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風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房山初級中學 江蘇 222341)
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指的就是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們以獨立自主、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為主所開展的探究性學習,和傳統的學習或者教學方式相比,探究式教學更加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更加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數學思維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有效教學呢?本文將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和建議。
雖然新課程教育改革已經開展了較長一段時間,很多教師在教學中也注重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的創新,但是實質上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依舊比較傳統。因為一部分教師并沒有真正理解到現代化教育的教學觀,所以很容易追求沒有理念和形式的教學方式。比如,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只是為了鞏固課本上的知識,并不是引導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探索、發現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新的問題。這就給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更別提開展探究式教學了。
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把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了教學方法和方式上,這樣就忽略了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研究。本人認為出現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教師對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缺乏研究,對數學學科整體的知識結構框架不了解,欠缺必要的學科底蘊,所以在教學中很容易出現就事論事的教學現象,導致學生無法形成知識結構,同時也不能將知識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和智慧;二是教師對教材的編寫意圖不能完全領會,抓不住教學的重點,教學內容失去了針對性,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對探究式教學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新課程教學標準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倡導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數學探究性學習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探究性學習當中。比如,教師可以從實際生活、生產中選取數學教學素材,還可以從數學學科特點中選取教材等等,這都是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重要途徑。例如,在開展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九年級下冊數學“貨比三家”這一課程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將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小組,然后安排各小組到附近不同的超市、商場、露天市場對比商品的出售價格,并且對調查結果做好相關的記錄,回到課堂之后開展小組學習并討論出價格浮動和商品質量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當中,而且可以使學生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率,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可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課程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完成知識的學習。[1]
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想要取得高效的教學成果,一方面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探究學習過程并精心設計探究性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應注重教學中問題的提出,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這樣才能讓學生親自探索、學習知識,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信心,不斷提高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2]例如,在開展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九年級下冊數學“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這一課程教學時,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地圖,教他們學會觀察地圖上標注的比例尺;然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比例尺計算出自己家到學校的距離;其次,還可以讓學生在上學的時候計算自己是否走了這段距離,在此次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探究方式的引導,提出問題后測量和證實的方式讓學生們自主思考;最后,教師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就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們的探究式學習,提高探究式教學的效率。[3]
總之,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不僅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符合新課程教育改革所倡導的教學方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開展探究式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為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和數學思維的形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