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教育階段,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讀和寫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學生運用語文的基礎。通過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加深學生對語文內容的理解,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本文通過具體論述核心素養下閱讀滋養習作的策略,旨在為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供可參考的資料。
【關鍵詞】核心素養;閱讀;滋養;習作
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是習作的基礎。” 葉圣陶先生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 由此可見,習作離不開閱讀,習作得益于閱讀。閱讀和習作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直接關系到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理念中明確提出:通過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習作素材,而習作則能夠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學生通過深入理解閱讀課程中的內容,并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寫作,這樣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設計專題閱讀,提高寫作水平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點并不是零散存在的,他們之間都應該有一定的聯系。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便需要老師設計專題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通過專題閱讀之后再進行寫作,話題的情境創設,力求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有話可寫,樂寫愿寫,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如在學習“這兒真美”這一主題時,我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1+X的模式進行指導習作。教學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用“1”《美麗的小興安嶺》+“X”繪本《小房子》。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后,我讓學生進行《小房子》的閱讀,然后進行習作。我先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再一段一段地讀,然后一目十行地讀,并邊讀邊畫出表示順序的詞語,再說說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在閱讀繪本時讓學生快速讀小房子四季的景色,邊讀邊找出四個季節同一個事物不同的變化,畫出變化的詞句與句段,多讀幾遍,做好讀書筆記,然后進行習作練習。
課堂上運用精讀、略讀、瀏覽多種形式的閱讀,在“1+X群文閱讀”教學中不會厚此薄彼,在課堂上有目的地引導閱讀,學生靈活運用這些閱讀策略,學會了閱讀,提高閱讀效率。最后讓學生以多種習作方式進行練習,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文字描述能力,而且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習作水平,為增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讀寫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對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讀寫興趣,讓閱讀滋養習作,有效拓展學生的思維,真正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其中,老師可深入挖掘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便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閱讀,為習作積累豐富的素材,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語文課程的內容,從而最大限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這樣學生在深入理解教材文本內容的基礎上,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課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引導學生在讀寫結合中的“點”選好,使“寫”成為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才能使學生在課堂緊緊抓住“讀”與“寫”這兩條主線,從而實現“讀寫結合,文意兼得”的目標。教科書靈活的安排了小練筆,促進讀寫結合如讀學寫,比如課文《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引導學生寫自己上學放學路上看到的風景,結合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引導學生看圖寫話,描寫觀察到的景物結合課文大自然的身影,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表達方式寫自己聽到的聲音,結合課文內容,模仿課文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生活,培養學生隨時隨地提筆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如《火燒云》一課,文中火燒云的變化以動物變化多端的造型為主,教學學生用植物造型來描繪天空云彩的變化,引導學生想象的天空中出現了他們喜歡的花卉,語言表達的形式是模仿文中的寫法:“天空出現? ? ? ? ? ? ”
“什么樣子________________”“怎么變________________”“看的人呢________________”在學生的匯報中間綴上“忽然”“接著”“最后”“一會兒”這樣的連接詞,同學們的發言渾然一體。同學在反復讀練說學習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用已有的語言文字經驗,來表達自己當時的所思所見,怎樣連段成篇。這樣學生學得自然,教師教得輕松,讀說結合得較為融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整合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讀寫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讀寫結合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對課文知識讀寫結合,還要整合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豐富課外閱讀內容,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通過將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進行整合,能夠有效擴展學生的閱讀知識面,讓學生能夠豐富知識儲備,提高寫作技巧。
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習作“這樣想象真有趣”,以文字描述配合圖畫,引導學生圍繞動物特征的變異展開大膽的想象,編寫童話故事。在教學這個單元時,我就給學生推薦閱讀《很久很久以前》這本書中,這整本書閱讀中,給學生規定時間,讓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進行課外閱讀,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安排進行寫作。然后,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理解進行集體交流,從而更加深刻地學習文章知識,掌握更多的閱讀與寫作技巧,進而實現對學生的讀寫結合,同學們都興趣盎然,寫作熱情高漲。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可采取讀寫結合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進行課堂閱讀和寫作,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習作技巧,從而有效增強小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最大限度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使小學生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葉碧麗:本科學歷,主持兩個課題已結題,現正在主持省強師工程課題“習作原生態課堂模式的研究”;參與8項省市課題已結題,20多篇論文在省市教育教學論文(課例)評比中獲獎。
參考文獻:
[1]郭家海.小學中年級習作核心素養現狀調查與改進建議[J].語文教學通訊,2017(30):25-28.
[2]馬洪喜.“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分析[J].課外語文,2018(05):78-79.