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
(湖南省長沙市寧鄉市喻家坳初級中學 湖南長沙 410625)
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相結合已成為普遍趨勢。教師要學會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自我創新,讓學生在現代信息化的教學課堂中有更多收獲。
多媒體技術已成為教學課堂中的一大特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更加豐富的課堂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運用多媒體設備來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小組合作能夠培養學生交流、協作的能力。學生在上臺展示的過程中,也能夠鍛煉自己的膽量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1]。
比如,在學習初中七年級地理湘教版第四章《世界的氣候》第一節“天氣和氣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在世界不同區域氣候的名稱、氣候的特征、氣候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形成氣候的原因等。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成果展示。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讓臺下的學生仔細聽講,然后進行糾錯。在利用多媒體進行展示時,臺下的同學能夠清楚地看到不同顏色所代表的不同氣候,加深印象。學生通過上臺分享,能夠進行知識的查漏補缺,也展示了小組交流的成果。學生剛開始上臺時難免有些羞澀。這時,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學生多次上臺之后也就習慣了。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的膽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互聯網日益發達,手機成為大眾生活中最為普遍的通訊工具。教師可以利用手機發布相關課程的課前自主學習資源,讓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翻轉教學,讓學生上臺進行課程講解。上課前,學生利用手機可以查詢到更多的資源,充分做好課堂上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上,學生上臺講解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2]。
比如,在學習初中七年級地理湘教版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節“世界的人口”時,這一節的內容相對簡單,因此,筆者在講課時設計了翻轉課堂這一環節。在上課前一天筆者在相關學習軟件上為學生發布了課前學習資源,讓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并通知第二天的課由學生來講。這樣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筆者找學生上臺講解本節內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同時,我不僅會叫一名學生上臺,還讓三四名學生一起,互相補充來完善課堂教學。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筆者先耐心聽講,在學生講解結束之后,再做出總結,指出其中的問題。筆者通過學生上臺講解發現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能力和效果。
傳統教學課堂上更多的是一位教師面對著眾多的學生。這樣,教師不能關注到所有學生的狀態,難免會有所疏忽,并且在課下學生也很少會主動找老師進行知識的鞏固。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手機在線上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教師通過手機輔導可以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并且不受地點的限制,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課下在家的時間。進行一對一的輔導。這樣能夠更加有效地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成果[3]。
比如,在學習初中七年級地理湘教版第八章《走進國家》第五節“美國”時,美國這一國家在地理學習中是一個重點內容,需要學生熟練掌握美國的地形、氣候、經濟發展等。在講課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出現走神的狀況,對講解的內容似懂非懂。由于上課時間的限制,教師并不能把太多的時間浪費在提醒學生上面。在下課之前,筆者告訴學生“課上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利用微信私聊,不用不好意思,學到才是最重要的”。之后,筆者通過手機微信和學生取得聯系,通過線上一對一的視頻輔導幫助學生理解課上講解的難點。通過學生的反饋,筆者也意識到在課堂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講得過多過快,不能被學生理解等。筆者根據學生的反饋,在之后的課程中進行改正。一次次的輔導過程也是雙方共同進步的過程。現在,學生有不懂的問題都會及時私聊筆者進行解決。這樣,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課堂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教師需要對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的創新應用,讓這些技術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教師要通過這些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