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霞
【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是最核心的內容,閱讀教學的成效與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結合新課改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運用先進的閱讀教學理念,對傳統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進行拓展與創新,通過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英語閱讀教學體系,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如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故事教學法等。本論文,主要探討如何運用故事教學法,拓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為小學教師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性格活潑好動,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且在遇到困難時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在閱讀英語文本時,很容易因為遇到各種困難,如生詞較多、不理解文本意思等而放棄閱讀,這對于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以及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都造成了很大的阻礙。因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將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如將小學生喜愛的聽故事活動與英語閱讀教學融合在一起,有效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及對英語知識進行探究的欲望,開闊他們的英語學習視野,增加他們的英語閱讀深度,延長他們的英語閱讀時間,推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下面,我們將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實踐應用策略進行探討。
一、利用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氣氛
生動、有趣的故事,對于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將故事與英語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可以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氣氛,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在英語閱讀學習中投入較多的注意力,這對于拓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利用故事教學法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時,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那就是必須要確保故事教學的有效性。具體來說,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感興趣、容易理解的元素,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設計、選擇故事內容,并通過情感引導,重點講解,促進學生對于故事的理解及知識要素的掌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起學生的閱讀英語文本,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及對學習內容主動思考、提問的興趣,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氣氛,推動閱讀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
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小學英語教材三年級上冊中《I have a ship》這篇內容時,教師可以將閱讀文本話題與有趣的故事結合起來,進行閱讀教學拓展。教師可以編寫一個小貓乘坐玩具“ship”順著河流到處旅行的故事,并將本課的知識點融入到故事當中,利用故事將學生帶入到有趣的學習情境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講到重要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事先制作好的卡片,進行詳細講解,加強學生對于單詞、短語以及英語語法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講解完故事內容后,教師還要結合教材文本及故事內容,向學生進行提問,幫助他們鞏固、溫習教學知識點,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二、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化故事,提高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故事,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利用故事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聆聽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理解英語知識,增強自身的英語閱讀感悟能力。在利用故事,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感悟能力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選擇適合他們的故事內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起他們的內心情感,促進他們英語閱讀感悟能力及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四年級上冊中《My house》這篇內容時,教師可以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提供幾張自己家的照片,然后選取其中一位學生家的照片,編寫一個與學生日常生活有關,且融入了教材知識點的小故事,再結合小故事對學生家的整體結構及內部布局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將英語閱讀學習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這對于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增強他們的閱讀感悟能力都有非常積極的幫助。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提供的照片制作成動畫片或幻燈片,并根據不同的場景,配上不同的文字及相應的語音講解,形成一個完整的小故事,讓學生以一種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了解閱讀內容,聆聽英語故事,這也是增進他們對于英語閱讀內容的理解,提高他們的英語語感能力及閱讀水平的有效方法。
三、通過故事表演,幫助學生構建起豐富、立體的閱讀形象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利用故事實施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方法很多,其中角色扮演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角色扮演演繹英語故事,不僅能夠營造活躍、積極的課堂氣氛,還能夠讓在學生角色演繹的過程中,加深對英語故事及英語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學生在演繹、觀看角色演繹的過程中,還可以在頭腦中形成豐富、立體的角色形象,并構建起更加全面的故事情境,這對于提高他們的英語閱讀興趣,促進他們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在學習教科版小學四年級下冊中《Days of the week》這篇內容時,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及知識點與有趣的童話故事結合起來,將一周七天的英文名字命名為七個小木偶的名字。然后讓七個小學生扮演七個小木偶,來模仿小學生的真實生活,演繹一周中每一天發生的故事。在演繹、觀看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掌握一周七天的英文名字、單詞寫法,還可以通過對話練習,掌握相關的語法知識,鍛煉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促使他們將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靈活的應用,這也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根本意義及根本目的。
四、結語
小學是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及良好英語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教師需要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及興趣愛好,構建多元化的閱讀教學體系,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在多元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體系中,故事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借助于故事中豐富的娛樂性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他們的英語知識學習、探究興趣及欲望,同時為他們構建聽、說、讀、寫全方位的英語閱讀學習機制,這對于促進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推動我國小學英語教學水平的整體發展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注:該論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Guangzhou educ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2016年度課題網絡多媒體環境下小學英語拓展閱讀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120154475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利華.巧用故事拓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校園英語,2017(29):112-113.
[2]王朝陽.合理利用故事拓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85-86.
[3]劉玉.運用故事拓展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路徑探索[J].校園英語,2017(1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