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世彪
【摘要】對于學生而言,初中階段的化學教學是學生對物質(zhì)構成以及生活現(xiàn)象認識的有效渠道,這也是新課程改革對于學生化學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學生不僅僅要認識理解化學知識,而且要能夠熟練應用化學知識,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微粒觀的培養(yǎng)具有廣泛性、間接性以及階段性的特點。因此,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要將化學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調(diào)整與革新:在實驗教學模式中,要運用實驗強化記憶、運用比較分析法促使學生理解記憶、運用分析串聯(lián)法加深學生的印象;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中,要逐漸形成微粒觀,并且有效地運用微粒觀;在問題引導教學模式中,要激發(fā)學生微粒探究動力。
【關鍵詞】微粒觀;教學模式;模式探究
世界中的不同事物的構成都是來自于分子、原子以及離子等粒子。而通過微粒眼光審視整個世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化學現(xiàn)象本質(zhì)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與認識,而且使他們在感受宏觀世界的繽紛多彩時,透過粒子體會微觀世界的神奇美妙。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要將化學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調(diào)整與革新,轉(zhuǎn)變教學理念,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將填鴨式教學轉(zhuǎn)為主動學習與感知,將抽象事物轉(zhuǎn)化為具象直觀展示給學生,無趣變有趣,單一變多樣,以此來使學生構建微粒觀。
一、實驗教學模式:深入挖掘元素內(nèi)涵
在化學教學中,老師要站在微觀學視角給予學生正確引導,使學生能夠深層次挖掘出化學知識中的微觀意義,從物質(zhì)認識到了解再到理解最后到分析。另外為了能夠使學生化學思維更加活躍,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形成微粒觀基本框架。由宏觀轉(zhuǎn)變化為微觀的思維變化,此過程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化學問題思考、分析、解決引導,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深層次的去挖掘化學元素微觀的內(nèi)涵,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加深了記憶。
(一)運用實驗強化記憶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實驗是極其常用的方法,特別是針對于那些較為抽象,學生無法理解,并且不能準確掌握的知識點,運用實驗的方法能夠使學生對于微觀世界有一個深入的認知,進而將微粒的存在推斷出來。比如說將濃氨水中放入酚酞,對溶液進行觀察中會發(fā)現(xiàn)其由開始的無色轉(zhuǎn)變成了紅色,在學生思維意識中便會得到此結論:氨氣分子始終處于運動狀態(tài)。
(二)運用比較分析法促使學生理解記憶
微粒不僅是運動的,而且微粒間也會相互作用,存有間隙。老師運用實驗比較法引導學生對微粒間間隙體會,例如:水與酒精融合前后容積的比較,沙粒中加入石頭等,這些實驗都能夠使學生對微粒間相互作用及間隙有充分體會。
(三)運用分析串聯(lián)法加深學生的印象
初中化學教學微粒知識是基礎,要求學生準確把握,并且可以做到準確運用,將其演化為能力與素質(zhì),在此過程中是需要老師做好引導工作的。首先以理論為切入點,對微粒理論講解,幫助學生理論掌握更加扎實,比如老師可以從微粒知識起源入手講起,加深學生印象,使其講解初期就能夠有微觀意識;然后老師運用分析串聯(lián)法,進一步對學生微觀知識鞏固,使教學效果更佳。
二、生活化教學模式:揭示問題本質(zhì),建構“微粒觀”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隱藏著很多化學知識,為此將化學現(xiàn)象與日常生活、自然環(huán)境緊密相聯(lián),能夠從中找到很多的原理,為此化學教學中可以給予學生引導,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以及思考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進行深入的分析,構建微粒觀。生活中學生隨處可見化學現(xiàn)象,比如將白砂糖放入盛有水的碗中,短時間內(nèi)糖便消失了,但是水變的甘甜;雨后太陽出來,馬路上的水便會消失等等,這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現(xiàn)象,如果僅僅只是停留于宏觀層面,不對其所蘊含的深層次化學原理進行了解與認識,也就無法將現(xiàn)象的本質(zhì)挖掘出來。
(一)微粒觀的形成
而在化學教學中,老師要將這些素材充分的運用,給予學生引導,其他們在思考中體會化學原理,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組成了物持,而且其一直處于運動狀態(tài);微粒間是存在間隔的,并且會受到溫度、壓強影響,隨其變化而變化。在分析生活現(xiàn)象過程中,尋求答案,認識本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物質(zhì)微粒觀。
(二)微粒觀的運用
在學生微粒觀剛剛構建以后,對于一些化學現(xiàn)象只是知道是什么,但是無法通過微粒觀來準確的進行解釋。比如說一些學生覺得在水壺燒開的時候,之所以壺蓋會被水頂起,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體積慢慢的變大,使得水體積不斷的膨脹,所以壺蓋被掀起;也有的學生認為春天柳絮飄,夏天聞花香,秋天樹葉落,冬天飄雪花都可以體現(xiàn)出分子的運動,這種片面的認知說明學生仍然存在認知誤區(qū),為此化學老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鼓勵他們多思考,糾正其錯誤的微粒觀認知。
三、問題引導教學模式:激發(fā)微粒探究動力
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正處于發(fā)展時期,同時也是微觀認知形成的關鍵階段,而老師運用問題引導教學模式構建化學微粒觀思維能夠使學生由宏觀物質(zhì)逐漸向微粒觀轉(zhuǎn)變。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利用實驗探究教學模式,使學生對微粒體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理論完成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設計不同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的活躍,帶著問題做實驗,通過實驗找答案,同時運用實驗檢驗理論中的真諦,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效融合,培養(yǎng)學生微觀思維,進而進一步完善學生化學思維體制。在教學中老師要以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為基礎,將其熱情激發(fā),引導學生以微粒觀為切入點對化學知識進行思考,教學效率、效果才會大幅度提高,而這同樣也是學生發(fā)散思維非常有效的方法,認識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一過程中都要求老師給予學生更好的引導與啟迪,使學生以微粒觀為切入點,對化學知識進行深入探討與思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通過微粒觀來對實際問題解決,全面的認識與理解化學知識。
總而言之,對于初中生而言,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微粒觀,不僅可以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而且有利于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將微粒觀培養(yǎng)作為切入點,構建化學微粒觀教學模式,對化學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體系進行深層次挖掘,將抽象且復雜的化學理論知識直觀的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他們可以清楚的認識以及觀察到不同的化學現(xiàn)象間所存在的關聯(lián)性以及差異性。
【參考文獻】
[1]陳俊芳.通過“寫”“做”“畫”建構微粒觀[J].化學教學,2019(08):38-41.
[2]沈芳.促進初中生建構物質(zhì)微粒觀的教學設計——以“見著知微、見微知著”復習課為例[J].云南化工,2018,45(S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