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趙
(海南體育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海口 571100)
高校游泳教學是一項尤為重要的體育項目,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如今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已經越來越受重視,如何提升教學效果,將之教學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也就更顯必要。不過就當下高校游泳教學實際情況而言,其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不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強調不斷的技能動作練習,而未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加以革新,也未考慮到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化需求,以至于游泳教學質量很難有效提升。在這一基礎上,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結合自身教學具體狀況,合理調控教學設計,將分層教學理念切實融入游泳教學中,構建更高效的教學課堂。
體育教學體系的健全是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應用方向,在這一基礎上,大多數高校都更加重視游泳教學,改進教學模式、豐富教學課程、強化師資隊伍等,但在不斷建設改進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對高校游泳教學質量提升造成嚴重影響。其一,教學開展明顯受基礎設施缺失的影響,以至于很多教學活動難以合理開展,教學內容比較單調,教學方法也相對片面,學生參與興趣受到很大的影響;其二,教師教學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少教師對于先進教學模式缺乏正確認知及有效應用能力,以至于各種教學問題層出不窮,如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教學設計過難過易等,不利于教學質量提升;其三,教師主導的教學模式仍為游泳教學中的主要形式,教師按照既定的共性教學模板開展游泳教學活動,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個性化需求,學生喜好、游泳水平等都未能充分了解,無法保證教學設計的針對性,容易造成教學資源浪費或學生學習興趣的嚴重缺失。在這些問題層出不窮的情況下,更需教師多結合先進教學策略的融入,探究有效教學管理方法。[1]
分層教學法是教學管理工作一項有效應用方法,能充分降低教師教學管理難度,在高校游泳教學中也有良好的應用價值。其一,有助于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有更加全面而直觀的了解。對學生游泳水平層次加以劃分,以在教學設計時更能以不同層次設計針對性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與教學方法,有效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其二,對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更貼近于學生學習需求,使學生接觸到的教學內容難易適中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此更能保證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有更全面的了解,也有助于先進教學方法的應用,提高教學設計趣味性。其三,有助于增進教學互動,構建更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模式。分層教學法在應用中也強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在教學討論中不僅更有助于解決游泳動作掌握中存在的不足問題,也能在教學評價中完善學生對教學設計、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況的雙向反饋,促進分層教學應用的不斷完善。
分層教學法應用的關鍵點就在于教學分層的合理性,應在教學開始前先結合學生實際游泳知識及技能掌握情況進行合理分層,把握學生學習實際狀況,以此提高分層教學的合理性。高校很多學生之前其實已經接觸過游泳項目,有的學生甚至接受過專門的游泳訓練,具有良好的技能基礎,當然也存在很多沒有參與過游泳活動的新手,教師可針對這一狀況先向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詳細探究學生具體游泳學習情況,將整合內容作為必要的分層依據,以此對班級學生游泳水平規范劃分,比如可以簡單劃分為新手、基礎及拔高三組:新手組學生對游泳沒有詳細的了解,缺乏必要游泳理論及技能基礎的新手學生;基礎組學生則是那些已經具有基礎技能,對游泳的一些簡單動作能夠基本掌握,不過還存在動作不規范問題的學生;拔高組則是那些已能對游泳各項動作熟練運用,但技術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的學生。通過這種教學劃分,能對不同學生學情得以準確把握,并依據不同組的學習進度,合理規劃教學目標、具體教學任務、教學重點等,以此實現更精確化的教學設計。[2]
完成教學分層后,要結合不同分層學習狀況、能力及需求對教學內容進行詳細明確,確保符合實際教學需求,使各組學生均能從教學內容安排中以自身學習能力為基礎獲得合理的提升,以此提高游泳教學有效性。比如,對于新手組學生應在教學內容設計中重點增進學生水性熟悉,并逐漸熟悉各項游泳動作,以使學生盡快進入游泳學習狀態,同時也要注意對學生游泳教學參與興趣的提升,比如可以在教學中融入一些趣味性游戲活動,改變以往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以此增進學生游泳教學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對于基礎組的學生則需側重于學生動作規范方面的教學,通過集中教學與小組對比練習等,糾正學生錯誤游泳動作,并可據學生具體學習程度,教授一些游泳技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以此增進學生學習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拔高組學生雖然具有良好的技術基礎,也對各項游泳動作熟練掌握,但不少游泳技能還需加以完善,并主要增進學生耐力與速度方面的能力提升,通過合理的訓練,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但也要注意保持學生積極性,可以結合校游泳運動隊訓練等,為學生技能提升予以更廣闊的學習平臺。
在進行具體教學時,一般會先展開一定時間的集中教學,由教師按照教學設計教授一些游泳動作的規范要點以及注意事項,讓學生進行簡單的練習,教師對不同分組學生的表現進行簡單觀察,如果拔高組已經能夠規范完成游泳動作,就可使其自由活動,讓其自主磨練游泳技能,后續的集中教學已對其能力提升沒有必要的教學作用,這時教師可以為拔高組提供一定的教學任務,稍微提高訓練難度,使學生進行自主訓練,更容易使其保持學習積極性。對于剩下的新手組與基礎組,因為游泳動作掌握不夠準確,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需要予以更多耐心,可以讓有意愿的拔高組學生與新手組學生結成對子,進行一對一的輔助教學,使新手組學生更快熟練水性并開始對游泳動作加以練習,使其盡快掌握動作技巧,[3]而這種合作學習模式對于拔高組學生而言也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使其更能規范基礎游泳動作,改進游泳技能;而對于基礎組的學生,教師要對學生不規范游泳動作加以糾正,使其動作逐漸規范化,很多學生可能對此一時難以有效改正,比如在蛙泳教學中,很多基礎組的學生雖然對于手部、腿部的動作能夠熟練協調,但在游泳過程中的換氣上卻不能做到熟練與連貫,甚至存在一些錯誤性習慣,所以要對其換氣動作加以糾正,通過具體指導,讓學生明確換氣的時機與規范動作,并讓學生展開更多訓練,以此掌握動作規范要點。
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要從傳統評價認知中走出來,樹立起分層評價機制,不僅要看到學生的教學數據,還要對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效果等進行評價,以此充分維護分層教學的靈活性,保證學生學習熱情。新手組結合其學習目標,只要能夠建立起游泳信心,逐漸熟練游泳的基本動作,即表明教學效果良好;基礎組學生需要完成教師布置的一些學習任務,糾正自己游泳動作的錯誤認知,掌握游泳技能要領,基本可達成教學目標;對于拔高組而言,在教學中教師主要對其耐力和速度等加以訓練,學生的提升空間已經很有限,確保各項練習中不出現較大錯誤,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可,[4]拔高組學生可能經常會出現超額完成任務的情況,教師在對其進行評價時不能單以任務量作依準,還要看到學生進步情況,在考核成績上是否有進步等。教師要結合不同分層學習情況展開針對性的教學評價,多予以支持和鼓勵,更多專注到學生自身技能提升方面,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之處,以此保持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要多考慮學生自我評價,對分層進行動態化調整,使學生對自身學習成績有更全面認知,看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也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所在,以個性化學習理念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信心的建設與鞏固。
總之,高校游泳教學設計中融入分層教學法更能增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對以往游泳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加以改進,并合理把握不同學生學習狀況與學習能力,通過合理分組、優化設計、教學改進等,對不同游泳技能層次的學生進行更合理的教學安排,規范教學內容、教學任務等,使不同分層教學目標得以有效達成,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不僅增進了游泳技能的掌握,而且更能激發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