教師在臺上一邊演練一邊講解。將制作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和情況以口頭的形式轉述給學生,時間一久就會造成學生無法很好的跟隨教師的節奏獲取知識;其次在教師操練的過程中,學生們也可能會存在著無法看清工藝制作的全部過程,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現代社會的課程學習主要還是安排在室內空間較大的地方,由一位教師去教授數十位學生,這樣一來帶來的后果就是,當學生遇到難以理解的地方,教師也不能做到很好地顧及,造成實際教學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不僅僅是“西點工藝學”課程,除此之外大多數的課程都是按照平時成績以及最后的考試成績來對每位學生進行評價,但教師僅僅依靠簡單的平日成績和實驗報告評分來對學生進行總結分析難免有失妥當。因為這些標準并不能很好的展現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以及對烹飪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嚴重打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因此在提出相關解決措施的時候要對這一方面給予足夠的重視。
各個高校在對已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之前,首先要明確人才計劃的培養目標是什么,在明確目標的前提下去開展相關教學內容的改革才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高校和教師要充分結合當下社會對于西點工藝學的需求,來對原有陳舊老套的知識內容正確的部分進行豐富和升華,對于過時的內容也要做到及時摒棄,減少不被社會和市場所認可的西點品種。教師若想要讓自己的教學改革工作有明顯成效,可以通過和市場上的餐飲行業和企業等做好及時溝通,將案例總結凝練為新鮮的知識點,及時納入到課程教學改革工作中去。
針對教師在講授“西點工藝學”課程時存在的問題,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的特點來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利用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學習的方式來鍛煉學生解決實際操練遇到問題的能力。利用這一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集思廣益,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給學生們布置了一項之前沒有涉及過的作業,當學生在面對問題出現瓶頸時,他們就會主動自發的通過翻閱資料、向他人求助等方式來獲取答案。因此可以看出,只有用對了方法,遇到的問題方能迎刃而解。
由于以往教師對“西點工藝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無論是在授課還是在最后成績考核上都無法達到理想的標準。首先,教師要提高對該學科的重視程度,善于發現教學成績考核機制中不合理的地方。對于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部分應當及時的進行糾正,對于學生的成績評估也要做到全面考量。不僅要看重學生的文化常識部分,更要加強對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水平的監督和考量,這樣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通過不斷學習“西點工藝學”課程,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于西點制作加工技術的了解與掌握,并且能夠更深層次的引導學生加深對于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理解。因此,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多考慮如何能夠讓學生們在課上獲得更多有益的知識,做到讓學生們了解并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并達到能夠順利解決實際問題的程度。開展課程與現實多結合的教學活動,形成良好的教學模式,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