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瓊
(湖南科技學院 湖南永州 425199)
當前,我國各大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以培養應用型工程管理人才為主[1]。工程管理專業本身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相關專業的課程教師在進行工程管理知識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具備充足的工程管理知識,而且要以實踐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這一目標的要求下,針對當前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一定的課程改革和教學內容優化等手段,提升專業人才培養效果,就顯得很有必要了。本文從實踐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目標和實踐基地三個方面入手展開論述,探究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模式。
當前各大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建設在實踐教學課程設計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一是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大部分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限制,對實踐教學內容不夠重視,導致實踐教學的過程往往是為學生“講實踐”或簡單為學生進行實踐設計。這樣的內容導致工程管理實踐教學流于形式[2]。二是在實踐教學課時方面,教師過于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講解,忽視了對學生主動思考意識與操作技能的培養,導致在實際的課程安排中,工程管理實踐教學的比重不合理。這些問題都降低了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教育質量。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工程管理專業教師要從基本的實踐課程教學設計入手,對工程管理專業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課程進行調整,注重課程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比如,在湖南科技學院的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筆者與同事注重將實踐課程深入融合于校企合作,以合作企業的實際在建項目為教學背景,在教學內容中滲透相關知識,將工程管理專業課程的理論落實到實際的工程案例中,包括工程行業的建筑制圖工作、工程預算估價、投招標合同的管理等,提高學生對工程項目的實際認知,同時,充分發揮新時代“雙導師”制度的教學優勢,使學生走出校園,進入工地,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長方面雙管齊下,提高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育質量。
實際的高校工程管理專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課程教學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導致學生在進行工程管理實踐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效果比較差。針對這種情況,首先,教師在實踐教學改革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樹立目標,使學生在目標的指引下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學習。其次,在學生進入相關單位實習之前,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和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計劃設置2~3節先導性實踐課程,使學生明白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課程中的作用。這一課程的性質類似于崗前培訓。最后,在學生進入項目進行頂崗實習后,教師要建立對學生的考核及監督制度,對學生的每一項實踐內容進行具體考核,以實踐結果檢驗學生的工程項目管理能力。
在當前的工程管理專業發展過程中,有許多高校存在實踐教學內容難度較大,項目實踐場地不完善等問題。針對這種情況,學校在建設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積極作用。首先,學校要與周邊或社會知名企業開展合作,構建校企利益協同保障機制,開展校企雙方互惠的學生實訓實踐活動,以企業的項目部、項目公司為學校的實訓基地,使學生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融入社會,做好工程項目管理工作的“預習”,獲得一定的項目管理工作經驗。其次,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實踐過程中,相關教師應做好實習內容的選擇,在聯合企業專家進行實踐內容的設計時,注意教學理論在實踐過程中的體現,保證學生在工程管理實踐的過程中能主動聯系所學知識,做到知識服務于實踐,實踐檢驗知識,避免形式化的實習內容,促使學生的工程管理能力得到真正提升。
綜上所述,在高校工程項目管理課程教學中,高校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教學內容及教師的教學方法等,都對教學效率、教育質量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在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改革過程中,高校要提高對課程教學的重視,教師也要推動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改革,特別是在實踐教學與應用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使高校人才培養與建筑人才應用市場接軌,讓學生得到與時俱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